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中國歷史幾千年,周秦漢唐宋,時間線進展到明朝時,整個政治體系已經非常完備,明朝的皇帝吸取了歷代王朝滅亡的經驗,罷黜了丞相的職位,規定了後宮和外戚的權力,牢牢把宦官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此時權臣、外戚和宦官所帶來的威懾力已經蕩然無存。因此研究明朝,本身就相當於在研究中國政治體制的成熟形態。從中可以更明朗地發現其先進的所在和固有的矛盾。

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同時,明朝的史料之豐富是其它朝代無法比擬的。研究先秦史的朋友常常寄希望於出土各種上古時期的材料,否則就只能在寥寥幾部故紙堆裡扒拉;清朝滅亡後,整個民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根本沒有空去編寫一部清朝國史,同時由於滿文檔案長時間不被重視,直到2002年國家才開始啟動編纂《清史》的計劃。而明朝除了官修張廷玉版《明史》外,還有萬斯同、王鴻緒等人的《明史》原稿,同時由於遺民情結,計六奇、張岱、査繼佐、王夫之等人也都有各自的私修明史,此外明朝還有著完整的明實錄、聖旨、奏摺、民間筆記,加上各地的縣誌、訟狀,還有沒有被風乾破壞的大量墓誌銘,可以說這些史料能從各個層面還原出一個明朝。

由於史料過於完備,後人在翻閱史料時能發現有明一代政治鬥爭之激烈被記載地異常清晰,也因此書寫明朝的方式從明代起至今都沒有定論。

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先看官修《明史》。清兵入關以後,從順治二年設明史館,直到乾隆四年才刊行,整個修纂過程歷時百年,通過對其中一些細節的觀察我們能發現這部《明史》是站在誰的立場。

首先,編修《明史》的人是萬斯同,這是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的弟子,而無論從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弘光實錄鈔》來看,還是從他父親和自己的生平經歷來看,都能很清晰看出他的立場是站在東林黨人這邊的,因而這一貫的書寫方向被繼承到了《明史稿》中。

此外,由於清朝和明朝本質上都是封建王朝,所以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是絕對不能將前朝統治者說得太差的,也因此查閱康熙諭旨時發現,他曾多次表達過對《明史稿》裡明朝皇帝和某些大臣的指斥不滿,同時指示纂修大臣應嚴格掌握分寸。

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可以說,官修《明史》是站在統治階級和文官階級共同體的立場上書寫的,所以前期的很多史料的可靠性還是足以令人信服的,只是由於萬曆以後“大清龍興”,很多事情才不得不進行掩飾,比如南明的幾位皇帝就被暗搓搓隱藏到了《列傳》裡。

建國以後,由於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看待歷史的角度站在了人民立場上,因而在南炳文《明史》裡我們能夠看到史學家們對文官階級和統治階級的批判。而後在顧誠的《南明史》裡,我們也能看到史觀的再一次轉變,這次顧誠沒有一廂情願地對文官階級裡的「清官」們進行歌頌,而是真正將他們的言行和動機區分開來,扒開他們名為愛國實則為了私心的真面目。

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網絡時代,書寫明朝的人就越來越多,如當年明月、杜車別、李曉鵬,他們各有立場,有的觀點和《明史》一樣,有的歌頌著統治階級鞭撻著文官階級。每個人都在書寫明朝,國家、清流、奸臣、百姓,每個人都有自己站的隊伍,明朝的歷史是如此迷人、如此精彩。

大明王朝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