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的孩子長大後會和媽媽親嗎?

Raina睿睿


我是一個奶奶,我有發言權,別把問題懶到奶奶身上,媽媽是監護人,媽媽要做的事,奶奶管不了,我兩個兒子,兩個孫子,我倆兒子婆婆一點也沒管過,所以倆兒子只能聽我的話,我有了第一個孫子,小兒媳婦從生下孩子就沒管過,有時候看到人家兒媳婦那麼合格的做一個媽媽,我真是羨慕,兒媳婦白天上班,晚上要是陪陪孩子,孩子也不至於這麼排斥她,住一套房子裡,一年也不進媽媽的屋,也不讓他媽進我們的屋,看到媽媽就特別焦慮煩躁,推媽媽出去,兒媳婦回孃家都是自己去,孩子不去,我大兒媳婦也生了一個孫子,在外地,希望我去帶孫子,我實在不放心家裡孫子,希望大兒媳婦送孩子回老家我帶,大兒媳婦堅持不送回來,沒辦法,我扔下三歲的大孫子,去外地帶小孫子,我走了,家裡小兒媳婦還是不管孩子,爺爺一邊送孫子上幼兒園,一邊在幼兒園找了一個開校車的工作,晚上爺爺照顧孫子,孫子發燒,爺爺半夜送孫子去醫院,一宿照顧孫子,兒媳婦去喝酒唱歌,玩夠了才回來,直到離婚,孫子也不找她媽媽,我在大兒媳婦家白天帶孫子,晚上,大兒媳婦回來就是自己帶,我寧可做飯刷碗洗衣服,也讓他媽自己陪孩子,大兒媳婦的孩子隨然一天見不著媽媽,但是隻要見了媽媽,別人全靠邊站,我帶孩子一天,孩子跟我不如跟媽親,為什麼兩個孫子全是我帶大,跟媽媽的關係就不一樣,願因是,大兒媳婦不管多累,晚上都陪孩子玩,自己帶孩子睡,小兒媳婦下班就是自己玩,我發現了這個問題,後來小兒媳婦吵著生二胎,我說,生了二胎你自己帶吧!小兒媳婦不高興的說,俺不看,扔給我一句。第一,我年級大了,我們老倆口已經給你和大兒媳婦管著倆個,再給我們一個,受不了,第二,你自己生的孩子為什麼不看,你不管,為什麼要生他,拿我當牛使喚嗎?,第三,你第一個孩子不跟你親,你還不傷心嗎?這不光是親不親的事,孩子將來不聽你的話,你管不了,你也受不的孩子,母親關係會非常糟,你年輕光顧自己瀟灑,把孩子扔給婆婆不管了,不用受累孩子長大了,你可知道不付出,不會有收穫


13180318885


我的孫子就是我帶大的,從出生到上學全是我帶的,當時媳婦年輕好玩心裡強,不愛帶孩子,我當時五十剛出頭,身體健健康,有能力,孩子二十四小時全由我照顧,媳婦曾經說過,她的孩子她光管生,養全是我,出門看朋友走親都帶在身邊,記得有一次星期天,朋友邀我去他家玩,當時孫子只有一歲半,我不想去朋友家帶著孩子,讓媳婦在家帶,可媳婦偷著就跑了,和同事逛街去了,沒辦法,又有一次星期天我回老家,把孫子送給兒子,兒子又追到汽車站,……,孫子非常喜歡我,最先會說的第一句話是叫奶奶,哭時喊的是奶奶,孫子三週歲時我帶他去外地住了兩月,媳婦打電話問兒孑想不想她,兒子一口回絕’不想,媳婦怕了,開始上心自己的孩子了,儘量隔離我倆,我當時告訴媳婦,不用著急,孩子是你生的長大了還是和你近,我想著我孫子當時問我的一句話:奶奶我為什麼是媽媽生旳,不是你生的呢?孫子上三年級寫作文:題目是我最愛的人,同學都寫媽媽,我孫子寫的是奶奶,我敢說在上高中前,孫子一直和我親,上高中後,媳婦還讓我做飯侍候孫子,我拒絕了,媳侍候了三年高中,加深了母子的感情,歸根結底,孫子不管小時候怎麼親奶奶,長大後,還是和媽媽最親,母子連心,這句話千真萬確,這是我的心得體會,所以說做奶奶的盡責就行,自已生的兒子成人後都疏遠了,何況孫子呼!



老李說事666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是很多跟題主類似情況的媽媽們所擔心的,說實話,我也沒法給您肯定的答案,只能從我身邊的案例來做一些分享,希望能夠有一些啟示的作用。

案例一:我們家大女兒

生女兒的時候,我們還住在廣州,媳婦的單位在佛山,在休完產假,也就孩子5個多月的時候,媳婦就回去上班了,因為距離遠,每天坐公交車轉班車來回上下班的時間需要5、6個小時,基本上早上6點鐘就出門,晚上8點多才回到家,大多數時候,媳婦出門,女兒還沒睡醒,媳婦到家的時候,女兒已經睡著了。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們後來搬到佛山,孩子2歲多的時候,在這期間,我們上班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女兒,孩子跟爺爺奶奶也很親。不過,但凡是我們在家跟孩子相處的時候、週末的時間裡,我們都會放下手中的事情,盡力的陪伴孩子一起玩耍、嬉戲、閱讀、看動畫片、講故事,爺爺奶奶也會跟孩子說,爸爸媽媽要上班掙錢養家,很辛苦,讓孩子懂得要愛爸爸媽媽。所以,到後來我們住到佛山後,媳婦的時間也寬鬆多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女兒自然而然的親媽媽,一直到現在快12歲了,都很黏著我們兩口子。

案例二:一個前同事

同事兩口子都是外省的,南方的父母都不在了,女方的父母是北方人,口音特別重的地方,因為女方還有哥哥,老人要幫哥哥照顧孩子,而且也不習慣廣東的生活,所以,沒辦法,孩子生下來過了產假期之後就送回了女方父母家照顧,兩口子除了忙工作、二人世界,就只能逢年過節回去看一下孩子。孩子跟著外公外婆時間長了,一口的本地方言,普通話不會說不會聽,對爸爸媽媽的情感、反應很一般,老人對孩子寵的多,各種嬌慣的習慣,跟同事聊起這些的時候,只能無可奈何的搖頭。

現在兩口子生了二胎了,沒辦法,還得送回去給老人幫忙帶。

案例三:一個大姐

這個大姐家裡有個女兒,從小是奶奶幫著帶大的,丈夫因為不會掙錢,工作地點又遠,很多年都是那種逢年過節才能回家的狀態,也沒有給家裡交什麼生活費,所以這個家基本上都是大姐去操持的。大姐不管是因為工作忙,還是忽視孩子的教育,基本上大多數時間都是忙工作的事情,休閒的時候也總是約著朋友打麻將,讓孩子自己跟著奶奶,要麼就讓孩子自己解決吃飯的問題。現在孩子18歲了,感覺跟大姐也不親,學習成績也不好,高考才300分,又不願意上大專,只好去復讀,整天拿個手機聽音樂,沒錢了就跟大姐要錢花,就這樣,還覺得大姐的付出是應該的,認為爸爸在那麼遠的地方工作更辛苦(實際上爸爸也沒怎麼照顧她)。

對於題主的境況,我的建議是不用太擔心

其實孩子天然是會對媽媽親的,這裡面有血緣的因素,有嬰兒期照料孩子的初期體驗,媽媽在孩子的心中是有情感基礎的,即便需要忙於工作,只要在下班後,週末節假日,能夠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放下工作、手機和其他的事情,專注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孩子自然會體會到你對他的愛,孩子也會愛你的。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三種情況:一是奶奶白天帶,媽媽晚上和假期等有時間就自己帶。這種情況下,只要奶奶等周邊人不說媽媽的壞話,媽媽和寶寶是很親的。畢竟是親媽,孩子也明白白天媽媽沒帶自己是因為要工作。我家大寶就是這種情況,大寶和我感情是很好的。

二是白天晚上都是奶奶帶,不論是否住在一起,媽媽只是每天白天能陪寶寶玩一會。這種情況下孩子和媽媽有感情,但不如和奶奶的感情深。遠親不如近鄰嘛,何況是最需要陪伴的孩子吶。我家二寶就是這種情況,也只能增加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慢慢和孩子親近。

三是一直由奶奶帶孩子,媽媽逢年過節才能陪孩子,這種情況孩子肯定只和奶奶親。這種情況媽媽最好花大量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並且要越早越好。


父子三圍個圈


那些說讓婆婆自己帶孩子,不自己帶孩子的人,你們什麼想法,有時候經濟條件不好,又在農村, 沒有學歷有時候找個工作都很難很難,我兒子四個月的時候婆婆就攆著讓我出去打工,我雖然很傷心但是沒同意,又是遠嫁,生下來的時候天天在家她抱,都不讓我抱,她天天親著,我說得了大孫子以後,她走路都比以前有勁了,出門必須她抱她炫耀,吃飯也必須她抱,不然她說沒胃口吃飯,我要是抱著吃飯,她恨不得三口吃完一碗飯,得了孫子以後她哪裡也不去,親戚有事喊她,她說不去 不是我敏感,這種行為誰會喜歡,就這樣我果斷帶兒子回孃家住了幾個月,唉呀她在家哭想孫子想的睡不著,給她女兒看了六年孩子兩個,這都無所謂,還想外孫在身邊,還想孫子在身邊,就是不讓她女兒出去打工 太會慣小孩了,我婆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次買什麼樣的醬油醋,下次還照樣買,一個字不認識,我該咋辦啊?不是嫌棄的意思,現在小孩學習都要教,aoe 都不會,123不會寫,交給她怎麼放心,一家人現在都巴不得我出去打工,只是我想帶到一歲,後悔遠嫁,

著著著


baybayjun


如果把孩子交給奶奶帶,爸爸媽媽的卻不去照顧陪伴,當然會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呀!這是人之常情,小孩子更是如此,誰陪他誰對他好他就會和誰親。


身邊有這麼一個案例,類似的情況,孩子斷奶後給奶奶帶著,一直奶奶帶著,爸爸媽媽工作忙幾乎沒時間管孩子陪孩子,後來這孩子奶奶媽媽分不清,經常叫奶奶為媽媽。孩子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腸子都悔青了,經常傷心暗自落淚,後來乾脆辭掉了工作……


孩子的童年最離不開的就是父母用心的陪伴成長,千萬不要當甩手掌櫃,把孩子全部交給老人帶自己卻不管了。哪怕工作再忙,哪怕事業再重要,不妨停下腳步,多“聽一聽”孩子成長的風景。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最美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不在乎時間長短,而在於用心專心耐心。


好爸爸陶功財


我自己就奶奶帶大的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忙著做事情,我們姐妹的生活全部都是奶奶照顧的。那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長大的吧,所以應該很多人會有和我一樣的體會。


奶奶帶大的孩子和媽媽是會有一定距離的,這種距離不是說和媽媽不親了,而是不能夠和媽媽無話不說,確切地說就是疏離。特別是我們讀書的時候,看到媽媽為了我們其實很努力工作,我們只知道應該感恩媽媽的付出自己要更努力學習。但是我們有什麼心理話不會第一個找媽媽談,而是會和奶奶說,這種情況直到我結婚生了孩子才慢慢轉變過來。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奶奶帶的不好,相反奶奶帶我們都是非常用心的,並且每每教育我們要懂得體會父母勞動的艱辛。奶奶懂的東西比媽媽還多,也許也是因此我們有什麼事情也自動過濾掉找媽媽談這一想法。

如果說有什麼不好的,那就是即使自己已經做媽媽了,可是仍然是一個安全感極差的人。我做很多事情都容易瞻前顧後,容易焦慮,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非常警惕,所以我的朋友圈子很小,我的工作很難做到極致!直到近幾年自己意識到這些,並且和媽媽的關係越來越近了,我才慢慢破除自己的這種弊端。
奶奶帶大的孩子長大了和媽媽可能會疏離,但不需要擔心孩子和媽媽不親,疏離是可以修復的。而且如果在奶奶帶孩子期間的工休日媽媽能夠全心陪孩子,我想這種疏離也會很快抹去。我想如果小時候我的媽媽不是一心撲在工作勞動中,經常花時間陪我們的話,我不會這麼遲才破除與媽媽的疏離感的。


鐵樹媽媽


很多寶寶都是老人在帶,寶媽則考慮去上班,這個現象應該很普遍吧。那麼有不少寶媽擔心,會不會給奶奶帶的寶寶,以後就跟奶奶親了呢,不要媽媽了呢。

這裡分幾個年齡階段吧。

1.三歲前

寶寶三歲前,其實記憶還是比較薄弱的,誰帶都一樣,但是的確發現寶寶會更粘帶他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陪伴的時間長。寶媽只需要幾天,就能重新獲得寶寶的依賴。




2.三到六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小世界,每天跟誰在一起,就會跟誰很親,如果是住在奶奶家,會和奶奶很親,對自己的母親也會有一些排斥,但也不用太擔心,寶媽只需要花上一個星期,就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3.六歲以後

六歲以後的寶寶是個小大人了,他們的三觀也慢慢的形成了,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在外地打工,那麼在孩子的童年之中,爺爺奶奶的印象尤為深刻,長大了會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而對爸媽來說,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重新建構親子關係。孩子越大,需要的時間越長。

以上說的三種情況,如果寶媽白天上班,晚上都能見到寶寶,跟寶寶一起相處的話,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你並沒有跟寶寶分開。

都來說說你的孩子是自己帶的還是奶奶帶的呢?


兮之育兒


這要看哪些情況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我身邊和我自身的例子,總結出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一直由奶奶帶,媽媽下班後也較少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這樣孩子就會一直和奶奶親。例子:我的侄子是由他爸爸和他爺爺帶的,因為媽媽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帶孩子,下班後也是各種學習,考試,所以現在我侄子四歲多了,還是黏他爸爸多一點,然後是爺爺,有時吃飯就要跑去挨著爸爸坐;



2、孩子主要由奶奶帶,媽媽下班後也有充足的時間親子,或者上幼兒園後主要由媽媽帶,這樣孩子就會轉變,同媽媽親。例子:我有個朋友,幼兒園之前奶奶帶,那時在家睡醒後找不到奶奶,哭著到處找,即使媽媽回來了,孩子也不要媽媽,後來上幼兒園了,一家三口搬出去住,孩子就由媽媽接送,只是週末回奶奶家,這時,孩子很明顯的要親媽媽一點;


3、孩子主要由媽媽帶,但媽媽暴脾氣,喜歡動不動就打孩子,而奶奶則很少用武力,這樣孩子就同奶奶親些。例子:我表弟媳婦,孩子幾個月時吃手,她也打孩子的手,有時甚至故意打孩子給我弟弟看,我看著都心疼,孩子哇哇直哭。結果孩子就不是很親媽媽,反倒喜歡奶奶一些,現在也是完全由奶奶帶了,聽說只要沒有挨著奶奶睡,就哭,不願意挨著爸爸媽媽睡。

4、最後一種,是孩子最初幾個月由媽媽全職帶,後來媽媽去上班,但是下班後有很多時間建立親子關係,這樣,孩子還是喜歡黏媽媽。例子:我兒子就是,只要我在,就黏我,然後再是奶奶,其實這樣我自己很累,下了班就回來帶孩子,完全沒有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所以說,媽媽們,看看是什麼情況,導致孩子只親某個人的。


周小黑與鄧大白


這是很正常的,孩子喜歡和經常見面的人親近,我記得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誰幫孩子洗臉洗屁股的次數多,孩子就和誰親。

你需要上班,不能照顧孩子,孩子從小跟著奶奶,一直是孩子奶奶在操辦洗臉洗屁股這些事兒,孩子潛意識裡把自己和奶奶綁在了一起,自然和奶奶更親了。



那孩子長大後會和自己親嗎?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你,只能給你一些建議,也許你自己已經明白了,但我還是想說出來。

想孩子和你親近,很簡單,多在孩子面前晃悠,多幫孩子洗臉洗澡,孩子肯定不會忘了你。你今後要是還不採取行動,不主動去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後,一般都會和奶奶很親,可能比媽媽還要親。

所以,再忙也要顧及到孩子。否則,要想重建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需要花費的時間會很長很長。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記得點贊、評論或轉發分享噢。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