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偷拿了家里200块钱,妈妈如何做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用户62770535332

作为两孩妈妈,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偏了,我们教育孩子成人成才,不是为了让孩子感恩的,遇到孩子偷拿家里钱的情况,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既不给孩子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又有效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我的建议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做:

第一步,确认有没有其他情况。

认定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一定要特别谨慎,不能一发现现金的或者卡上的数目不对,就认为是孩子拿的。

尤其是有的爸爸妈妈平时比较马虎,自己花掉却忘记了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首先要确认钱的数目是不是真的不对了,自己或者爱人有没有花掉,有没有可能是家里来的其他人把钱给拿走了,需要反复确认没有其他可能,而且孩子确实有多花钱买东西的现象之后,再去询问孩子是否拿了。

第二步,询问孩子是否拿了钱。

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询问”,不是“质问”,爸妈应该在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平静地问孩子:“爸爸/妈妈放在这里的钱少了200块,是不是你需要买什么给拿去用了?”孩子看到大人没有马上严厉批评,会更容易诚实地说出实情。请注意,一定不要用“偷”这样的字眼。

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拿钱,马上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地质问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对防止孩子继续偷拿钱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实情,或者因为害怕而产生抵触,甚至孩子可能会在心里悄悄地想:“下次我再谨慎点”。这样就又会诱发孩子撒谎。

第三步,平静但严肃地告诉孩子,需要用钱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拿。

跟孩子确认他确实拿了钱后,需要马上平静、严肃地告诉孩子:“你需要用钱买什么,要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悄悄拿走。”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能自己悄悄地从家里拿钱,比如“除了给你的零用钱,家里的钱是由爸爸妈妈支配,用来生活或者储蓄、理财的,你还小,不可以自己动用,你零用钱不够,可以跟爸爸妈妈再要,想买什么东西,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说。”

你的态度明确、坚定,孩子自然明白,爸爸妈妈希望他怎么做、不希望他怎么做。

如果是我来处理,与孩子相关的步骤就到此为止,我不会再没完没了地批评孩子。要知道,再教育孩子上,并不是你说得越多、越严厉,就越有效。有用的话,认真说一遍就够了。

第四步,夫妻两人的事后反思和调整。

做完前三个步骤,和孩子相关的部分就完成了,但不能到此为止,爸爸妈妈两个人还需要避开孩子,认真反思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父母要做出哪些调整。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特别想要什么东西,而爸爸妈妈不答应给买,二是从父母这里得到的爱和关注不足,让他试图用某种出格行为来赢得更多的爱。

无论哪种原因,其实都需要父母做出调整,或者是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是增加对孩子的关注。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家里零用的现金都是放在敞开的书架上,随手取用,但孩子从来都不会去动。我们家对孩子花钱的办法是:

大儿子(初三)每十天半个月给100元零用钱,不够了可以随时要;小儿子六年级,还没给零用钱。两个孩子需要什么,都可以跟爸妈妈妈说,合理范围内(偶尔购买一次性付款的电脑游戏,我们也认为是合理范围),都马上给买,不批评,也不拖延。家里有个抽屉,是“零食仓库”,总是备着孩子爱吃的东西,孩子想吃什么,也会随时跟爸爸妈妈说,比如“妈妈买点果汁吧,果汁喝完了”,或者“妈妈你下次买点面包干”。

这样做下来,两个孩子对自己拿钱去花没有任何欲望,连每年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了压岁钱,也马上交给爸爸妈妈帮他存进自己的卡里,从不会拿到几千块马上就想买买买。

总之,我们的观点是,父母日常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偏差,孩子不会出现偷拿钱的情况;即便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也不必认为就是天大的事,非马上把孩子大骂一通,而是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毛毛细雨比疾风暴雨有效得多。


真心爸妈

我是林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当发现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感到不可置信?想到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欺骗我?是不是被同学带坏了?还有没有背着我做了什么坏事?家长往往越想越多,越想越生气、越担心孩子的前途,甚至伤心落泪。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1) 了解自己有强烈情绪反应的原因。

家长这种挫折感来自于孩子的行为违背了家长的预期,深怕孩子从此步入歧途,而急切地希望将孩子导回到正途上。


2) 明白孩子不会因为一次不当行为就变坏。

有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撒过谎,尤其是做错事要面对父母时;大部分人在孩童时代都曾经拿过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后放下各种猜想,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

1) 平静地询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看到孩子的初心

孩子的这个行为通常是希望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满足平时不被满足的愿望。Ta明白这个行为很可能不被父母所允许,这么做的时候心中很矛盾,他的愿望十分强烈,抱着父母可能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才会冒险行事。

假如父母能体会到孩子希望在自己面前是个好孩子的心愿,会感到些许慰籍吧。

又或许孩子拿了这笔钱想要帮助一个朋友,想为妈妈买个生日礼物?


2) 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指责

假如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指责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激起逆反心理,可能和家长对着干。

批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就算是建设性的批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自己周围升起厚厚的保护壳,将你和Ta之间隔开,更不用说能听得进了。更大的恶果是孩子失去了自尊。

接下来在爱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分析和学习。

1) 将行为和人分开来对待

孩子做错了,但Ta仍然是父母的宝贝,父母依然爱Ta。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永远都在,不会因为他做错了而不爱Ta。


2)犯错是成长的契机

只要我们和孩子都能理解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时,就会产生一种对错误感到有趣和好奇的感觉,并想知道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气氛就轻松多了。


3) 从这件事中能学到什么

如果要孩子承认错误,保证“再也不这样做了”,只是缓解到家长的焦虑。改正或补救有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无法一次到位。孩子就是在错误中获得经验而成长的。和孩子讨论假如还有类似的情境,孩子能怎样以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在讨论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有趣和学习的氛围,而不是沉重批判的气氛。


4)孩子本来想要用这笔钱去做父母不希望Ta做的事

孩子冒着被父母发现,可能被责骂被处罚的危险来做这件事,可见这件事对Ta来说有多重要,父母该反省之前禁止孩子的初衷,阻止的方式上是否过于武断。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亲切、耐心地和孩子重新商讨此事。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父母的内心肯定是爱孩子的,当父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像树一样,自然而然有向上向阳光生长的能力。即便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来自父母正向力量的支持和信任,孩子就有勇气承认自己会犯错,而错误并不影响自己的价值,明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己承担后果。父母的包容和理解会让孩子心存感激,反思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


林珊

一位热爱生活,亲切温暖的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咨询领域:婚恋情感、情绪困扰、亲子关系、社交职场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偷了一百块钱,花钱太多被老师发现,就打电话给父母说了,因为是农村的,又是住宿在学校,星期五回去的时候,心都是悬着的,但是到家里很平静,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吃晚饭,洗澡,睡觉,穿着内裤关灯睡觉了,我妈拿着根新鲜的竹子(家里种菜绕藤的)青绿色的,一进屋就把被子揭了,身上一顿抽,竹子是新鲜的,不是干的,被打开裂了,还是继续,最后面一点一点打断了,我除了头上,浑身都是一道一道的杠子,跟抗战时期被日本人抓到的八路被鞭刑了似的,这还没完,我妈打完了我爸觉得不解气,巴掌使劲的拍过来,拍过来的一瞬间感觉眼睛都冒白光了。

第二天,我妈故意让我穿短袖短裤去学校,就是让同学们笑话我因为偷钱被打的伤痕累累的,故意让我不好意思,长教训。是,那一次之后再也没动过家里一分钱。现在19岁了,还忘不了那一次男女混合双打,最后再来个被集体笑话,我父母再爱我,在为我好,我还是理解不了,还是会在心里留下一道印记,我现在懂事了,我就是忘不了。教育方法真的很重要,以后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会用打的方式来教育。


萌小胖3233779

我小时候也偷偷的拿过家里的钱,几块的样子,小时候爸妈不给零用钱的。拿来的钱买了零食都给小伙伴们分了😂。后来父母发现了,妈妈拿个刀,说要把我手剁了。还让我写保证书。那时候特别害怕。后来都没有再拿过了。这件事感觉有心理阴影。我是女的😂😂


秋水伊人M77

文/酒翁

我非常开心能够看到这类问题,这种问题越多的出现,证明现在的父母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聪明且合格的父母。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不会太多的去考虑:他们对我们做的一些举动,对我们的心理和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父母只求眼下的胜负:他们用武力或者嗓门战胜了孩子,孩子会记住这一刻父母狰狞的面孔和下手无情的鞭打,听话的孩子,不会有下次,可不听话的孩子,则会继续有下一次,且下一次的金额会更大。

但现在的父母不再像以前的父母,现在的父母开始逐渐重视眼下的决定会对孩子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好事,这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在学习与进步。

回到题目,孩子从家拿走200,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我不赞同最后一句话的一个词:感恩。

虽然我们经常说,孩子需要懂得感恩,但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父母都希望孩子给予感恩,为人父母,意在教育,教育是父母的分内之事,倘若一定要带上感恩二字,总觉奇怪。

因此,若我提问,我则会将最后一句改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不会因此而留下心理阴影”。

我个人认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轻易说出“偷”这个字眼,虽说孩子眼下也许不会明白“偷”这个字眼,但等他长大后,孩子迟早会明白,当他回过头来,想到曾经有一个时间段,我的父母说过我“偷”家里的钱,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阴影。

孩子背着父母,拿家里的钱,在我看来这种事无关金额大小,只要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在知晓后,就应第一时间找孩子聊聊。

聊聊无非就是向孩子了解为什么需要这笔钱,以及为什么不直接向父母提出需要这笔钱,而选择背着父母拿钱?

这笔钱是去买好吃的零食了?还是去买什么喜欢的玩具了?若是因为这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吃的,玩的,可以向父母提出,与父母一起协商购买。

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校霸凌事件。现在这种事情非常的多,遇到这种事情,父母则需要立即介入,并给予孩子正面、温暖的引导,并需要去到孩子的学校,与校长老师了解此事,此时的父母,务必给孩子一个坚强可靠的后盾,带领孩子勇敢的面对。

多说一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父母不仅仅需要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还需要给孩子提供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则来自良好的沟通,积极的面对。


你好,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会喜欢,谢谢大家~~


寒舍阅独

首先,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当立刻阻止,不论孩子 是 出于什么原因,这都不是应该的。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 他以后 ,所以,该批评还是得批评。

要改正孩子的行为,家长也要付出努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 之所以能够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率增加。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种 刺激在有机体环境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是有机体试图避开的。

孩子偷钱家长一定 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先批评,让孩子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孩子认识到严重性后,家长就要换种策略,安抚他,问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并帮助他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我认为一味地批评死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与孩子 成为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完成,记住,是帮助他们,而不是满足他们。比如,你可以跟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件事情时,我可以帮你完成一个心愿。这样,他们不仅会很有 动力,而且还能改掉他们的一些坏的习惯。

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有的喜喜欢玩游戏,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其他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 时,我可以允许你玩多长时间。这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会很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很多 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他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的。一味地打压是不可取的,这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写的不好,O(∩_∩)O谢谢


人生随想

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跟大家说说我的故事吗! 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自杀了(直到现在也没人告诉我个原由来,在我心里也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是同村的一位70岁的老奶奶把我带大,我最敬爱的人。大概在我5、6岁那年,我在大舅家玩,就听外面的外公爆发雷霆的在骂小舅,说小舅偷了他的手表。但小舅就是说他自己没有偷手表,小舅把目标指向了我,说是我偷的。我当时一脸的傻愣,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什么是偷。就这样外公也信了,就拼命的骂我。外公是个暴脾气,声音特别大,我还挨打了,牙都差点被掉了,我当时特别害怕,真的很冤枉。后来我看见小舅在大舅家的米缸里拿了那块手表然后他人就走了。这事情就这样过了,但这事一直留在我心里,我到现在都不理解我小舅当时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冤枉我,让我背这个黑锅? 后来爸爸把我从老奶奶家给接回了自己家,我家住在铁路边上,火车一来相当于几级地震另外那火车的叫声能把我吓个半死,每次火车路过吓得我无处躲藏,哇哇大哭,特别恐惧。我爸那时候是一个人带着我,他每天白天上班,中午也不回来,然后他每天一上班就把我锁在家里,我一个人特别害怕,我们家的大门呢,正好留了一个鸡门,我没有办法,我每次就从那鸡门里爬出去到村里去找我的老奶奶。不久后的日子父亲就找了个老婆,还生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我上学比较晚原因是父亲听后妈的话一直不想不我上学,家里亲戚就说他们,但每次也是上了上学期就不给上下学期,就这样我到9、10岁了才上一年级(那时候是有学前班的)后妈就想让我在家里干活带弟弟,每次学校要交学杂费,我都是班里面最后的,能拖很久,我跟我爸说要交钱,其实跟他说就等于白说,家里钱都是我后妈在掌管,有没有都不会给我交,就这样班里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师找我要钱,日积月累的学杂费,天天如此,弄得我在班级里特别特别自卑,抬不起头来。偶然的一次中午,我去大舅妈家里找两个表妹玩,在她们家的床上发现钱,我当时也不知道总共是多少钱,拿着放口袋里就往学校溜,想着可以交学杂费了,还没到学校大舅妈就在后面追来了,我知道被舅妈发现了,但是我特别害怕,我以为舅妈会去学校找我们老师,可是她并没有,从我口袋里把钱拿走时骂了我几句。这个事情也一直在我的心里。现在自己想想,有时候自己还是会伤心的流泪,因为后妈不给我钱交学杂费,就说没有,可是弟弟那却有一个储钱罐存了很多钱,他们母子俩还经常当着我面在那数储钱罐里的钱,然后要弟弟把钱看紧了,还嘀嘀咕咕的说着,意思就是为了防着我。 唉,好了不说了。其实我只想说,孩子偷钱正常情况下都是有原因的。


风拂过泛起涟漪154833382

说说我的亲生经历,我儿子12岁,拿他妈的手机玩游戏不小心点了个什么连接,结果他妈卡里少了4760元,报案说不到5000不立案(啥规矩?)完了我和他妈商量了一下,只警告了他几句,不知道做的对不对,反正我是怕孩子有阴影,再也没提过,看儿子现在那么快乐,我很满意


晴天157219661

说实话,最好的方式就是打一顿!小时候我和我哥偷拿了家里的10块钱,被我妈用红柳条打的上不来气!从那以后,家里放钱的那个柜子钥匙我们一家人都知道,但是我和我哥再没偷拿过!每次问我爸妈要零花钱,我爸都是让我们自己取,一分也不多拿!!


妖孽哪里跑Ooo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让孩子当一个三好学生,听话的好孩子。估计每一个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很多习惯,以及很多行为的养成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发生的事。如果你是父母,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感恩自己一辈子呢?这几点可以参考一下。

你是孩子的妈妈,做妈妈就应该做好妈妈。孩子既然已经知道从家里面偷拿钱,这说明了他有自己的意识,为什么偷?这是做妈妈首先要关心的地方。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来说钱管的比较严呢?是不是说你的钱是放在容易孩子接触的地方呢?不然的话,孩子为什么会偷?聪明的妈妈应该怎么来做,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找一个此主题相关的电影,在电影当中,孩子会自己去感受。你不用刻意的说什么话。孩子在内心当中,他一定会非常的感激你,给了他足够的面子。感谢妈妈,不当时揭穿他。其实孩子这个时候,他的内心知道自己错了。没准孩子会把这200块钱偷偷的还到原来的地方。

还有一招儿,妈妈们也可以不妨试一下。你可以给孩子300块钱。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告诉孩子,某件事情值得表扬,给孩子鼓励,这是给孩子鼓励的钱。告诉孩子说这钱是他自己的,由于孩子还小,他不能自己拿着那么多钱,这些钱的作为妈妈可以先替他放着,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要。


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你可以不是家长,可以不摆家长的权威。让孩子成为你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