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對自己書法的評價推動了“晉尚韻”的發展

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書法家,他開創了書法的發展史,創立了一代新書風,建立了書法由"自然"走向"今妍"的新潮流。但從歷史文獻中看,王羲之卻很少有書法理論,基本上都是後人根據他的零星散論收集整理而來的。

王羲之對自己書法的評價推動了“晉尚韻”的發展

最為著名的一段話就是他對自己書法的評價,在今天看來,確實是中肯的,不足為過,也不足為不及。文如:"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這一段話也是唐人張彥遠在他的《法書要錄》中記載的。

王羲之對自己書法的評價推動了“晉尚韻”的發展

王羲之認為,真正的書法家只有張芝和鍾繇可觀,而他自己可以與這二位並駕齊驅的,他覺得自己的楷書超過了鍾繇,但在草書方面,卻比不上張芝,因為張芝為了學書法,把水池都染黑了,如果自己也像他這樣,肯定也會超過他的。

王羲之對自己書法的評價推動了“晉尚韻”的發展

這裡有一個評價的標準問題,王羲之認為,張芝的書法是"精熟"的,而鍾繇是"自然"的。關於"精熟"的概念,就是魏晉時期所崇尚的"工巧",張芝由於"池水盡墨",最後達到了"精熟"的程度,但鍾繇的楷書則是"自然"的狀態,不足以"精熟"。基於這一點,王羲之才在鍾繇"自然"的情況下進行了改造,賦予楷書的"法",使書法更加具有法度。

王羲之對自己書法的評價推動了“晉尚韻”的發展

據資料分析,鍾繇的《宣示表》就是王羲之臨摹的。相傳西晉"永嘉之亂時,王導攜《宣示表》過江,傳給了王羲之,可見鍾繇對王羲之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南朝蕭梁在《書品》中將上述三人作了比較:認為張芝工夫第一,天然第三,鍾繇天然第一,工夫第三,而王羲之兩者都居第二。因此,王羲之是新書風的開拓者,也是書法"今妍"的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