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窮養的女孩子長大後性格如何?

南橋經幾秋

我們這一代人70後是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的,因為在這一代人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確實受到窮養和富養兩種理念困擾的。再上一代,基本都是窮養,因為絕大多數人家庭沒有富養的條件。比如,我們70後,都是玩泥巴長大的,誰不是窮養大的?當我們長大有孩子的時候,有條件談論窮養和富養了,理念的糾結也是客觀存在的。

窮養與富養理念的興起: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剛剛富裕起來,有點經濟基礎了,於是,“窮養兒富養女”的理念開始進入廣大家庭。就拿自家的女兒來說吧,90後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呈現出了四個老人爭寵一個“小公主”和“小皇帝”的局面。這一點,我們都有目共睹。

那個時候,就出現了爭論:

中國培養出的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你看日本韓國俄羅斯,都是“窮養”。西方孩子從小就打工掙零花錢。從這個意義上講,90年代後,中國就沒有窮養和富養的區別,從本質上都是“富養”,因為最窮不能虧待孩子的思想很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這一句話,嚇唬了多少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啊,沒聽說誰“捨不得花錢的”。

曾經有一篇文章很火:

大體意思是說,在一個國際孩子的夏令營裡,中國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夏令營中,日本孩子韓國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強。然後,中國孩子的身後跟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後援團,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鏡頭拉回到2018年:

長期以來,許多文章都在驚呼“垮掉的90後”。那麼,鏡頭拉回到現在2018年,這批90後也已經28歲了。一個大國正在崛起,其中最活躍的創新力量,就是這些90後們。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吧,儘管90後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這一批人就像生力軍一樣,湧入了時代的洪流,釋放出巨大的紅利。

反過來推導窮養與富養的理念:

反過頭來,分析這個問題,所謂的窮養與富養,爭論的意義不大。窮養的孩子,也有早當家的,也有敗家子。富養的孩子,也有富二代,也有創業者。相反,經過過去十年的洗滌,許多富二代正在洗去身上那些標誌性的“惡習”,正在成為創業創富的主力軍。更相反的是,有些窮二代正在把貧窮的原因遺傳下去,不思進取,抱怨社會,哪裡舒服哪裡躺著。結論就是,人是不是成才,跟窮養與富養,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個人結論性觀點:

我從培養自己女兒的角度來下結論:一個人的成長,與教養、培養和滋養有關。中國人應該提倡“養育”一詞,不要強調“我生了你”。生與養,養與育,都是境界不同的哲學。富養,體現“精神”層面。窮養,也是體現在“精神”層面,兩者殊途同歸。

回到哲學思考:窮養的女孩,因為“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因為“沒有見過世面”,因為“人窮志短”,所以,窮養的女孩子,被一杯咖啡一個工作崗位一個勾引,就上當了,因為她沒有見識。現實是這樣的嗎?

窮養和富養其實殊途同歸:

我們養育孩子,根本目的是培養他們的自尊自愛自強的獨立人格和奮鬥精神。窮養,只是一種手段。富養,也只是一種手段。起作用的是:教養、培養和滋養。

教養,不在於貧窮與富貴,而在於用正確的價值觀去教育孩子。

培養,不在於用吃苦和長見識等手段,而在於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滋養,不在於吃什麼穿什麼,而在於用家族的文化、用社會公德、用正確的價值觀去春風化雨。

其實,與窮,與富,都沒有直接的關係。教養、培養、滋養,才是這個社會千千萬萬的家庭應該踐行的東西。


職場火鍋

很多人都認為窮養女孩子會導致女孩子性格不好。其實,這話並不對。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最重要的還是教養

我認識的學生裡,有A、B兩個女孩。

兩個女孩家庭條件都很不好。兩個人很少穿新衣服,吃飯、做事都很節約。

小A的父母重男輕女,眼裡只有她的弟弟。

好吃的東西必須讓給弟弟吃。弟弟吃夠了,不吃了,才能輪到小A。

父母忽略小A,也沒怎麼管過小A。

這種長期的忽視,導致小A變得很自卑。

她從來都不敢大聲說話,別人欺負她,她也是逆來順受。

小A初中畢業後,父母不願意再供她上高中了,讓她進了一所技校上學,希望她能早點出來工作、早點掙錢養家。

小A在技校待了不到半年,就跟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跑了。

這個男人就請她吃了一頓肯德基,小A 就感動得要命。她認為這個男人給了她從來沒有過的關心和溫暖,她決定跟著這個男人遠走天涯。

16歲、父母沒有好好關心和教育過的小A,被一頓肯德基拐跑了,並生了兩個孩子。

小B呢,她家經濟條件也很不好。但是,父母很關心她,很在乎她。

家裡窮,穿衣服、吃飯都很節省。但是,父母很捨得在教育上投資。

父母的教育到位,小B很懂事;父母是寬厚本分的人,在這種家庭長大,小B的性格也很好。

又加上父母看重教育,小B的成績很不錯。因為學習成績好,為人熱情大方,很受同學歡迎,她也很自信。

去年,小B從北大畢業了,進了一家很好的公司。男朋友跟自己是同學,兩人的感情很好。

同樣是窮養的閨女,小A因為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教育,早早地被男人拐跑,並在很小的年紀生下孩子。屬於自己的青春,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對於小B來說,雖然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父母對她的愛和教育,讓她成為了一個積極陽光的人。

所以,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跟上。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積極、陽光、自信的人。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歡迎轉發。


柳柳很忙

物質上的貧富不是成長的決定因素,也不是主觀上可以決定的。而精神上的貧富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影響因素,可喜的是——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我也來講講故事,四個主人公都是女孩子,但她們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存在很大差異。

故事1:

主人公a家境貧困。一天,a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想了很久才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覺得孩子很少開口要東西,不想孩子失望,說:“行!過幾天等玉米賣了之後就買。”

a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雖然我們不是很富裕,但我們理解女兒的正常需要,我們努力一下還是可以滿足女兒的需要的。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但只要我們好好努力,是會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

a會很積極向上,她相信通過努力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覺得自己比他人差多少。

故事2:

主人公b家庭貧困。一天,b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想了很久才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你沒看到我為了養活你每天這麼辛苦地工作,居然還這麼不懂事、要東要西的?!”

b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父母非常辛苦,向父母提要求,是非常不懂事的表現;漂亮的衣服不是自己可以要求的,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自己是不配擁有這個東西的;自己連一件漂亮的裙子都不能買,父母太無能、父母不愛自己。

b自我價值感低,總覺得自己矮別人一頭,能賺錢後會通過無止境的購物來滿足自己的以前未被實現的願望;更可能以物質來衡量他人對自己的愛。

故事3:

主人公c家庭富裕。一天,c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先把你衣櫃的衣服整理一遍,看看你的櫃子裡是不是有很多很漂亮而且跟別人不一樣的裙子。想想是不是一定要買。如果要買,可以,週末媽媽休息時,帶你去買。”

c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你的需要是可以被滿足的,但不是無條件滿足,你需要自己來衡量你的需要是不是必須的,而且要看他人是否有時間去滿足你。

c會對自己的需要非常清楚,並且會慢慢減少跟他人的比較,明確自己的獨特需要和個性;內心比較富足;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會顧及到他人。

故事4:

主人公d家庭富裕。一天,d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行!寶貝喜歡的,隨便買!下午就去買!多買幾條!”

d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父母是會隨時隨地無條件滿足自己的慾望,父母非常愛自己。允許自己買漂亮的衣服,是父母愛自己的表現。

d相對會比較驕橫,她會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他人,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無條件滿足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對物質的要求相對也會較高。

不管家境如何,只要清楚孩子的培養方向,成人都是可以去調整自己傳達給孩子的深層次的認知。


幼兒教育小馬達

老聽到說女孩要富養。每次聽一次就傷一次。因為我自己就是十足十的窮養長大的姑娘。窮養到何地步呢?這麼說吧,我爸每次給我零用錢,無論多少,都一定是做小偷一樣不能被我媽知道的。可以說我基本是沒有零用錢的,我媽恨不得我除了像在家吃飯這種不吃就會餓死養不大這種必須在我身上花錢的地方,其它地方最好一毛都不花。我從小沒有一樣玩具是父母專門買給我的,一個洋娃娃都沒有。我記得小時候流行玩七巧板,人家都是在外面買的,我的七巧板是爸爸自己做的。反正就是沒有那種在外面花錢買的那種玩具。我從小也沒有上過任何的興趣愛好班,每次看到別的女孩子說去學了跳舞唱歌我就特別地羨慕。後來因為父母都要出外打工,直接把我就寄養在了我奶奶家,我奶奶家帶了一堆的小孩,都是我堂哥堂姐堂妹之類的在一起帶大的,我是在小孩堆里長大的。我沒有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我的衣服全是在那種集市裡買的,一件商場的衣服都木有。後來到了大學吧,一個月生活費是雷打不動的500塊。無論任何原因,哪怕是後來找工作坐火車啥的要花錢,也是從生活費裡省出來的,沒有錢買臥鋪就買坐票,通宵坐過去第二天就參加招聘會這樣子。後來找到工作了,畢業後去工作地點的火車票木有錢買了,就借了人家的錢坐火車,照樣是坐票。直到自己工作後才真正有了錢了。

現在說起被窮養的經歷,仍然是淚兩行啊。先傷心一小下。我是真心羨慕那些從小就被公主一樣疼愛長大的姑娘,羨慕他們的洋娃娃,羨慕他們能去學習跳舞唱歌,羨慕他們能穿得漂漂亮亮的。所以我小時候,甚至是到了大學以後都是很自卑的。這裡說兩點,一是我從小學習成績特別地好,哪怕是下課後從來不看書,學習成績永遠都是班上年級的前幾名,特別是很多女孩子巨討厭的數學,反而是我最強的。二是不要臉地說,我長得算漂亮的,在大學裡的時候,我同學和我說,如果有人要和其它班不熟悉我的同學解釋哪個才是我的時候,如果說:“就是那個我們那個長得很漂亮,很會畫畫的那個啊”然後人家就知道是哪個了。好吧,儘管如此,甚至到了大學,我仍然自卑,應該是從小自卑都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了。我到今天畢業這麼我年了,只要一上臺演講,大會上發言啥的,我仍然會臉紅心跳,我覺得還是原來自卑深種造成的吧。
我覺得我應該算很幸運的那種,當然現在過得是滿不錯的。後來畢業後才真正擺脫窮養的陰影,歸根結底,因為工作後經濟獨立了,花錢不用看我媽的臉色了。所以慢慢的,我天生的性格才得以釋放。可能也是因為窮養的關係,我特別地獨立,原來在大學的時候,女孩子搬東西啥的很多都會叫人幫忙吧,我從來都不會叫人幫忙,哪怕是和我關係特別好的室友,我實習的時候要把東西搬到單位去,我都是一個人收拾了幾個大箱子,然後一個個坐公交運走的,每一趟公交我都要坐一個小時啊,親們!我運了三四趟,就弄完了。其實叫幾個同學幫忙一趟可能就搞好了,可是多年的習慣,根本沒想到要找人幫忙這回事。有時回想,這是不是也是窮養的好處?
工作了,因為從小沒有誰哪怕是父母都不能幫自己多少忙,所以我做每一件事都特別地努力,別人花100分的努力,我就花300分。總之非常地拼命。我曾經試過連續三個月,是連續,每天加班加到12點甚至晚上1點鐘再回家,回家後繼續看書看到半夜2點再上床,雙休都不放假,甚至中間的國慶幾天假我都沒有要,也在上班加班。我的單位百分之八十都是關係戶。像我這種沒有任何關係背景的人,也沒有辦法,做的事就要比別人多,因為能吃苦,現在也在單位也很被看重,薪水也算高,現在想這也是窮養的好處吧。
可是即使到了現在,我自己也是媽媽了。那段時間回家看到我的媽媽仍然和以前一樣的節省,我還是有點被傷到了。我就會想起以前小時候近乎變態的窮養方式啊。我很愛我的媽媽,可是為了以前窮養的點點滴滴,前些天在家的時候半夜一個人在床上都在哭。覺得好委屈好委屈。我的童年一點也不快樂,我有時會好恨我的媽媽,其實我們家並沒有那麼窮,你們說,家裡存款房子店鋪啥都有,爹媽的養老醫療保險也啥都有,為什麼要這麼變態的節約呢。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媽,我可以節省我自己的錢,但絕不會虧待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真的有時無法理解我的媽媽為什麼能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如此變態的窮養,弄得她從小就自卑,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不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我現在應該會更加地出色才對,也會有更加好的前途,雖然現在我已經很滿足了,可是小時候的缺憾似乎會一輩子留在我的心裡。一想起來,一被刺激還是會傷心。哎!我不是個好孩子,不該恨自己的媽媽。可是忍不住啊。


晶姐開箱

雖然家庭條件差不多少,但表姐是典型的窮養,我算是富養。

姑姑從小在表姐和親戚們面前哭窮,哭訴她生活的不易,希望親戚們接濟,希望女兒節儉。我媽從小教我自強獨立,做事要努力、對人要大方,不要計較錢。

畢業後,表姐嫁了一個十多年前年薪已經四十多萬的老公,經濟條件在當時算是親戚裡最優越的了。但她事事算計,即便是她老公請她孃家人吃飯,她也會因為老公點了貴的菜而當場發作。

我當時剛畢業,一個月一千多的工資,大都拿出來改善家庭生活了。後來,我創業成功,收入比過去多了幾十倍,家族聚會常常是我家出錢布場,我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表姐每次見面必說的一句話是:“你有錢,你是有錢人!”看著這個因為算計、刻薄而差點讓婚姻走到盡頭的表姐,我突然意識到,從小被窮養的她,一輩子都沒富過。她的窮,在心。窮這個字,怕是一輩子也無法從她的心裡剝離出去了,哪怕她擁有一座金山


行媽無疆

額,我是被父母富養大的,要說性格就是我和親叔叔家表妹對比了,我和她相差半歲,我爸爸剛開始是醫生,媽媽是護士,在我小時候時我們兩家住的不遠,但是生活卻完全相反。那時兩家收入差不多他家幾乎每天都會因為錢的事情爭吵,我家不會。小學時我倆成績都比較優秀,但是吃的比她家好得多,爸爸每週都會買一些肉食,水果改善生活,在我印象裡每週水果,肉什麼的都沒斷過。後來小學畢業時我比她高出半頭。

初中時父母把我送到城裡中學上學,表姐家裡把她送到了縣裡中學,那時初中父母都還會每月抽時間帶我去一些植物園,動物園一類去玩一玩看一看,也會帶我去買衣服。那時是2000年,父母每個月給我除了吃飯交學費以外,210零花錢。後來父母給我報的繪畫和歌唱。學了八年,但是後來因為家裡負債等等原因沒上大學。後來家境好了我去的專科大學

她父母她說每個月從來不去給她零花錢,也不會去買衣服因為她比我矮,衣服什麼都是我穿過後給她的,我記得那時冬天有一款衣服是雪中飛和鴨寶寶。那時也剛剛實行皮草,爸爸花了兩個月工資給媽媽買了一件皮草,她家因為她媽媽沒買衣服大過年又吵吵起來了。後來她是因為父母說女孩上大學沒用。她就沒去,在家裡待著。那是2008。我倆18。我交際圈大,她交際圈小人也內向

過來兩年之後我倆在很多親戚面前也成為了對比對象,我見識比她多去過很多地方,我和父母出過國做過飛機輪船。而她就在那個城市周圍走了走,因為父母的一句女孩不值錢就扼殺在了那個鄉村。

後來我倆都結婚了,她也長的好看嫁的就是一當地有錢人,大腹便便。30歲跟四十歲似的,天天沾花惹草。因為結婚就是那男的帶她出去旅遊一次給她父母很多彩禮她就嫁給他了,她和我同歲26但漸漸的快熬成了黃臉婆,她生了孩子以後只能和她老公要錢我還是和以前一樣但是我沒有孩子,孩子是愛人和他前妻的。我們恰巧還都有的是女孩,而她的孩子走了她的路窮養,而我的孩子要走我的路繼續富養。


清晨傾城5201314

我是在貧窮家庭裡富養的女生,家是農村的,父母都是勤勞的農民,但是家裡老人生病,還有個小8歲的弟弟,花哨大,家庭並不富裕。

我記得沒有弟弟只有我一個孩子的時候,家裡老人身體健康,小時候我膽子特別小,村裡所有小孩都沒上過幼兒園,父母就我去鎮上上幼兒園,可能是年輕夫婦第一個孩子,特別寵愛我。

後來八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我們那屬於中西部還允許生二胎),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家庭壓力大,剛開始我特別嫉妒,特別不開心,為什麼我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又不是我要讓你們生的,本來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為什麼有了我這個孩子,又生一個孩子,我老是又哭又鬧,哭的特別傷心,有時候還打弟弟。後來我父母突然開朗了,有什麼好吃的,買衣服什麼的都緊著我,弟弟從小都穿他表哥,我剩下的衣服,一直到初中基本都沒買過新衣服,家裡好吃好喝的都是悄悄的跟我說,讓我先吃先喝不讓弟弟知道,或者我吃不完了給他留點,還跟弟弟說讓他讓著我,我就平衡了。

父母對我的教育從來沒停過,媽媽教育我女孩要自重,要好好學習,像人家考上大學,坐辦公室,有自己的工作,我媽媽很早就跟我說女人要有自己的工作。爸爸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帶領我去種小麥,種玉米,拔草,種樹,教會我生活的艱辛。小時候爸爸總是教育我從小要獨立自強,說人家美國的孩子18歲後就自己養自己。這些我一直記著。我記得很清,傍晚我跟我爸從地裡回來爸爸指著那片小樹說閨女啊,現在要好好學習啊,看見那片兒小樹林了嗎,那是咱們的自留地,爸爸給你種的樹,等你考上大學了,樹長大了,爸爸就把樹買了,供你上大學。

上大學之後家裡壓力更大了,老人生病,弟弟上中學。我09年上大學時,一身兒衣服從來沒超過100,都是幾十塊錢的,但是我心裡從來沒有貧窮過。上大學的時候我都滿18歲了,我一直記得要獨立,要有闖勁兒,我09年高中畢業暑假,我自己聯繫鄰居家大哥,第二天就離家坐上南下的汽車到深圳龍華富士康,那時候富士康還是很壓抑的(從10年後陸續有人跳樓,廠裡環境才有改善)但是父母從小就培養了我堅韌的品質,還有村姑對大城市的好奇讓我抗下來了,一直堅持到開學前,我賺了五千多塊錢,大一整整一年的生活費我沒問父母要,我知道他們很辛苦。大學裡大家都開始有手機電腦,我媽媽把她賣雞蛋攢的錢的給買了個手機,我爸知道我的專業要用電腦就讓鄰居混的好的大哥介紹一款電腦買了之後送到學校。大學裡我穿衣吃飯都是很普通的,宿舍逛街我只負責看看,偶爾參加聚餐,沒有戀愛。可能是心裡富有,沒有覺得物質貧窮。簡簡單單掌握專業知識,到畢業。

畢業後一人來到帝都,獨自在帝都打拼,現在收入還行,有些小零錢,家裡擺脫貧窮,我至少每年會讓父母出去旅遊一次,他們還坐過飛機,回村裡可得意了。

現在能買的起商場裡的任意衣服(高端奢侈品除外),但是我發現對這些物質上的不感興趣,更注重精神上的東西,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會去旅遊,健身,看書。自信,沒有迷茫一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做什麼。

現在唯一憂傷的是沒有對象😭,我父母是農村人他們從來都是教育我要學習不要學別人談戀愛,畢業了好好工作,好好幹活,過了25歲就發現我沒有對象,著急了,可悲的是我還不自知,不會戀愛不會愛別人。現在28了,隨著年級的增長終於知道什麼是愛,期待一場純粹的不分手戀愛。


why146071551

在這個前提之下,生活正在給我們答案是窮養的女孩子也可以很陽光,獲得和富養的女孩一樣的成就。

我想我們需要給命題加一個前提,窮是物質上的窮。窮是能滿足生活必須的窮,沒有受到生存威脅的窮,能夠享受正常母愛的窮。有那麼一些女孩,被父母拋棄,從小生活在生存的恐慌之中,一生都沒有安全感,一生都是悲劇。這樣的結論是清楚的,也就不在這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

再來討論父母的格局,父母的陪伴的重要性

先來看熱播劇《紅薔薇》的啟示。雨竹和霜菊從小在一起長大。她們倆對外是主僕,對內則是姐妹。應該說,在物質方面,二人並沒有差別,“共享”衣服、舞會、進修學習的機會。那為什麼她們在愛情和事業上卻截然不同,我認為答案是因為霜菊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把她看成是為他們賺錢的工具,一次次賣掉,還利用她來敲詐。這種傷害在吞噬她自己,最終成為別人的工具。


1..窮養的光芒如何綻放。《摔跤吧!爸爸!》三朵姐妹花在父母的陪伴下,成為印度的驕傲!作為前著名摔跤運動員的爸爸退役回家,屢屢受到生女兒的打擊。作為一個該領域的專家,無意發現了姐妹的天分,直至站在最高領獎臺。過程中雖然也有打罵,但那背後全是不離不棄的愛啊。媽媽就是姐妹們的避風港,苦了,累了就回到媽媽的懷抱,直到永遠。窮也沒有擋住他們的成功,正說明了愛的偉大,愛所創造的奇蹟。

3.李昌鈺和她媽媽的故事。刑偵專家李昌鈺博士的母親王淑貞女士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丈夫意外去世,王淑貞一家舉目無親,繼續也所剩無幾,為了賺錢,她幫人洗碗、洗衣、打雜、從優渥的“全職太太”變成了“幫傭”。王淑貞常對孩子們說:“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在她精心培養下,13個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全成了博士,遍佈各行各業:律師,廣告設計師,金融精英.......別忘了,她出生於江蘇的書香世家,精通琴棋書畫,還讀過女子中學。

所以不管男孩兒還是女孩兒,決定他一生是否幸福的是是父母的精神是否富有,是否有高質量愛和陪伴,並和她一起追逐夢想,再彼此成就。如果父母能夠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那就是錦上添花!


手機用戶52932868313

大概看了下,很多都在講自己的故事,這是個例,不能以偏概全。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糾正一個概念,所謂的窮養不是說吃不飽穿不暖,而是在金錢方面對孩子是有節制的,給孩子一個金錢的稀缺性的認知。不是任何東西想要都會有的,只有自己爭取了,才有機會得到。

所以說關鍵的問題不是窮養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我朋友公司的一個案例。女孩A剛進職場,要求這要求那,一言不合就辭職,並且一般的基礎活還不願意幹。電腦配置稍微低點,就要辭職。女孩B則不同,很懂事,也很禮貌。工作中知道什麼要做什麼,並且自己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開始你一定會覺得A是富家千金,B是窮家女。其實錯了,前者是朋友公司同事安排的遠房親戚,一個小縣城的姑娘,家裡是做小生意的。後者這位姑娘父母都是從事大學教育工作的。自己過去應聘的。因為喜歡這個行業。家庭條件比A優越很多。但是他們的表現完全相反。當然這都是個例,但是至少能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遠大於金錢等物質產品。

孩子如果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麼走向社會,沒有任何人能對自己家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會變得很脆弱。從

大學開始就有所表現,我們給孩子傾其所有,但是隨著孩子的交際範圍越來越大,身邊的有錢人也越來越多,別人有的我都要有,為了買蘋果,買更好的化妝品,穿名牌。即使踏入校園貸等高利貸。他們也沒用這個意識,最後釀成慘劇。這樣的例子表面看是因為無知,更深層次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尤其很多做生意的,沒時間培養孩子,覺得孩子要多少錢就給多少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這是害了孩子。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任何東西都不是憑空而來,努力了並且成功了,你才會得到你想要的。久而久之,孩子即使想買蘋果,他也知道有一種來錢的方式叫做兼職,即使想進世界五百強公司工作,他也會知道有一種方法叫努力。

總有一天,我們的資源會枯竭,想法會落後,不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但是我們培養出來了一個更有能力,對社會更有用的孩子,這時我們做父母的最為驕傲的事情。


心木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