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很多不為現在人所知(二十二)

1、黃雲橋——獨立第三師師長

黃雲橋,湖南省湘鄉縣悅來鄉柞樹山人,1903年3月27日出生。黃雲橋10歲時才上學讀了4年書,後因經濟困難失學在家助父種田。1923年夏,到湘軍新兵招募站投軍,被編在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三旅第六團第一營第一連當戰士。後參加彭德懷組織的以救國愛民為宗旨的“救貧會”,並逐步成為救貧會的骨幹。1926年夏,黃雲橋所在連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第一連,參加北伐戰爭。

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很多不為現在人所知(二十二)

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7月22日,參加平江起義。9月初,紅五軍進行整編,取消團營連建制,全軍被編為六個大隊。黃雲橋任第三大隊第二區隊隊長,並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1932年,紅五軍進行擴編,雲橋被提拔為第三縱隊第九大隊大隊長。11月,他隨彭德懷率部向井岡山前進,經萬載、憑祥、袁州,與12月10日到達井岡山。1929年1月,他奉命率部參加井岡山保衛戰。1930年4月下旬,黃雲橋升為第三縱隊(轄二個支隊)第二支隊支隊長。6月,紅五軍奉命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轄第五、第八兩個軍。黃雲橋擔任紅五軍特務大隊大隊長,不久,黃雲橋被調到第八軍第四師第三團任團長,黃克誠任政治委員。

1930年冬,黃雲橋率領第三團隨紅三軍團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他在戰鬥中,指揮全團英勇殲敵,戰功卓著。反圍剿作戰結束後,他被提升為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此後,黃雲橋指揮第四師馳騁在中央蘇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戰場上,為反圍剿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第三次反圍剿取得勝利之後,黃雲橋被調到江西軍區新編獨立第三師任師長。1929年4月,黃雲橋率領部隊在尋烏縣澄江杅攻打當地反動武裝的“土圍子”。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不幸被背後射來的敵冷槍擊中,英勇犧牲,年僅29歲。

2、張錫龍——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

張錫龍(1906-1933),又名張希銘,慶符縣(今高縣)瓜蘆鄉人。1925年春考入宜賓敘聯中,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春,張錫龍考入重慶中法大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川招生,張錫龍報考被錄取。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軍校解體。張錫龍賡即離武漢去南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時任排長。後中央軍委派張錫龍去蘇聯深造,先入蘇聯高級步兵射擊學校,繼又轉到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

1930年9月,張錫龍回國,被分配到南方局軍委工作。同年底調中央蘇區。次年在蘇區紅軍學校第三期學兵團作訓育主任。1932年3月,調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參謀長。同年底調任紅七軍軍長。次年6月,改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彭雪楓、黃克誠先後任師政治委員。1933年7月,組成東方軍。

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很多不為現在人所知(二十二)

1933年8月16日,東方軍奉命北上。9月3日,張錫龍率紅四師第十團從閩江上游渡江,紅五師第十三團一部就地渡江,迅速強佔對岸山頭,以猛烈的火力夾攻敵人,消滅一個營。10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5日,東方軍從福建撤出,6日於黎川縣城東北二十公里的洵口與敵吳奇偉師遭遇。7日紅四師、紅二十師為右翼縱隊,由紅四師師長張錫龍、政治委員彭雪楓指揮,由北向南進攻,並阻擊硝石、資福增援之敵。經過激戰,洵口之敵一部被擊斃,一部被俘,殘存之敵急向黎川逃竄,又被紅軍左翼部隊堵死,至下午一時,紅軍全殲了敵十八旅的三十一、三十四兩個團,活捉敵旅長葛鐘山。

紅四師在張錫龍率領下接著又參加硝石戰鬥、資溪橋戰鬥、滸灣戰鬥。12月中旬,國民黨集中六個師於黎川縣城,其中三個師十五個團共約三萬餘人在黎川縣南約十五里的團村與紅軍四個師約一萬二千餘人激戰。紅軍將士將敵擊潰,斃敵千餘,生俘三百多,敵敗龜縮黎川縣城。在團村戰鬥中,張錫龍不幸中彈犧牲,時年二十七歲。

3、李明光——紅十二軍三十四師師長

李明光,廣東大浦縣高坡人,1906年出生於高坡古墅鶴山。1924年,在高坡中學讀書的李光明,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到州瑞、烏槎教書謀生。翌年春,被選送如農民運動講習所汕頭分所學習,這期間,李光明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攻打軍閥吳佩孚、孫傳芳。之後,回到家鄉,積極從事革命工作,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饒(平)和(平和)埔(大浦)縣地下組織,成為縣委領導人之一。

1927年秋,李明光率大寧自衛軍前來上杭迎接起義軍進大埔縣城--茶陽。摧毀國民黨大埔縣政府,鎮壓縣長謝鉅生,建立大埔縣革命委員會,並組建工農革命軍獨立十五團,李明光被任命為團長。1928年李明光率領獨立十五團向百侯進攻,開創了饒和埔革命根據地。後又轉戰到豐順與李堅貞配合,開創了豐(順)梅(縣)埔(大埔)新游擊區,成立埔東區革命委員會。1929年春,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李明光率領的獨立十五團,改編為工農紅軍十一軍四十七團。

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很多不為現在人所知(二十二)

1930年6月28日,李明光率領四十七團從豐順來到中央蘇區的閩西革命根據地。1931年春,任閩粵贛邊區特委宣傳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李明光被任為粵贛邊區臨時省委組織部長。1932年春,成立福建省委時改任為省委宣傳部長,兼省軍區政治部主任。1932年2月,省委派李明光到連城開展蘇區建設、鞏固紅色政權工作。

1932年9月上旬,蔡廷鍇的十九路軍2000餘人在民團的配合下,進逼連城。李明光果斷地避開敵人的鋒芒。暫時撤出連城,轉入地下鬥爭。但當時王明路線把持下的省委,指示李明光必須堅持在城鬥爭,率黨、團委幹部和游擊隊人員駐守在縣城山頭上的碉堡內,與十九路軍開展激烈戰鬥。在掩護同志突圍時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僅26歲。

4、鮑德心——紅十五軍參謀長

鮑德心,河南淮陽人。又名鮑德新。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加入馮玉祥國民軍。1930年冬改為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在第七十四旅任職。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成立紅五軍團後任紅十五軍第四十四師參謀長。1932年任紅十五軍參謀長。參加贛州、漳州等戰役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後調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搞訓練工作。同年10月紅軍學校擴編,成立紅軍第一步兵學校(即彭楊步兵學校),任訓練處處長。1934年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犧牲。

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很多不為現在人所知(二十二)

5、蘇傑——紅六軍團十七師師長

蘇傑,字定池,1911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蘇家巷一個貧苦家庭。他6歲喪父,7歲入永新縣城秀水小學讀書。12歲跟隨一位皮匠師傅當學徒,以求養活自己。1926年7月,永新縣建立共產黨的組織,蘇傑接受了進步思想,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1927年秋,蘇傑加入了共青團,並擔任永新城區工人少年先鋒隊隊長。192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政治連班長、排長、連長,永新縣遊擊大隊中隊長、大隊長,湘贛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二科科長、營長,湘贛軍區第一分區政治委員,紅八軍第二十四師政治委員,紅六軍團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政治委員、第五十一團政治委員等職。在粉碎敵人對湘贛根據地的"圍剿"中,率部與敵頑強戰鬥,受到湘贛軍區與中央軍委嘉獎。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10月,參加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5年2月,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師長。7月28日,在湖南龍山指揮作戰時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