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根據聯合國《巴勒斯坦將來處理分治計劃問題的
但就在猶太人準備為這“千年大事”狂歡慶祝之時,阿拉伯世界送上了“炮彈”。之前雖然由於猶太人有美蘇的力挺,阿拉伯世界沒能在聯合國會議上阻止以色列建國。
但這並不代表阿拉伯世界要任由以色列建立,阿拉伯世界主要大國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在碰頭之後決定武力扼殺以色列,以既成事實反逼聯合國放棄之前的決議。
為此這些阿拉伯國家組建了人數約為4.3萬人的聯軍直撲剛立國的以色列,聯軍主要構成為埃及兵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兵5000人,伊拉克兵1萬人,黎巴嫩兵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
而此時剛立國的以色列,僅約有3.4萬人的“民兵”,因而戰爭初期是阿拉伯士兵拿坦克大炮進攻,以色列士兵僅憑單兵輕武器艱難反擊。
如此一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阿拉伯士兵長驅直入,以色列連最重視的聖地“耶路撒冷”也被外約旦強佔,整個以色列國家陷入覆滅的邊緣。
也就在這千鈞一髮之刻,美國人出手救了它,在美國的堅持下,聯合國通過了“停火決議”,決議要求阿拉伯諸國和以色列“停火”4周。
原本聯合國是想讓交戰雙方在停戰時間內心平氣和的好好談下,避免戰事無限擴大。但雙方都不以為然,把其當作了重整軍力的 “中場休息”。
其中以色列方面,立馬下令全國徵兵,青壯年男女都需立刻服役,同時號召其他國家的猶太裔老兵參與保衛以色列的戰爭。
與此同時依靠手中財力,從歐美國家大批量的引進火炮、坦克、飛機,力圖將以色列的士兵武裝到牙齒。
因而當4周停戰時間結束,以色列已坐擁約10萬左右的“正規軍”,而相對的阿拉伯軍隊雖然有增加,但水平依舊保持在5萬上下。
1948年7月9日,準備充足的以色列士兵主動向阿拉伯聯軍發動了猛攻,由於對以色列的迅速武裝始料未及,阿拉伯聯軍被打的一瀉千里。
先後輸掉“約夫”、“希拉姆”、“霍雷夫“3個關鍵戰役,戰爭的天平開始完全傾向以色列。
出於不想戰火燒到自己國土的考慮,1949年2月24日埃及首先跟以色列停火,隨後其餘阿拉伯國家也相繼停火。
至此以色列靠著自己的拳頭,將自己的腳狠狠的紮在了巴勒斯坦。但由於以色列依靠著自己的勝利,強佔了聯合國分給阿拉伯人建國的土地,直接致使本該建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胎死腹中”了。
因而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的樑子並沒隨戰爭的結束而解開,而是越結越深,直到今天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依舊矛盾重重。
閱讀更多 袁載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