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古道旁藏着宋金时期民窑遗址,专家考证这是长治市首次发现

上一期文章,胡哥给大家介绍了长治市西岭村的千年古道( )。

就在步入古道不多远,路西侧的高坎上,断面有明显的陶片、缸片等片状物混成的炉渣。

这片炉渣绵延数百米,用手扒开,能看到有大量的碎瓷片、陶片。

村支书介绍说,长治市西岭村依山傍水,树木茂盛,山体土质为特殊的瓷土,当地人俗称为耐火土,很久以前就有人建窑烧制陶瓷器皿,具体年代为宋金时期。

废弃古道旁藏着宋金时期民窑遗址,专家考证这是长治市首次发现

长治市《上党晚报》对宋金代窑址发现的报道。

当时,他们在西岭村采访,当走到古道附近时,发现了这片绵延数百米的土坎。

土坎内有大量瓷片,为常见日用陶瓷器形残片,如碗、罐、瓶、盏等,这些瓷片以剔花青釉瓷器为主,同时也有白釉、黄釉、酱黑釉等瓷器。

经过仔细探寻,还发现了残存的几处窑口,很可能是一处瓷窑遗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站长杨林中闻讯赶来,经初步勘查后判定,这是一处规模很大的宋金时期磁州窑系遗址。

废弃古道旁藏着宋金时期民窑遗址,专家考证这是长治市首次发现

这片株古树背后的土堆里,就有大量瓷器碎片。

这片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的磁州窑系遗址的发现,在长治市还是首次。

考古专家从现场发掘出的瓷器、窑具、支钉等残件的器形和胎釉判断,认定这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的民用瓷窑。

这处大规模窑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市瓷器发展史的一处空白,对考证长治瓷器烧造史意义非同寻常,对研究长治民窑烧造方法、工艺特点以及宋金时期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考古和文化研究价值。

路兴事兴,路移事衰。随着道路的荒废更易,西岭村的瓷窑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的烧窑记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如今,虽然村里已经没有烧陶瓷的人了,但是依然保留了两三个小型的窑址。

除了古道边的瓷窑遗址外,胡哥在村中还发现了一个别处没有的现象,那就是村子里的多条小路铺装用的材料是耐火砖。

不但有耐火砖的地面,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用陶器残片砌筑的院墙,这也是该村当年陶瓷烧造业兴盛所遗留下的痕迹。

有的是一米多高的水缸残体,有的是直径一拃多、高两拃多的小缸,一摞摞、一排排整体地变成了院墙。

废弃古道旁藏着宋金时期民窑遗址,专家考证这是长治市首次发现

水缸残片能辨识,这些小缸原来是做什么的呢?村里的老人说,这些都是坩埚,用来炼面包铁的。

明清时期,长治地区是有名的煤铁之乡,尤以长治县荫城为最,盛装铁水需要耐高温的坩埚,这些由西岭村人制造的坩埚当年一定在荫城镇的铁业发展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几期还有精彩文章。请移步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