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源自一个叫碻磝的地方

“济宁”源自一个叫碻磝的地方

济水流域图

济宁这个名字无疑与济水有关系。济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所谓“四渎”,指的是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四大河流中,只有济水销声匿迹了。因为黄河夺济入海,其下游把济水的河道占领了,当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基本上就是济水的故道。从现在的一些地名上还能看得出,如济南、济阴、济阳,当然也包括济宁,并且单从名字看,济宁当为与济水有关的最为重要的城市。冠以“四渎”称为“宁”的城市只有两个:江宁和济宁。江宁现在成为南京了。能够称宁的地方,名气都比较大,诸如南宁、西宁、辽宁。然而,谁能想到,济宁这个名字竟源自一个叫碻磝的地方。

碻磝,qiāo áo ,本意为多石不平貌。作为地名,其故址在今聊城茌平县高垣墙村。碻磝城位于济水南岸,即后来的黄河南岸,是河上要津,史称碻磝津。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设置济州于碻磝。济州的设置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形势密切相关。碻磝城作为大河重镇,是南北双方保卫疆土、扩充地盘的往来关隘,军事要津,历来是军家必争之地。

早在东晋时期,晋的左将军向弥留戍碻磝,便威胁着北魏的侧背,使北魏不敢妄为。公元422年魏宋之战,魏发兵南渡济水,攻占领碻磝,屯军于此,泰山、高平、金乡、青州等济东地方皆降于魏(《资治通鉴》“宋纪”)。魏从此占领碻磝。北魏泰常八年(423年),魏立济州治于碻磝,领五郡十五县(见《魏书•地形志》)。因为碻磝位于济水岸边,故称济州,这是济州一名的来历。著名的唐代诗人王维就曾被贬到济州做司仓参军。《新唐书》记载:王维“开元初,擢进士,调大乐丞,坐累为济州司库参军。”这里的济州就在聊城的茌平。

公元952年(后周广顺二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公元518年即北魏神龟元年,置任城郡,巨野县一度属任城郡),《水浒传》中提到的济州这时就在巨野。

1150年(金天德二年),黄河泛滥,淹没巨野,济州又迁到任城。其间,数次来回迁移。1271年(元至元八年),升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这一名称的由来,是由州升府改的名,如升邹县为邹城市,升巩县为巩义市一样,多加了一个字。不过,这时的济宁府是在巨野。次年,移府治于任城。可见巨野也曾叫过一段时间济宁。现在说到济宁一名的由来,多认为因巨野一代曾被河水淹没,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安宁”,故名济宁。可见这是后人的臆测强解。从济州一名出现以来,从茌平漂移到巨野,从巨野漂移到济宁,地名迁移于三地。如果不加详审,认为王维曾在济宁或巨野任职,岂不有失严谨,与历史不符?这种地名转移的现象在历史地理中称作地名漂移理论。地名漂移是指地名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特别是一些历史地名往往有较大的迁移。

在历史研究、学术探讨中会经常遇到地名漂移现象,如果不清楚同一地名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区域,就会牵强附会,攀附名人,甚至捕风作影,胡编乱造,留人笑柄。目前,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之争也与此有关。

郭伟,曲阜孔子国学院国学讲师,济宁市读书协会副主席,中国孝德文化协会理事,中华古礼推行者,镜观女红会(汉服制作推广)理事,中国“挪威森林”公益项目志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