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購房常見的名詞 開發商常說的"贈送面積"原來是這麼來的

首先,我們先梳理一下各種面積名詞的意義

關於購房常見的名詞 開發商常說的

產權面積:產權主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的房屋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住宅建築外牆外圍線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

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 積。

主要包括這4部分

1.包括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

2.整裝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3.套(單元)與公共建築面積之間的分割牆;

4.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套內建築面積: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 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又稱"地毯面積",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 為生產生活所使用的淨面積的總和。

套內牆體面積: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維護或承重牆體、柱體所佔的面積。

套內陽臺建築面積:陽臺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全部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小結:建築面積大於使用面積;購房價格是依照建築面積的大小來制定,使用面積不作為購房價格計算。

關於面積的一些錯誤認知

公攤面積是越小越好麼?答:公攤面積並不是越小越好,因為公攤面積小不意味著使用面積越多。

國家對住宅的公攤面積比例有嚴格的規定:一般多層住宅的比例為11%~16%高層住宅在18%~26%之間若要減少公攤面積,則須縮小電梯井、減少樓梯間、過道、公共門廳等的面積,這就會直接影響住戶的居住舒適度,比如出門需要排隊等電梯,過道只能容許一人通行,水管爆裂維修工人根本無法進入管道井等。

2. 有些樓盤會宣傳說"零公攤",真的有這樣的好事?

答:所謂的"零公攤",多半是用贈送面積來抵公攤面積。

關於購房常見的名詞 開發商常說的

比如在房產證上的面積為125㎡,其中25㎡為公攤面積,開發商通過贈送25㎡或更多面積的陽臺、飄窗、地下室、半地下室等來抵平公攤面積。

看似使用面積大於產權面積,但實際上贈送面積本來就是在業主的使用範圍內。所以,"零公攤"知識消費者花錢買了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3. 公攤百分比和實際公攤面積一樣麼?

答:公攤百分比是指整個小區的公攤面積與建築面積的百分比,而公攤百分比是一個平均值,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提供參考,具體每家每戶的公攤面積是不一樣的。

所以購房者應該直接詢問公攤面積,若置業顧問含糊其辭,只提公攤百分比的話,購房者就要格外小心"公攤陷阱"咯!

4. 產權面積一定等於建築面積麼?

答:不一定因為產權面積是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中面積計算方式來決定的。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商品房,多數是建築面積,也有一些別墅、房改房等使用套內面積的計算方式。所以產權面積可能是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和套內使用面積三者中的一個。

5. 高得房率就是指公攤面積少麼?

答:得房率是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除以每戶建築面積的值,而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也就是說買房子時贈送的層高2.20m以上的陽臺、地下室等,都要計算在建築面積內,以此增加房屋的實際使用面積,提高得房率。所以,不管套內建築面積到底是多少,公攤面積始終在那裡,不多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