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邢台称顺德府?

胡椒大神二号

邢台被称作顺德府和邢台悠久的历史有关系,邢台已经有3500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邢台在元代到民国初被称作顺德府。这期间虽然经过朝代的变迁和行政区域的变化但是顺德府这个称号却没有改变过。

元代中统3年(1262年)当时邢台被称作邢州,由于地理位置要冲,被当时在位皇帝升格为顺德府,并且赏赐金虎符,并且立安抚司,下属洺,磁,威三个州。一直到元二年(1265年)顺德府改成了顺德路,邢台、沙河、内丘、南和、任县、唐山、平乡、广宗、巨鹿九县都归其管辖。

明代顺德府,当时隶属于中书省,相当于地级市。在洪武元年再次把顺德路改为顺德府,继续管辖九县。所属人口大约28万人(含下属县)。

清代继续沿用明代一部分制度,顺德府得意保留,继续让顺德府管辖九县:邢台、隆尧、内丘、平乡、任县、巨鹿、沙河、南和、广宗。

到民国2年(1913年)顺德府被废除。

现在的顺德府叫邢台市,但是其一些痕迹依旧没有被抹除,顺德府府衙依然矗立在邢台市中心地区,包括现在仿古的府前街。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顺德府的繁荣。


城市集散地

邢台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印证了邢台具有3500年的建城史。顺德府是元明清三朝行政建制的名称,邢台称为顺德府是从元朝时期开始的,后来有一段时间升格为了顺德路,到明朝后又恢复到元朝初期的称呼--顺德府,明清两朝一直沿用下来。而在这之前邢台有“古邢国”、“邢国”、“襄国”、“信德府”和“邢州”等众多的称呼,

至于为何成为顺德府呢?就要结合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元朝建立之初,邢台为邢州,是忽必烈的封地,顺德府由来是在宋朝的信德府基础上延伸得来的。从“顺德”字面的意思理解,顺天下大道而行之,更要以德修顺,而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积累做起,是进步之基础。再加上当时汉人儒者张耕及幕僚刘肃等人对之前蒙古人暴政下的邢州的治理成效,坚定了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等提出的用汉法治理中原“进德之序”的理念,于是忽必烈赐名邢州为顺德府。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邢台,自古是一个崇尚圣德的古城。邢字古通“井”,古邢台称为井方,按《易经》中的解释:“井,德之地也”,故自古邢台人就崇尚圣德,顺德府名字由来也是暗合了这些意思。


牛城小巷

邢台有3500多年的发展史。元朝早期邢台又叫邢州,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邢台人)在邢州大兴水利,治水成效显著,皇帝忽必烈甚是高兴,公元1262年封邢州为“顺德府”,后顺德府曾发展至地方最高级别,相当于现省级。后顺德府级别虽有降低,但“顺德府”的称谓直到清朝末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