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兽养大的人

“生儿育女”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维护其自身繁殖而进行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活动。然而却有许多动物“越轨”,不养育自己的孩子,却哺养另一类动物甚至是人类的幼子。


1988年德国出现了一个狗孩,一对夫妇由于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小孩,家里的母狗却为他们尽了“父母的义务”,后来这个小孩习性变得和狗差不多其实类似的事件很多,20世纪初,在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就曾引起过轰动。

1920年10月,人们在印度葛达莫里村附近的狼窝里发现两个女孩,一个约八九岁另一个不足两岁。毕业于加加尔各答大学的锡恩神父将这两个狼孩带回了密拿坡孤儿院,并开始对这对经历非凡的姐妹进行长期研究。

神父给这两个女孩取名为卡玛拉和亚玛拉。这对姐妹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狼”的特性,她们能利用四肢飞快奔跑,用舌头舔食牛奶和水,吃生肉,嗅觉也异常灵敏,能闻到距离很远的食物味道,视觉也很突出,两人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在崎岖的山路上游玩。

被野兽养大的人

另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法国探险家亚曼发现的羚童。1961年,亚曼孤身到撒哈拉沙漠探险,途中他迷路了,很快饮水和干粮都吃完。正在他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羚重出现了、,那个羚童头发乌黑,散乱地披到肩上,皮肤呈健壮的古铜色。亚曼曼的友好行为博得了生活在那里的瞪羚和羚童的好感。羚童和其他瞪羚一起友好地添着亚曼的腿和手。亚曼发现男孩是开朗、天真的,看上去大约10岁左右。他的脚踝部粗壮面有力直立着身体到处走动,吃东西西时却四肢触地,脸部贴在地上,牙齿十分强劲有力,能咬断坚硬的沙漠灌木。他们们渐渐成了“朋友”,彼此非常亲近。一天亚曼点起一堆等火,起初男孩有些害怕,到处躲闪,后来他也不再害怕火焰,慢慢靠过来,甚至摆弄起炭火来。他不会和亚曼交流感情,却能和登羚一样用抽动耳朵和挠头皮等方式彼此沟通通。最后男孩将亚曼带出了沙漠,挽救了这位探险家的生命。两年以后,亚曼带着自己的两位期友再次到沙漠中寻访他的这位不同寻常的朋友。当他们见到男孩和其他羚时,彼此仍很亲近。亚曼还想试一下男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决定与他“赛跑”。他的朋友用吉普车追逐瞪羚,亚曼则开着另一辆车和男孩一起跟在后面,他惊奇地发现,男孩奔跑的速度竟达每小时52千米!男孩能像瞪羚一样,以4米多长的步伐连续跳跃。

亚曼的奇遇让他感慨万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男孩,因为那样人们会将男孩关在笼子里研究,男孩也就失去了自由,那是十分可怕的。于是他和他的两位朋友将事实隐瞒起来,直到十几年后才在书中公布了他的发现。

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奇怪事件,人们们发现了许多熊孩、豹孩、羊孩、猿孩等,人们对此已经不再十分吃惊。与之相比,人们更关心动物为何会抚养人类的后代。

对此,人们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解释认为,野兽的母性本能非常强烈,特别是比较凶猛的母狼、母豹等,它们们失去了幼兽后,在母性本能的驱使下,很可能对其他幼小的动物进行喂养,因而掠夺人类的小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还有一种观点是,人类的小孩被遗弃在荒野后,被狼或其他出来觅食的动物发现,便误以为是自己的幼仔而带回去抚养。该观点完全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前一种观点还能找到一些事实依据,例如1920年的一天,印度的芝兹・卡査尔村的猎人打死了两只锥豹,母豹竟然跟随猜人到了村子,叼走了一个两岁多的男孩。3年后,当地人打死了母豹,并救出了小孩,不过已经快6岁的小男孩已经完全习惯了豹的生活方式。

还有许多人认为凶猛的动物是不可能哺育人类的孩子的,但在众多的事实面前并没有更多的反驳证据,关于动物为何要抚养人类小孩的问题,至今仍没有科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