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沒有商鞅的變法,會怎麼樣?

90後——愛你的Jay

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商鞅的變法。正如《大秦帝國》裡面秦孝公所講的,變法名臣難尋,不可以因為急著變法而隨便任用他人。如果秦國沒有商鞅的變法,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秦孝公自己摸索著變法,主要學習的對象當然是戰國首霸魏國,但是本身魏國的變法也不徹底。所以最終沒有商鞅的秦孝公變法也將是一場在不徹底的變法。這樣的變法,肯定是不能帶領著秦國走向強國之路的。那麼假設秦國是這樣一場不徹底的變法,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對秦國自身的影響:韓國變法的重現,人才的流失,大秦將永無翻身之日

如果秦國的變法只是由秦孝公自己來組織的話,那麼秦國的變法可能會是韓國申不害變法的重現。眾所周知,韓國申不害的變法,讓韓國得以成為一個兼併他國的小霸主。但是這樣一個小霸主最終還是在魏武卒的攻擊之下化為烏有。假設秦國只是在秦孝公自己主持之下進行變法,雖然短時間國力、軍隊戰鬥力能夠得到提升,但是涉及到法治的這一根本點卻始終無法解決。當魏國兩敗於齊後,秦孝公帶領著這支軍隊去收復河西的話,面臨的可能不再是勝利,而是慘敗。猶如當年吳起在河西那樣,魏武卒在一次將秦國打到洛水河畔。秦孝公可能在戰敗中渾渾噩噩的渡過餘生,而後來聞名於世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極有可能只是幾個及格的守成之君。此外變法失敗帶來的影響還不止如此,歷史上秦國之所以能夠吸引那麼多人才,除了君王的愛才之心以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大的秦國可以實現他們的抱復。一個戰敗、弱小的秦國再也不是人才投奔的首選,這樣的秦國將永無翻身之日。

對戰國的結局的影響:誰主沉浮,一統華夏

戰國是以秦國兼併六國而告終。一個變法失敗的秦國自然是統一不了中國。那麼還有哪個國家有機會統一中國呢?楚國是首選,楚國本就是大國,地大物博。在春秋時期就與晉國逐鹿中原,如果不是晉國的抵抗,楚國說不定早在春秋時期就取代周王室了。其次齊國,齊國在齊閔王時期曾經跟秦昭襄王互稱東西帝,可惜最終的五國伐齊,致使齊國元氣大傷。如果齊閔王不那麼狂妄自大,即使是秦昭襄王那會秦齊鹿死誰手都不一定,更何況是假設中的秦國變法失敗的情況呢!再一個是魏國,假設魏國再一次將秦國打敗到洛水河畔,相信以魏國的實力吞併秦國還是極有可能的。有了秦國這塊割據地,不再是四戰之地的魏國,如遇明君那麼兼併六國的可能就是魏國了。最後一個是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就只有趙國了,就實力而言趙國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其他的燕國、韓國、宋國等等實力過於弱小,即使是秦國變法失敗,也輪不到他們一統華夏。

看完朋友,記得隨手關注蘇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蘇子侃歷史

魏國,是戰國七雄崛起的第一家,他早期的都城就在安邑,距離秦國並不遠。尤其是戰國初期,魏國還曾與韓國、趙國結成三家聯盟,魏國便是這個聯盟的盟主。

而此時的秦國,雖然是七雄之一,但國內政變頻繁,國君車輪轉,加上軍政制度的落後,明顯處於下風。

魏國討伐秦國的司令部,就設在河西的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名將吳起正是魏軍伐秦的總負責人。隨即,魏軍便在此處築城。

當然秦國也沒有坐視,在商鞅變法前63年,也就是公元前419年,秦軍先行一步,發起對魏國的戰爭。然而事實很殘酷,魏國的築城部隊輕鬆擊敗秦軍,秦軍後撤,對魏軍的強大戰鬥力深感恐怖,於是沿著河水修築防禦工事(也算是長城的一種)。

六年之後,魏國準備就緒,便開始發起第一波攻勢,秦軍節節敗退,一直打到今陝西省華縣西南的鄭(為什麼叫鄭呢?因為這裡是鄭國的早期封地)。再一年,魏軍發動第二波攻勢,擔任指揮官的魏擊,攻下了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的繁龐城。

公元前409年,魏軍發起第三波進攻,連續攻克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兩座城。隨後的第四波攻勢,又拿下洛陰(今陝西大荔縣西南)、邰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兩城。至此,完全佔領河西之地。秦軍只能繼續後退,到洛水沿岸修築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邑(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以防禦魏軍,構建第二道防線。

這一時期,秦國的國君是秦簡公,公元前408年,為了防禦魏軍的進一步突擊,秦國修築了真正的東長城。

這條東長城,南起今陝西華陰縣東南小張村附近,由此趨向東北越過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經大荔、蒲城、白水等縣,北止於白水縣黃龍山南麓,今尚有遺址。

修長城,也就意味著秦國面對魏國的打擊,只能採取守勢,自然此時被打得哇哇叫的秦簡公也在尋求變革,他的改革就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開始按土地畝數徵稅。同時在秦國恢復尚武精神,原本只有貴族才能佩劍,此時平民百姓也可以玩劍。

就在這個時機,魏國也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他居然暫時放緩了對秦的進逼,把矛頭指向河北的中山國,而中山與魏國並不搭界,中間隔著趙國。在名將樂羊的率領下,魏軍越過趙國攻擊中山。中山是白狄族後裔建立的國家,趙襄子時代,趙國曾對中山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但趙襄子死後,中山反擊得手。於是魏國出招,排出大將樂羊滅了中山,又把太子魏擊從西方戰場調到中山,李悝則被派去做中山相。

隨後,又因為齊國田氏家族的內亂,趙國牽扯其中,齊國發兵攻打趙國,趙國又請盟主魏國出手。於是三晉聯軍攻打齊國,大獲全勝。但問題是三晉的矛盾對象又擴大到了東方。而同時三晉又向黃河南岸發展,與楚國發生衝突,於是三晉聯軍又去打楚國,將楚國打得大敗。

由此我們也發現,三晉同盟在這一時期,幾乎是百戰百勝,但是問題就在於他們多處開打,樹立的敵人太多,而最關鍵的西方,也就是秦國,反而在暴打一陣之後幾乎忘卻在了腦後。試想,如果魏國能專心西進,滅掉秦國其實並非難事,而一旦獲得關中作為根據地,魏國便能擺脫四面皆敵的困境,可以走上穩固發展之路。

實際上,公元前389年以後,秦國便不斷用兵,企圖奪回河西,當時魏軍主力已經東調,但秦兵依然不是魏軍留守部隊的對手。一直折騰到前382年,秦一方掌門人已換成秦獻公,魏國則是魏武侯,吳起被逼走,形勢開始發生變化。石門一戰,秦軍居然能大破三晉,殺敵六萬,周天子都對他們表示祝賀——可見王室當時的立場。

到了秦孝公時代,魏國則是魏惠王,此時在洛水邊築長城的,居然是魏國,可見形勢的轉折,魏國已經從進攻方變成了防禦者。而魏國,依舊未能覺察天變,反而打起了盟友的主題。前353年攻下邯鄲,齊國圍魏救趙,秦國乘此機會拿下少梁、安邑(魏國此時已遷都大梁)。魏國終於覺悟,趕緊與齊、楚議和,揮師伐秦,此時一秦還不能敵一魏,秦孝公只能認輸,將安邑、少梁還給魏國。

最後一次,則是前344年,魏惠王打算再次伐秦之際,秦國又派出說客,據說就是那個商鞅,勸魏國不要打秦這種低級別的小國,而應把矛頭指向齊、楚那種超級大國,結果魏惠王上當,隨後便會諸侯於彭澤,做起了天子夢。

而後,便是馬陵之戰,魏國最後的名將龐涓戰死,十萬主力軍覆滅。

此時,秦國便笑了!前340年,商鞅伐魏,迎戰的魏將是他的老相識公子昂,被他騙去喝酒,結果是被俘軍敗。

秦孝公、商鞅死後,秦國已經完全起飛,而魏國只能接受落敗的事實。秦惠文王時期,整個河西便落入秦手——換句話說,秦國的崛起已無法逆轉。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如果沒有商鞅都變法,肯定會有其他人的變法。因為從秦獻公時候起秦國就立志圖強,統一天下。秦孝公更是雄心勃勃,吞併天下。商鞅變法正合了孝公的強國之意,正所謂風雲際會!所以說,沒有商鞅變法,秦國照樣會強大起來(時間可能遲點),但是如果沒有秦孝公的發奮圖強,沒有惠文王、昭襄王等秦國六代君王的雄烈,那就不會有秦國的統一了!

秦國建都關中咸陽(西安),從關中統一天下不是特例!秦之前的周,秦之後的西漢隋唐,都是建都關中長安,都是從關中統一天下的。這就是關中和長安神奇的地方!從一個地方五次統一天下,並且,都成為歷史上強大鼎盛的大一統王朝,這是絕無僅有的!秦的統一,也離不開關中特殊的地理環境!


至樂無如讀書

秦如果沒有商鞅變法,歷史將會改變。首先對於秦國來說,仍然是遵祖宗制,長久下去,老秦人的熱血估計也會涼的。地處邊陲之地,本身就是貧窮之國,被吞併也是早晚得事。一統華夏更是妄想。對於戰國格局來說,仍然是連年征戰,百姓苦不聊生,整個中國就如現在歐洲大陸一般,分裂成大大小小的數個國家。商鞅變法無疑是影響巨大的,他的變法在當時來說,是徹底的,成功的變法,一舉將秦國推上霸主的地位。秦國各代國君堅持新法,以至於秦國在嬴政這一代一統華夏。後世各代各個王朝的律法,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商鞅新政的影響,甚至於當代,依法治國戰略得提出。伴君如伴虎,最終落個車裂的下場,不免讓人嘆息。歷史的車輪在泥濘中舉步維艱,商鞅無疑就是那個在關鍵時刻奮力推了一把的人,而且這一推,推出了一個大一統的華夏。


凱心的流氓兔

你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商鞅變法可能秦國永遠都在西陲不毛之地生存下去了,然後可能就會被其他的國家或者一些遊牧名族慢慢的侵蝕領土。再或者也會有其他的變法名士來到秦國有可能也會成功和商鞅一樣變法成功,但也許會變法失敗,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侃文弄墨

結果還會是一樣,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因為秦孝公的即位決定了秦國這輛戰車未來的方向

秦孝公即位時二十一歲,“孝公發奮,佈德修政治,欲以強秦” 宣佈“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可見,孝公強秦之意非常決絕,即使沒有衛鞅,也會有其他人材歸附,強秦之路的關鍵其實在孝公,如果沒有孝公,衛鞅在秦國的變法之路,一步也走不下去

衛鞅,從魏國跳槽到秦國,到秦孝公薨,他被公子虔等公族所害,車裂而死,大概有20多年的樣子,不過,這也怪不得別人,衛鞅自作孽不可活


小田學歷史

這個問題太大了,也細思極恐啊!沒有商鞅的秦國也不可能統一六國,其他六國中也沒有一個有能力統一中國。最後,或許,北方遊牧民族強大了,南北朝、五胡16國、五代十國等提前到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試想沒有秦律漢法的中原還是中國嗎?也可能讓光彩照人的中華文明史大打折扣啊!一家之言,僅作拋磚引玉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