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山西陕西都是面食大省,为什么山西陕西盛行面条,而河南不是?

杨军鸣

河南土地肥沃,又处于爱吃面食的北方,但为什么不是面食大省呢?这与河南历史上所处的位置有深刻的关系。所谓四战之地,中原地区被各方势力一遍遍的占领,属于多难之地。而河南本地的人吃饭大部分不善于精细,比如说烩面、胡辣汤一类,给人一种大锅烩的感觉。远远达不到陕西与山西将面食发扬光大,并且制作精细高超水平!

比如说著名的河南烩面,他本身并不是当地的河南美食,而是源于陕西的羊肉泡馍与扯面相结合后的产物!清朝末年,陕西的羊肉泡馍和扯面传入河南,由于河南当地人不喜欢吃泡馍,所以就把扯面下在了羊肉汤里,而产生了一种“河南烩面”。

比如说河南最有名的“合记烩面”,就属于1942年大量的河南难民涌入陕西后,继而返乡的老乡亲们把陕西的美食带回到了河南,从而发扬光大所产生的当地面食。它被称为河南的“烩面发源地”,但是这个说法有点儿牵强。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去过河南的人们所处的印象:在河南当地郑州、洛阳、开封等处,当时满大街的招牌挂的都是“陕西烩面馆”。

河南之所以把面条做的不够精细,综上所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战争频发,人们大多以吃饱了为主,难以静下心来开发美食。”


大唐神都

其他答案都说了烩面,我说一下烩面,也说一下其他河南的面条。


说一个烩面的小故事。

厨师长现在五十岁左右,一辈子在合记工作,他向我回忆起他年少时的事情,那时还是用粮票的时代,人们都不富裕,所以去餐厅比较少,但合记烩面永远排队,餐厅里永远坐不下,人们就端着碗蹲在餐厅外马路牙子上吃面条,能排几十米远。

现在合记很多家分店了,也有很多新兴的烩面餐厅,但是去人民路的总店看,仍然是一到饭点,就永远排队。


卤面

烩面好吃,但是不好做,一是拉面片是一个技术,二是好吃的烩面一定要很浓的羊肉汤。所以在家做烩面的不是很多。

不过在家里可以做卤面,先把面条蒸到半熟,然后炒肉和豆角、豆芽之类,做成肉菜汤,把面条放进汤里面浸泡,再和肉、素菜一起蒸熟就好。

卤面吃起来会比较干爽,越嚼越香。


浆面条

浆面条也是河南一个非常特色的面条,是用绿豆发酵成绿豆浆,然后用绿豆浆煮熟面条,加入芹菜、黄豆、芝麻菜、煮到软烂。

浆面条味道很特别,有一点点可爱的酸臭,面条软软烂烂,吃起来很开胃,会小小的上瘾。


还有捞面、茄汁面等等,所以,河南当时盛行面条了,只是在其他地区,河南的面条不如山西陕西的面条出名罢了。


灰子美食

作为一个在陕西上了三年大学,在山西出过一年差的河南人,我想说几句。

首先,陕西的面食确实比较丰富,就味道而言,个人感觉比山西、河南要强上一点儿,上大学的时间最喜欢吃油泼面和岐山臊子面,至今还印象深刻。而山西刀削面比较多,种类方面不如陕西。这两个省的面条有不少地方早中晚都有,其面条之兴盛可见一斑。

其次,河南地区并非不盛行面条,而是与这两省的有些饮食习惯有所不同:

第一、河南地区一般中午以面条为主,早上与晚上以馒头、炒菜、粥的搭配为主,在这一点上,也许在河南从小长大的缘故,我更喜欢这样的饮食方式,而这样的饮食习惯个人感觉也更为健康。但河南人的饮食习惯又比较丰富,不可能每天中午都是吃面条,所以看起来并不如山西、陕西那样兴盛。


第二、由于地域原因,陕西、山西可以说是全省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而在河南,像信阳等靠近南方的地区则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方式的不同自然导致这些城市以米饭为主。

所以,并非河南的面条不兴盛,确实是各省的饮食习惯不同所造成的,但是河南的面条做的还是很好吃的,口感方面比较中庸,没有说偏辣或者偏酸这样的特色,当然这跟豫菜的做法以及口感也是分不开的。


文史春秋

陕西的面食确实比较丰富,就味道而言,个人感觉比山西、河南要强上一点儿,油泼面和岐山臊子面,至今还印象深刻。而山西刀削面比较多,种类方面不如陕西。这两个省的面条有不少地方早中晚都有,其面条之兴盛可见一斑。

卤面

烩面好吃,但是不好做,一是拉面片是一个技术,二是好吃的烩面一定要很浓的羊肉汤。所以在家做烩面的不是很多。

不过在家里可以做卤面,先把面条蒸到半熟,然后炒肉和豆角、豆芽之类,做成肉菜汤,把面条放进汤里面浸泡,再和肉、素菜一起蒸熟就好。

卤面吃起来会比较干爽,越嚼越香。

浆面条

浆面条也是河南一个非常特色的面条,是用绿豆发酵成绿豆浆,然后用绿豆浆煮熟面条,加入芹菜、黄豆、芝麻菜、煮到软烂。

浆面条味道很特别,有一点点可爱的酸臭,面条软软烂烂,吃起来很开胃,会小小的上瘾。

还有捞面、茄汁面等等,所以,河南当时盛行面条了,只是在其他地区,河南的面条不如山西陕西的面条出名罢了。

河南地区一般中午以面条为主,早上与晚上以馒头、炒菜、粥的搭配为主。但河南人的饮食习惯又比较丰富,不可能每天中午都是吃面条,所以看起来并不如山西、陕西那样兴盛。

由于地域原因,陕西、山西可以说是全省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而在河南,像信阳等靠近南方的地区则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方式的不同自然导致这些城市以米饭为主。

并非河南的面条不兴盛,确实是各省的饮食习惯不同所造成的,但是河南的面条做的还是很好吃的,口感方面比较中庸。


蜗牛美食

就问题而言,小便少见多怪,提起陕西就是油泼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很出名啊!

关于河南的面食有一下几种。1.郏县饸饹面,郏县饸饹面是已有千年前史的特征名吃,最开端是用荞麦为质料参加羊肉和辣椒油,有养胃的成效,后来开端用小麦面替代制造。2.

浆面条,是河南洛阳的传统名吃,通过发酵后的酸面条,以绿豆浆发酵制造面条,酸味共同,有助于消化,它不同于浆水面。3.孟州炒面,孟州炒面是河南省焦作市的特征小吃,炒面干爽呈焦黄色,加上豆芽和青菜,色彩丰厚,油而不腻口感十分筋道,用的是新鲜面条,现炒现吃。4.新野板面,它又称之为张飞板面,是南阳传统的面食之一,以爽口、耐嚼、香带辣而遭到当地人的喜欢,相传板面的创造与张飞有关,张飞没有耐性无意成果了今天甘旨。5.大刀面,大刀面是河南名吃,源于宋朝,距今有百年前史,面条长达十多米,有一根面即是一碗面之说,幽香爽口,滋味鲜美,大刀面是因为切面的刀大而出名。6.郑州烩面,它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通常会放入香菜和羊肉,吃起来劲道,要说河南的面食有多长,烩面即是代表,汉魏期间的汤饼即是现在的烩面。7.芝麻叶杂面条,本是河南大众的餐桌饭,主料是芝麻叶晾干后放入汤中,不要小看它的颜值,这道面食在现在的面馆中很吃香,很多面馆都是根据食客的需求而推出这款家常面。


郑点美食

其实河南也有几个面条比较出名的,下面是我统计的河南七大面条:

1、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

2、浆面条

这个浆面条是洛阳最普遍的一道风味小吃,也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消化。是由发酵的绿豆浆制作而成,吃浆面条有个颇为奇特的讲究,那就是越是隔天的面条越好吃。

3、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南阳市传统的面食小吃。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的一道颇具历史渊源地方美食。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4、芝麻叶杂面条

芝麻叶杂面条,河南百姓的餐桌饭,面融入天然芝麻香,加勾芡的面汤使其口感爽滑浓郁。

5、大刀面

大刀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切面的刀大的出奇,此刀长3尺,宽5寸,形如铡刀。先将面擀成一尺多宽的面皮,然后折叠成十余层,放在大刀下,切成宽细不同的面条。吃时佐以浇头、配菜,酸辣可口。

6、郏县饸烙面

郏县饸饹面是河南郏县地区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特色名小吃,简称郏县饸饹。

7、潘记烩面

潘记烩面是驻马店众所周知的特色美食,距开张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潘记烩面的面条十分美味鲜香,味道也十分醇正,面条充足,驻马店特色美食。

喜欢美食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带你领略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吃遍中国游遍全球

相对于陕西、山西的面条,做为面食大省的河南确实有点默默无闻。虽然河南的面条名气赶不上晋陕,但他的色、香、味丝毫不弱于晋陕两省。

作为洛阳人,可以一年不吃米,面条可是一天都能少的。尤其是老城区,最具洛阳的地方美食特色。面条更是它特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天中午,老城区大小面馆前都挤满了顾客,十元八元的一碗烩面,不仅能填报肚子,更能大饱口福。那筋道的面条、鲜美爽口的汤、还有几块独家秘方卤煮的牛肉,无不充满地域的美食特色。真有看一眼就馋欲欲滴,尝一口就终身难忘的感觉。记得我曾去老城一家面食吃过几次,这家面食馆的位置有些偏僻,第一次去的时候,发现这家面食馆里居然顾客爆满,领票时我已排在第一百几十号。

当然,老城除了烩面外,卤面,捞面,汤面也是别具特色,口味极佳。

河南其他县市特色面食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河南的面食名气虽不及晋陕两省,但在色香味丝毫不逊两者。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就题主所说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对河南为什么不盛行面条有疑问,这里简单从我的角度来看一下:

一、首先需要明确,河南是粮食大省,目前粮食产量排名全国第二,曾经很长时间是第一,但随着黑龙江更多的土地用来种粮,被超越了。但是,小麦品种上,河南的小麦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目前总产大约在34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的1/4。陕西、山西两省的储备用、加工用的很多粮源,都来河南采购。

二、河南虽然是小麦生产大省,但种植结构比较丰富,这里主要说的是主粮品种。除了小麦在全省大范围耕种之外,黄河沿线的新乡、开封也有大量水稻种植,黄河稻、黄金晴,作为粳稻谷品种,口感并不低于东北大米,特别是黄金晴,也属于类似于地理标志的产品。另外,河南的信阳地区,大量种植一季籼稻,当地人的主食也以大米为主。而相对来说,陕西省虽然也有部分水稻种植,但范围比较小(汉中那多一些),山西除了小麦玉米之外,杂粮种的比较多。

三、从河南的消费习惯来看,除了面条之外,馒头是更重要的面食。相对来说,馒头类的产品更丰富一些。而河南的面条,除了外地人熟悉的烩面之外,也就是汤面条、卤面、炒面、浆面条等,品种不多,相比于陕西、山西,种类是很少的。我在山西出差时,常听到本地的男士们(Ps 中年以上的),在讨论自己能做多少种面条,有位体系内的领导说自己在家可以做90多种面条,听的我瞠目结舌。


粮小咖

河南是南北交界大省,又有郑州火车站这个超级火车大动脉让河南跟省内外交通融合超级方便,大家慢慢形成了不同的多元饮食风格。

1.交通太方便,南北融合

众所周知,南边信阳跟湖北接壤,湖北武汉著名的热干面,信阳也有清淡口味适合当地人的信阳热干面,我们认为信阳是南方城市,喜欢吃米食,信阳大米,南湾湖鱼,都很出名,

西边三门峡,跟山西陕西接壤,往来相互融合比较多,口音跟山西有点像,当地有灵宝肉夹馍(是不是很陕西很像),牛肉米线(粗米线),北边安阳跟河北接壤,东南濮阳跟山东接壤,商丘周口跟江苏接壤,驻马店南阳跟安徽接壤,有接壤就会有来往,通亲生意旅游求学等,会大范围把把周围不同的饮食风俗带过来,汇聚在郑州,在经过省内的同化逐渐行成中原地区饮食风格,包容性很强,也有多样化选择。

2.面食通过河南过渡为南方的米食

河南被称为华中地区,就是交通中心,南方北方的饮食差别需要在河南交汇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喜欢大米往东南,喜欢面食往西北。

3.当选择足够充分,面食不能垄断

记得甘肃早上都是吃牛肉拉面的,这让我这河南人很不习惯,我还是喜欢早上稀饭馒头或者胡辣汤,面条好吃不能天天吃,顿顿吃,就算种类繁多,信阳人经不住南湾湖的鱼汤鲜美,南阳人也禁不住冬天羊肉汤鸡汤滋补,濮阳人还想边走边吃卷凉皮,周口人都想喝胡辣汤,洛阳到处都是水席,安阳还有扁粉菜,还有焖咸干饭,丸子汤,豆腐汤,酸汤酥肉,道口烧鸡……当然了,河南特色面食也很给力,前面有人列举我就不赘述了,面食米食等都是传承了几年根深蒂固的河南味道。

不管喜欢吃面食米食,都是最熟悉的家乡的味道,自己习惯了就好


呦呦随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按理说河南是小麦主产区但在饮食上比较粗放做的不精细,譬如幹面棍陕西的如大拇指河南的如手腕粗从力学上讲陕西还是科学的,同时也说明陕西人在吃面上下足了功夫。七十年代初冬天我路过郑州在车站附近要了碗面,我吃了一口都根本就没法吃的糊嘟面,服务员接过碗顺手就倒入大锅内让人不可思议庆兴自己没吃。陕西的河南人多这是历史上的伤疤他们也不喜欢河南的饮食尤其是面条,我赞同河南人过日子俭朴吃东西能凑合做的不细,04年我应邀到一企业参与一新产品的生产,我受专家的待遇吃的小灶后我见工人们都拿着大包子吃,(陕西及其它省包子小四个才能顶河南的一个)我问了一下工人好吃吗?工人答:不孬。于是我要了一个咬了一口发现里面包的是红薯块(不是丁)大呼上当。当地人称为红薯包,我在洛阳下车后厂长去接我顺便吃的烩面,我硬是呷了一碗并一再说:好吃!因我祖籍是河南的在60岁时第一次回到故土亲戚在家请了厨师为我们一行炒菜,那烹饪水平真不敢恭维,第二天我们客人自己動手炒菜做饭了。河南的名吃大部在本土唯有糊辣汤在陕西落户。我是66年支援三线建设从北京调到陕西省等于加入陕西籍了,在陕西省面馆居多,一个西安的女大学生在上海演讲专题就是陕西的面条,舌尖上的中国又介绍了陕西和山西的面条,就连梁宏达有一次专门介绍了他在西安吃面条的情况。在此並没有贬河南人的一点想法,如有得罪请宽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