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熊孩子的10个原因,父母知道几个?

当孩子做出不受父母喜爱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将之解释为孩子顽皮。但如果能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爸爸妈妈就更能够同理孩子、也更能够有效引导孩子的行为。

我不是熊孩子的10个原因,父母知道几个?

1.无法控制冲动

曾经对孩子说「别丢!」但他还是把手上的东西丢出去了吗?独立研究机构「从零到三」调查显示,多数家长都以为孩子3岁时就应该会控制自已了,但事实上,大脑中自我控制的内存块要到13至19岁之间才会慢慢成熟。

2.过度刺激

在同一个早上带孩子去逛街,然后去公园,然后去生日会,他们一定会躁动反抗。密集的行程似乎是现代家庭共同的特征,《科学人》报导指出,总是在赶时间,太紧密的行程会让孩子感觉烦躁。

3.生理条件

曾经因为又饿又累而心情不好吗?《今日心理》报导指出,生理状况对幼儿的影响,比大人要严重的多。当他们疲倦、饥饿、口渴、吃太多糖、生病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发脾气。

4.复杂的情绪

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被教育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压制它们、取代它们、或分散注意力。但幼教专家珍妮特·蓝伯斯里说,孩子还没学会这些,更需要父母耐心引导。

5.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大量运动

「坐好!」「不要追来追去!」「不要在沙发上跳!」临床社工艾琳·莱巴指出,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动。他们需要走出户外,跑跑跳跳。为孩子安排足够的运动时间,他们自然就不会「顽皮」了。

我不是熊孩子的10个原因,父母知道几个?

6.反抗是独立的必经过程

当气温乍暖还寒时,几乎每一家都会发生争吵。妈妈要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孩子却坚持天气已经够暖和可以穿短袖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孩子练习为自己做决定的第一步。

7.看似缺点的优势

莱巴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障碍。例如,专注的孩子无法轻松的停下手边的工作,服从「快点出门」的指令。贴心的孩子容易受到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

8.爱玩的冲动

孩子天生爱玩,他们把酸奶抹在脸上,一边刷牙一边跑给你追,出门时套上爸爸的鞋子,并不是因为他们捣蛋,而是因为他们爱你,想跟你一起玩。

9.对父母负面情绪的反映

《今日心理》指出,多项研究都显示,就算父母刻意隐藏,孩子还是能在几秒钟内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情绪,即使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情绪。当父母心情恶劣时,孩子会感到压力,也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10.对不一致的规定感到手足无措

今天晚上你念了5本故事给孩子听,第二天你却念了一本故事书。今天晚上你让孩子选择晚餐的菜色,第二天却没有准备孩子挑选菜色。无怪乎孩子会经常哭闹。建立常规,孩子才有所遵循。

我不是熊孩子的10个原因,父母知道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