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是科学还是心灵鸡汤?

蓬勃积极心理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是有大量数据和科学实验作为支撑的一门学问。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内容,与时下倡导的如何获得成功、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等自助类书籍很相似。所以很多人在刚接触时,也很容易将其和鸡汤混淆。

让我先来解释一下两者的区别:从某种角度来说,积极心理学在近几年的能够快速流行,正是契合了我们对那些自助类书籍(也可以称之为心灵鸡汤)的需要。不可否认,我们需要鸡汤,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已经能够不为物质的吃穿发愁(房子除外),但在精神上却不知道心归何处。我们如此对幸福的强调,恰恰反应出我们自身的不安和困惑。

于是市面上很多杂乱的课程纷纷出现,且都会夸大地提出能够“快速解决”的方案:一句话、一堂课让你恍然大悟,人生的各种问题从此都能迎刃而解。而那些自助类书籍更是容易夸大其词,过度承诺。比如“快乐需知的五件事”、“三个方法成就伟大的领导”、“一个幸福、成功和美满人生的秘密”等等。没错,这些书籍在我们看了之后的确会倍受鼓舞,但这种感觉只会是在短时间内的产生作用,很难持久。

而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许多所提出来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的。虽然说积极心理学是学院派发起的,旨在修正以往过于消极的研究倾向的学科,而且如果现在要求它提供出人生的解决方案也还为时过早,但好在它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和积极人性的事实和视角,并且这些都有相当高的可靠度以及实际应用的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曾经说过:“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缺点、过失,但很少谈到人类的潜能、长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面。”

而积极心理学正是更加关注生活中积极方面的一门学科。它是为那些想变得更开心的人们设置的,如果你不开心,你可以变得开心;即使你已经很开心了,你也还可以更加开心。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幸运的是在积极心理学中我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搞清那些深奥复杂的概念,而只要努力把这些观念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就行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都是适合我们的,我们需要去接触它,尝试它,然后做出决定,适合我们或者不适合。所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的是希望我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某种学说。

以上,希望能够给到你帮助。


浮生流景


积极心理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鸡汤,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鸡汤。然后我们才能来确定积极心理学是鸡汤还是科学。

任何学问只有能够用数学或逻辑来表达的才算是科学。按照科学共同体的公认定义,科学是以数学或逻辑为工具,用假说-实证来解释或预言可经验可实证的自然现象。心理学学科,不管是积极心理学还是自卑心理学,还是个体心理学等等,甚至包括整个社科类的一切学问都不能算是正真的科学。所以积极心理学不是科学。

所谓鸡汤那就更清楚了。它不仅不提供汤勺,实质上也没有什么营养。只是让你闻着觉得好香,干了一碗又一碗。鸡汤总是用华而不实的外衣来包装他空洞无华的灵魂,总是用那些完全正确却毫无实际用处的观点来毒害我们的思想。但对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大脑,对我们的思想,没有一丝一毫的营养;非但没有营养,反而是一种毒害。

但积极心理学不光研究人类的幸福问题,还研究道德、智力、审美、创造、积极的社会关系、积极的社会组织、生活的意义等内容,对我们的整个人生充满了正面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其实是一门研究所有人类的正向心理的热门理论,它关注的是人性之中光明善良,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特质,如感恩、爱、尊重、幸福、希望、乐观、不放弃的毅力等。最近大行其道的心流理论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科学是需要证明的,鸡汤只要好喝,理论呢则需要要自洽。说白点理论只需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所有社科类的学问都可以称作理论。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积极心理学有其特殊的地位。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彼德森教授在一次演讲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发问:“教授,你讲的东西太多了,我记不清楚,你能够用一句话告诉我,积极心理学是什么吗?”彼德森教授也仅仅回答了一句话:“他人很重要。”

人际关系直通生命的本质,是幸福之门的钥匙。人生并非时时快乐,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苦恼、艰难、困顿甚至是苦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悲伤、痛苦、抑郁、绝望。然而,在经历这些痛苦时,人性中仍然会存在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绝望之中会有希望,在悲伤之中会有安慰,在痛苦之中会有坚强与成长,在逆境之中会产生对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爱,而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家所关注的。


青花的瓷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优势与幸福的科学。—Alan Car(爱尔兰)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界大咖、众多积极心理学的爱好者、实践者、受益者,他们都有自己更好的答案。我只从自己的体验来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我自己是2012年开始接触、学习积极心理学,开始与很多人一样,就是因为两个字:积极。在2013-14年,当我第一次到清华大学,聆听完彭凯平教授为我们首届全球幸福之旅的企业家,讲解《中国人的幸福》后,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是觉得确实有点意思。然后就与赵昱鲲博士带领这些企业家,先后到哈佛、伯克利、德语积极心理协会、丹麦幸福研究中心、不丹皇家寺院等等,我们认为幸福的国度与学府院所,去学习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并体验和探索真实的幸福。

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因为我确实爱上了积极心理学,但我依然是因为“积极”两个字。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它是心灵鸡汤的原因,哪怕课程中这个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专家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的实验成果与实践数据,谁又会去太在意呢?我们之前的思维模式与生活经验,我们“顽固”的负面偏见,不是来个什么新玩意能轻易改变的,难道不是吗?哪怕我们在谷歌、脸书、奔驰等等世界级的企业,亲眼见证他们在团队精神、产品设计、客户体验方面的广泛应用。可是,这并没有削弱它对这个世界的吸引力🧲,并且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密切相关。

之后,2014-15,我们又一次开始了世界幸福之旅。虽然,这是一个商业项目,但是能吸引到这么多企业家参加,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在德国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楚格峰正式决定:深入学习和实践积极心理学。

2016年,清华推出第一期积极心理学指导师脱产培训,我立刻报名。然后是,第一期实践班,第一期认证指导师班。从此,完全成为一名正式的积极心理学传播与实践者。

坦诚地说,这个过程并没有阳春白雪,而是非常艰难,整个负面偏见与社会成见非常深。甚至你都不能有点小情绪,有人会快速怼一句:你不是学积极心理学吗?这,就是症结。

我现在要用一点篇幅来试着说说:

1.起源。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并不是来自马丁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早使用“积极心理”一词的是马斯洛。同时,最早有过研究的更早,有人发现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就已经有出现。所以,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科,但是它一样有一颗与你我一样古老的灵魂。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不正是我们人类的生命轨迹吗?

2.科学。马丁曾经说过:积极心理学不是一场运动。不是随便申请一个号,然后就来玩一下,它有自己严谨的体系和研究实践方向。它的基本追求,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让更多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人生更幸福美好。恰恰不认同的是现在成功学那一套(顺便脑补一下:成功学最开始不是这样的,而且是非常注重正向目的与积极引导的)。却反而被人当成了安慰剂,这确实有些幽默。造成这一印象,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它的实践投入与工具总结,没有跟上它的传播速度。哪怕在哈佛,2002年,第一堂幸福课只来了7位学生,中途还走了2位。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大学生选修课程,一举超过《经济学概论》。

3.实践。美国国防部,从小布什时代开始,在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邀请下,马丁他们拿着1.25亿美元的经费,就是为了每个月为100位美军提供积极心理培训,一直持续到现在。试问进入美军的采购,不会是靠马丁在国防部有什么关系吧!同时,我在哈佛学习积极创造力的老师,Shally教授也是美国国防部的顾问。可见,他们不是心血来潮,而最后的结果证明,因为提前接受积极心理培训,美军在阿富汗、叙利亚等地的战后创伤等心理问题有了明显改善,远低于越战与海湾战争。之后,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教育,现在中国北京海淀、成都青羊、广州增城、深圳龙华等地区,全面推进实践积极教育。我自己也在全国超过60所中小学校,被邀请做积极教育的师生和家长培训。它在解决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方面,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是我见过对传统教育最好的补充。

虽然积极心理学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新鲜事物,接受本身就有一个过程。同时,它是对传统心理学过度关注问题、关注伤口的一种平衡与互补,而不是替代。

也许争论永远有,但真的不影响你喜欢和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