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眼耳鼻舌身意”有一個降伏,其他會依次斷滅,修行走上正路

從四聖諦切入十二因緣法,苦集滅道里面的“苦集”是在講四聖諦裡面的世間法。“滅道“就是超越世間法,通過修行得道而寂滅,才是超越了世間法,“苦集”屬於世間法,也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的結果,然後還要面對因緣離散的無成之苦,“苦集”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越是苦惱越感到困惑,越是困惑就造更多的惡業,造惡業就要感受到苦果。就算善業形成的福報,還是苦的,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無常,生死輪迴不已,其實它還是因緣和因緣離散的問題。我們這輩子因為八識因緣和合,而形成了這輩子生命,但是“六根”會壞,六識不是永恆的,總有一天它會消失,七、八兩識就繼續造作下輩子的生命,就形成了所謂的十二因緣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行“代表過去世,”無明“是惑,行就是造業,”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是現在世,其中”識、名色、六入、觸、受“代表苦,”愛、取、“代表惑,”有“代表業,”生、老死“是未來世,代表苦,這裡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是不斷地在循環。

如果不斷流轉,又不知道用功的話,就會一直往下墮落,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如果滅掉一個,就發生連鎖反應,其他會連續滅掉。比如從“觸”去下手,如果明白“觸”的道理,就能滅掉“受”,“受”如果滅“愛”就滅,“愛”滅“取”就滅,“取”滅生老病死就滅。“觸”包括很多,和合相觸,身體有生理的作用,還有外在物理現象,心裡的作用,牴觸,眼識相應“觸”,耳識相應“觸”,鼻識相應“觸”,舌識相應“觸”,身識相應“觸”,還有意識相應“觸”,這裡關鍵是還有意識相應“觸”,

生活中一直用的都是意識相應“觸”,這個意識相應“觸”就是讓我們從無明轉到智慧,什麼時候是智慧呢?就是修到聖者,中道不二,不落兩邊。在苦受上我們會起嗔恨,在樂受上會起貪戀,者都是惡念,用因緣法不落二邊就是舍“受”,又叫“滅受”,佛陀成道後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不苦不樂的中道行。因為我們無明,不是在苦上就是在樂上,平常的舍受可以通過禪定解決,

有時候睡覺沒有夢境也是舍受,要達到這樣狀態,根據個人根性的不同,需要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總說還是用因緣法,不能用“相”,“相”就是“我”表面的狀態,表面狀態就是無明,做到無我的中道行後就容易了,修行才走上正路。本文內容是從“成佛之道”蒐集整理而來,請不要斷章取義,本人專業;寶寶結緣取名,店鋪及其他取名,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