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继位的元朝

元朝概况

1271年,忽必烈(1215年~1294年)称帝,为元世祖(1271年~1294年),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今北京)。

1279年,汉人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之后,蒙古人为了消耗投降的汉族或其它民族人口构成的军队,进攻安南(越南)、占城(越南)、爪哇(印尼)和日本等。

蒙古赏赐大量财宝于各个封王,加上开支繁重,财政日渐紧张。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忽必烈最终任用理财派官员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忽必烈死后,早死的太子真金的几个儿子争夺皇位,真金的三子铁木儿(1265年~1307年)打败真金的长子甘麻剌与次子答剌麻八剌等,继位,即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他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讲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

元成宗死去,由于太子德寿早逝,左丞相阿忽台拥护皇后卜鲁罕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监国,并有意让阿难答称帝。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发动大都政变,他们斩杀阿忽台,控制大都局势,拥护率军南下的海山(1281年~1311年)称帝,即元武宗(1307年~1311年)。

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功,元武宗册封他为皇太弟,相约武宗系与仁宗系交替称帝,即“武仁之约”。元武宗时期,为了解决元成宗时期的财政危机,元武宗设置常平仓以平抑物价,大量印制至大银钞,使银钞严重贬值。1309年,他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而死,由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1320年)继位,是为元仁宗(1311年~1320年),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继承帝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仁宗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将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图铁木儿放逐至南方。

元仁宗死,硕德八剌(1303~1323年)即位,是为元英宗(1320年~1323年)。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1323年夏天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也孙铁木儿(1293年~1328年)率兵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元泰定帝(1323年~1328年)。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铁木儿为怀王,镇守建康。

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1320年~1328年?)为帝,是为元天顺帝(1328年)。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铁木儿。结果,图铁木儿(1304年~1332年)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1328年~1332年)。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

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毒死元明宗,重新称帝。大兴文治,1329年二月,元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丞相燕铁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侄子懿璘质班为帝,但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铁木儿(1320~1370年)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1333年—1368年)。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他禁止汉人参政并取消科举,把持着朝政,和元惠宗发生冲突,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废黜了伯颜,控制了政局。

脱脱为相与元惠宗亲政前期,以革新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史称“至正新政”。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然而元惠宗后期怠于政事,以至于在1350年发生天灾人祸后引来民变。

忽必烈高寿,竟然能活80岁,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活了51岁,中间的这些皇帝岁数都低于元惠宗。皇帝的岁数是很重要的,忽必烈之所以能夺得(51岁)汗位,开创元朝(58岁),这与忽必烈的大岁数密切相关。如果忽必烈与他的后代皇帝一样短命,其核心的事业也就完不成了,也许南宋还很有可能不被灭亡。

皇位继承往往带来血腥冲突,有时带来战争。皇位竞争异常激烈,内斗叹为观止,这说明其继位模式还不成熟,相对汉族的大型王朝的表现要明星逊色。皇位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也有某些好处,能杜绝低智力皇帝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皇帝的平均水平。经过激烈或血腥的竞争胜利者,水平不会太低,忽必烈是竞争胜利者的典范。

忽必烈之前的汗位获得者,也需要得到蒙古贵族大会的认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这是一个较大的门槛。对提高汗位继承者的水平大有帮助,是蒙古帝国时期军事力量一直较为强大的重要制度保障,这是铁木真死后,蒙古竟然还那么有实力的根本原因。帝国最高领导人的综合水平会对帝国力量表现产生极大影响,比如帝国领导人水平不高,很有可能会导致帝国走向解体或走向衰败。

在弱肉强食的元朝政权中,幼儿皇帝很难生存,很快会被皇族势力篡权。这在汉族朝代中,为了防止皇族的篡权,一般不给皇族较大权力,特别是不给军事权利。而元朝皇族都掌握着较大权力,都有资格当皇帝,竞争自然会比较激烈,幼儿皇帝自然难以生存。皇族掌握很大军事力量,也就是地方军事力量受到朝廷的节制比较少,这虽然带来篡权几率的提高,但也带来政权军事力量表现水平的提高。这与宋朝的情况相反,宋朝是过度防备篡权,而削弱将领权力,这让宋朝也确实没有发生将领篡权的情况,但是却削弱了宋朝军事表现水平。可见,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分寸不好掌握,过犹不及。


元朝行政图(岭北行省向北范围应该明显偏大,实际上贝加尔湖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是无效管理区域,不能算是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