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全盘否定的军阀袁世凯,其实不然,他对历史也有贡献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袁世凯因私心自用,残暴独裁,晚年称帝,导致了历史对他几乎是全盘否定,仁人志士对他恨之入骨,口诛笔伐。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说他是“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国中极恶之极恶”;伟大领袖孙中山称其为“独夫民贼,生杀由己,于夺唯私”;蒋介石称他为“中国势力最大的军阀,爪牙遍布于全国”;李大钊称他为“一世怪杰”;陈伯达则更称他为窃国大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其实,袁世凯对历史也有贡献。

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袁世凯出生于1859年9月16日,生于河南贵族人家,其父袁保中为地主豪绅,其叔祖袁甲三更是官至漕运总督,袁世凯出生当天,袁甲三寄来书信,传回喜报,大胜捻军,袁保中为儿子取名凯,寓意大胜捻军,凯旋而归,其家谱含世,于是取名袁世凯。


袁世凯自幼喜好兵法,乐于学习,13岁便写出了“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豪言壮语。为考取功名,袁世凯废寝忘食,奋发学习,然而两度名松山,写下了“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的无奈之词。靠文采无法出人头地的袁世凯,投靠其父好友吴长庆从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882年,朝鲜军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东渡朝鲜,袁世凯在朝鲜平乱战场上临危不惧,一马当先,英勇善战,极大地粉碎了日本的渗透势力,袁世凯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高度重视,称其为“血性忠诚,才识英敏”。

1894年,因朝鲜起义,日本仇视,众人排挤,袁世凯回老家河南避难,后在清朝众大臣的推荐下,袁世凯受到了光绪帝的重用,在天津小站开始编制中国第一支陆军。

1897年,发生戊戌变法,康有为等仁人志士寄希望于袁世凯能谋杀慈禧太后,拯救光绪帝。然而袁世凯并未出手相救。导致戊戌变法六君子被残忍杀害。这也为袁世凯的负面历史埋下伏笔。他的人生从此有了负面的色彩。

然而袁世凯始终受到李鸿章的厚爱和保荐,李鸿章死后,袁世凯顺理成章成为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快速地形成了强大的北洋政治军事集团。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逝,1912年袁世凯宣布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1916年因尿毒症不治身亡,享年57岁。


袁世凯的历史贡献

(1)袁世凯的爱国情怀:与日本多次谈判,拖延时间,痛诉日本的无理要求,对外希望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对内希望唤醒民众共同抵制日本。在数次谈判中,袁世凯对国家主权和重大利益问题都未作出丝毫让步,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他写下了“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我必誓死力拒”的爱国言论,颇为感人。

(2)袁世凯的治军之道:袁世凯创立新军,善于用兵,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手下5人当选了中华民国总统及总理。黄兴曾称袁世凯为“中华之华盛顿”。

(3)袁世凯的经济之策:袁世凯注重实体经济,带领中国人修建了第一条属于自己的京张铁路,他曾说:“官可不做,实业不可不办。”的感人语录。袁世凯注重国产品牌质量提升,扩大对外开放,他降低出口税,提高进口税,有力地保护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袁世凯的教育之路:袁世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深受其害,下令废除了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创办了新式学堂,他上书光绪帝创办了山东大学堂,目前国家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前身。另外,袁世凯大力提倡宪法,禁毒禁赌,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贡献了他的力量。


袁世凯的功过是非

袁世凯晚年称帝,私欲膨胀,为所欲为,为他的历史生涯打上了负面的烙印。但他励精图治,组建陆军,多次打败了日本的野心,在和日本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是非分明,誓死卫国。究其一生,戎马生涯,未做骄奢淫逸,丧权辱国之事,并非历史罪人。至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后人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