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爆裂鼓手》:不是毒鸡汤,只是两个灵魂达成了共识

初看《爆裂鼓手》,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的内曼在严师弗莱彻的督教下,经过各种艰难与挑战,终于证明了自己。

但整部电影不只内曼一个追梦人,它的内核也不仅仅是励志,而是两个灵魂从对抗到合拍的过程。

挥鞭人的追梦故事

电影的英文片名《whiplash》是一首爵士乐曲,在片中反复出现。而whiplash本义是鞭打,也是爵士乐中的一种技法——将鼓棒像一条鞭子一样甩出去,并用鼓棒一半左右的长度抽在军鼓的鼓边和鼓面上,以此产生爆烈效果。

《whiplash》这个片名再合适不过,因为它不仅有多重含义,同时也暗示了我们,虽然承受鞭打的是内曼,但挥鞭子的人(弗莱彻)也同样重要。

在内曼追梦的同时,弗莱彻也有一个伟大的梦:培养下一个查理·帕克。

要培养一个伟大的乐手,首先得找到他。影片的开始,弗莱彻就对内曼说:我在找新的乐手。而当内曼加入他的乐团,弗莱彻第一次说起了查理·帕克的故事。这个故事简单却充满象征意义:查理·帕克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风手,而他的成功是因为经受住了严师乔·琼斯对他的各种打击与奚落,包括在他演砸的时候朝他头上砸钵。

我相信这个故事弗莱彻说了无数次,每发现一个有潜力的乐手,他就要说上一遍。这个故事是他的人生信条,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告诉那些小鸟们(影片中他称内曼这样的新人为小鸟),以期他们变成像查理·帕克一样的的大鸟(Bird,查理·帕克的绰号)。

和以往一样,当看到内曼身上的潜力,弗莱彻开始用他的方式来培养内曼——他举起了手上的鞭子。这种鞭打,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第一次练习,弗莱彻就往内曼的头上扔了一把椅子,用打耳光的方式“教”内曼分辨节奏的快慢。为了让内曼打出完美的400拍(一分钟打400个4分音符,平均0.15秒一个),他让乐团陪练一整个通宵,直到鼓架上满是鲜血。

而弗莱彻对内曼心理上的鞭打更胜于肉体。前一秒钟还在夸内曼是巴迪·瑞奇(世界上最伟大的鼓手之一)的化身,后一秒就用各种污言碎语将他骂哭;除了贬低与羞辱,他还让内曼无时无刻处在被替代的恐惧中,只要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内曼马上就变成那个帮别人翻乐谱的替补。

他毫不犹豫地挥动手上的鞭子,只因为他相信这是成功的唯一方式,只有把乐手逼到极限才能激发潜能,而下一个查理·帕克永远不会气馁。

即使因为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被学校开除,弗莱彻还是这样相信着。当内曼与弗莱彻再次相遇,弗莱彻再一次谈起查理·帕克的故事,并说出了本片最引人深思的台词:

英语里再没有哪两个字,比“做的不错”(good job)更害人了。

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弗莱彻不允许一丝的差错与懒惰,所以他要开除那个连音准都不确定的乐手,而之前的核心鼓手坦纳只因为丢了一次乐谱就丢掉了核心的位置。在弗莱彻看来,如果不这样做,下一个伟大的乐手就会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赞美中浪费掉,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接着他怅然若失地说:我尝试了这么多次,可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查理·帕克。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严厉的导师,只是一个失意的追梦人。

灵魂的对抗与合拍

曾经,弗莱彻离梦想很近,他一手培养的乐手肖恩·凯西几近成名,却因为心理问题上吊自杀(弗莱彻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对外说他是车祸死亡)。没有千里马是伯乐的悲哀,弗莱彻在找乐手,也是在找一个理解和认同他的人。最初他以为内曼可能是那个人,但内曼已经和他反目成仇,他们之间只有灵魂的对抗,永远不会合拍。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两人的地位上,也体现在言行中。在内曼面前,弗莱彻树立了一种绝对的权威,“not quiet my tempo” (不在我的节奏中;这句台词在初期反复出现,代表的是两人的不合拍与对抗)“wait for my cue”(等我的提示)是他对内曼说的最多的话。在影片的前半段,内曼一直生活在弗莱彻的阴影下,不仅是乐曲,内曼的喜怒哀乐也在弗莱彻的掌控中。这种生活让他压抑、窒息,而那场失败的比赛后内曼的举动则代表一次集中地反抗:他像野兽一样将弗莱彻扑倒在地,将心中的愤怒、委屈与恨意倾泻而出。

但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说明,这种对抗终是暂时的,弗莱彻和内曼是同一种人。

“我宁愿34岁就身无分文酗酒而死,但能成为别人在饭桌上的谈资,也不要健康富有地活到90岁,却没人能记住我”

——《爆裂鼓手》

内曼渴望成为伟大的乐手并被人记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舍弃了娱乐,舍弃了爱情,甚至舍弃了自尊;他无休无止地练习;在约会时也想着乐谱;被车撞到鲜血淋漓也要跑回去打鼓;他付出这些努力,因为他的目标和弗莱彻一致,而伟大是要付出代价的。

即使他与弗莱彻决裂后,回到轻松、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碰他的鼓,却依然在遇到弗莱彻时被他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他不能忍受平庸地生活,在被弗莱彻鞭打时,他是痛苦的,但这痛苦的背后,他也感受到了极致的快乐。

影片的最后,弗莱彻再一次把内曼推入绝境,当内曼演砸的时候,他轻描淡写地对内曼说:看来你没有这个天分。这句无关痛痒的话,是他无意中砸向内曼的钵。

这一次,内曼没有退缩。他从心底里接受了查理·帕克的故事。他敲起了曾经让他受尽羞辱的《大篷车》和《whiplash》;面对弗莱彻的疑问,内曼说“I will cue you in ”(等我的提示)。镜头在内曼和弗莱彻之间快速切换,随着内曼敲出完美的节奏,弗莱彻的脸从震惊、惊喜、欣慰再到欣赏。两人相视一笑,一个眼神就能懂的默契。此刻不需要言语,密集的鼓声是他们交流的语言,两个对抗的灵魂终于在这一刻达成了共识。

影片最后的相视一笑

弗莱彻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查理·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