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这部由新锐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拍摄的关于音乐与梦想的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盛赞,并荣获了多项大奖,其中包括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混音。

这部影片以鼓手作为主人公,讲述了少年安德鲁(迈尔斯•特勒 饰)在严师的督导教育下,以非常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该片的音效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主人公安德鲁所演奏的鼓声也有所不同,真正做到了与电影名称相符合。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作为一部音乐片,《爆裂鼓手》得到了最佳混音的奥斯卡奖项,足见这部影片不只是演技或剧情的部分,在电影音乐方面,也深受肯定。

一、节奏快速的鼓点声

该片强调不一样的鼓声,最大的困难便在于鼓点声如何与击打的画面相匹配。尤其是表现演奏场面的时候,镜头不能停留在一个画面,要有各种运动,从而实现声音表现的精准。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而且本片中的打鼓很少出现点声源,而是连成一串,并且越来越快速密集的击打声,给声音剪辑带来的挑战非常大。尤其是弗莱彻老师性格桀骜强悍,经常在乐手演奏一两个节拍就粗暴叫停,不断重复,要让鼓声与画面准确对位。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虽然鼓声与画面精准对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整部影片的音乐效果,相反,影片中的乐曲《爆裂鼓手》《房车》《进步》等,表现出鼓手的音乐天赋,用常人难以企及的快节奏展示架子鼓打击者的高超技艺,从而满足普通观众的欣赏习惯。

这些快节奏的音乐正好可以突出鼓手的才华,并不是说慢节奏的音乐就不能表现其才华,而是快节奏的爵士乐更加具有感染力,更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在《爆裂鼓手》中,无论是表现声音高低起伏的音高控制,还是鼓点变化的快慢衔接,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这种张弛有度、疾徐交织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表现人物的精神力量

《爆裂鼓手》中蕴含着人们所不常见的精神力量。影片本身的故事线索与内容都不难读解,但该影片最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对鼓手安德鲁与导师弗莱彻两人精神层面的深刻挖掘与极致表现。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当鼓手安德鲁遭导师弗莱彻的强烈打击之后,都会暗自投入到练习当中,以证明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架子鼓具有很强的节奏表现力,快节奏的鼓声在此处的意义并不只是向观众展示安德鲁的鼓技,更多的是借助习鼓来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

比如:影片在放映到“正在练鼓的安德鲁练得手已经烂掉,仅靠创可贴已无法止住源源不断的血渗出……”此时鼓声的节奏感已经被剪辑得十分紧张。这种紧张会让观众产生出一种“煎熬”的心理反应,而这正是影片所要达到的声音叙事效果。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与此同时, 高节奏、高强度的击鼓过程, 也映射出鼓手安德鲁的内心世界 “挣扎” 与 “拼搏” 精神;而此刻的鼓与镲片的音色所表现的内容也与影片开篇练习时的鼓声截然不同。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到了影片结尾,安德鲁精彩的爵士鼓独奏,此时的鼓声已然失去了“鼓”本身的韵味,只是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即作为精神支撑的一种音色,去刻画人性当中那种近乎疯狂的精神状态。

三、自由奔放的音乐态度

作为一部音乐题材的作品,剧中点题曲《鞭打》等爵士乐曲目与剧情推进严丝合缝,散而不乱的鼓点,和着钢琴、提琴、管乐,演奏出严谨又充满谐趣的乐句。当我们还沉浸在爵士名伶倚靠钢琴,柔情百转的浅吟低唱时,一个十数人的乐团大阵仗让我们见识了学院派“爵士”的震撼。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在影片《爆裂鼓手》中,音乐所追求的并不是技术方面的成功,更多的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爵士乐所需要的,是一种自由奔放的音乐态度,从内心深处去体会音乐的魅力,并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情感表现在鼓声之中。

《爆裂鼓手》:快节奏的鼓声,不一样的爵士乐,自由的音乐态度

对艺术的感悟力确实建立在完美的技术之上,然而沦为技术的奴隶,或能成为顶尖的乐手, 服务于世界一流乐团,却永远成不了大师和艺术家。

影片的结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音乐人:沉浸在音乐中,逐渐放松,找到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