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以前看过,这次也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或者说,以前很多看不懂的地方,现在能够理解一点了,当然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阅历不够吧。

海上钢琴师: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说实话,我对爵士乐是一点都不懂,对于20世纪初期那个年代背景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于1900的很多话都不是很明白,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赞美,感觉这是一部每年都可以刷一遍的电影,一直到老。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大家所说的孤独浪漫,所说的爵士乐的没落,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说1900,体制化。对,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提到的体制化,布鲁克斯,出狱后自杀那个片段是我最不愿看到的情节,每次刷这部电影都想跳过这一段,还有瑞德,在监狱待了30年,这30年里,他能够帮其他犯人采购商品,贿赂狱警,神通广大,但是假释出狱后,在超市工作上厕所都要向经理请示。

海上钢琴师: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所以,为什么1900不下船,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体制化了吧。从电影刚开始,1900是出生在船上的婴儿,没有国籍,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护照,从小接受的教育除了养父之外,就只有船上来来往往的游客了。有个细节,当马克斯跟1900在大厅弹“旋转钢琴”时,除了浪漫,他俩还有几句对白,提到了他养父教给他的两个观点“没有孩子的人会被送进孤儿院”“妈妈是一种赛马”,而且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可见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认为这些是真理,而且也没有人提醒过他。

这么多年来,他只需要弹钢琴,也只会弹钢琴,遇到喜欢的女孩连话都不会说了,只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晚上偷偷去亲吻他的心上人,在最后分别时,人群熙熙攘攘,在这种场合,这种分别的时刻,他说话居然还是唯唯诺诺(人在特别吵的环境里,声音一般都会提高许多)。

海上钢琴师: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1900还有几个特别的技能,第一个是看人弹钢琴,除了谋杀亲夫的女人那段阴森与紧张、偷别人西装混进高等舱的年轻人那段滑稽与可笑,还有他梦中情人那一段的优雅与美好,一切他见过的人,都被他完美地演绎了出来。第二个,非常强大的音乐记忆力,这个在斗琴第二段,从黑人爵士乐演奏家的面目表情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个能力多么令人惊讶,高赞回答也说了,爵士乐包含了很多即兴创作,很难复制。

为什么不下船呢?音乐才华洋溢,定能一鸣惊人,震惊乐坛。除了前面说的体制化,1900自己也说了,他看不到这个城市的尽头,琴键只有88个,而这座城市光街道就数不胜数,这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难道说,陌生而庞大的城市吓到他了?为何不选择在大陆上过更精彩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首先我觉得1900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他能为贵族们弹钢琴,也会给下等舱的平民们演奏音乐;唱片销量可能让他一夜暴富,可他却不想自己的音乐被带走离开这艘船,所以,陆地上的名利是吸引不到1900的,那么,与其在陆地上为了生存而弹钢琴,每天为一些琐碎的事而操心,还不如在船上无忧无虑地谈上几首曲子。

电影有许多台词是我不能理解的,比如船爆炸前一刻1900跟马克斯的对话。这段文字写得也很乱,以后有机会还要在刷几遍这个电影。

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