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没有钢琴师

海上没有钢琴师

晚上重看了《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多年前我根本没有看懂这个片子。

海上没有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豆瓣9.2

曾经我以为海上钢琴师指的是1900,重看我才明白海上钢琴师原来就是小号手Max,因为小号手就是1900——

1900是小号手虚拟出来的一个想象中的自己。

海上没有钢琴师

左:1900;右:小号手Max

关于这一点其实讨论得并不少,有赞同有反对,我个人是倾向于赞同的,原因如下:

一、开场。

旁白说:只要你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没有钢琴师

这里其实就隐藏着许多信息:

1、叙述者有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是小号手对观众说的,实际上也是导演对观众说的)
2、这个好故事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半真半假的,它只需要「好」就行;

3、不希望被忘记是目的,制造好故事则是手段——对小号手来说是如此,对导演来说也是如此。

海上没有钢琴师

二、唱片碎片。

店铺老板问,唱片的碎片是谁放进钢琴的。小号手说是自己。

在1900的故事里,唱片是被1900亲自掰碎扔进垃圾桶的,虽然小号手当时在旁偷看,但他并没有充足的动机去把一张被毁掉的唱片保存下来,尤其是保存在钢琴中而不是自己身边(若是作为纪念物应该自己留着),所以合理推测,事实上,唱片是1900把它丢进了垃圾桶后,却又舍不得,最后自己捡起来藏进钢琴里的。

包括前面小号在老板那里意外发现1900的唱片,想要偷走,被老板发现,情急之下他说出1900的唱片是由1900亲自毁的。

海上没有钢琴师

1900毁掉唱片的时候,他并不在现场,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是1900告诉他这张唱片被毁掉了的,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还有小号手在开头吹出1900在唱片里弹奏的钢琴曲,那首钢琴曲录制的时候是1900根据在船上遇到的女神半即兴发挥的,录完后唱片马上就被1900自己销毁了,小号手并没有任何机会听到,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这首曲目如何演奏的呢?

还有店铺老板最后把小号还给小号手并且对他说「好故事比小号值钱」等等。

海上没有钢琴师

这些细节,其实都在侧面表明店铺老板也明白了:

小号手就是1900。

1900是踏上美国大陆之前的小号手,小号手则是踏上美国大陆被毁掉的1900。

海上没有钢琴师

三、四手联弹。

在1900弹钢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四手联弹的画面。

按照常规理解,这是导演在通过画面暗示1900琴技出众,一个顶俩。

但是大家不妨再回忆一次1900第一次跟小号手弹琴时的画面:

海上没有钢琴师

可以很轻松地感受到整个画面是很梦幻、很不真实的,而且在1900弹琴的时候,小号手是坐在1900身旁的。

再结合来看后面1900四手联弹的画面:

海上没有钢琴师

海上没有钢琴师

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也可以证明:

1900就是小号手想象出来的自己——

弹钢琴的是他,吹小号的也是他。
弹钢琴的他活在「故事」中:意气风发、西装革履;吹小号的他陷在「生活」中:一贫如洗、捉襟见肘。

在小号手的想象中,自己的一生从来没有走下过轮船;但是实际上,小号手可能只是无法面对自己走下轮船后现实与憧憬的落差,所以他必须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走下过船的自己」来安慰自己对命运的无奈无力。

「第一个看到美国的人,每艘船上都会有这么一个人, 别以为这只是凑巧或者幻想,这是命运。那一瞬间早已印刻在他们的生命之中。」

海上没有钢琴师

小号手的想象,在故事层面象征着他对自己过去纯洁的精神世界的怀念,但是它也在宏观层面,控诉着现实世界对于「人」的毁灭,而这个现实世界是什么?
答:

是美国。

是美国梦。

——这是小号手上船下船一系列行为的支撑。

海上没有钢琴师

而且正是因为那繁华诱人、无边无际的美国,在小号手下船后的日子里,给他带来了无边无际的噩梦,导致他贫困潦倒得不得不去边变卖自己最重要的小号——那像他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才要编造1900不曾下船的谎言:

他内心深处根本面对不了自己下船后的生活,更加无法接受自己的美国梦已经泡汤。

他编造1900的谎言,不是为了骗人,而是在怀念、在惋惜、在痛苦——

怀念过去的欧洲;惋惜曾经的净土;痛苦现在的自己。

海上没有钢琴师



也正是因此,在破船上,1900跟小号手分别的时候,1900跟他说了那个「天堂手臂」的故事:1900说上帝在名册上会找不到他的名字,说他的左手被炸飞,说他只剩下两只右手——找不到名字是指他本来就是虚构的;只剩下两只右手指他没法再弹琴了——他成了小号手,「不健全」的小号手。

你们看,小号手关于1900的故事里的细节多有趣:

1900的手臂是被炮火炸飞的;来找1900斗琴的声称自己是是爵士乐的发明人,斗琴失败后1900对他说「f**k jazz」以示自己对爵士乐的轻蔑(爵士乐是很有美国精神的);

海上没有钢琴师

1900终生不曾离开的轮船,是往返于欧美之间的(船上还飘扬的大不列颠的旗帜),最后阻止1900下船的,也是高楼林立、无边无际的「美国」,实际上也意指他终生不曾踏上美国的土地………
讲到这一点,其实就要讲到《海上钢琴师》实际上是一个「反战色彩」甚至是「反美色彩」非常浓郁的电影。

虽然我个人特别不喜欢把电影跟政治混为一谈,但是这一点确实是本片创作的一个核心要点。

最显而易见的,是电影中人物行动的时间线:

1900(1900出生)- 1914-1918(一战)-1924(小号手登船)- 1929-1933(美国经济大萧条)-1933(小号手离船,跟1900分别)- 1939-1945(二战) -1945年后(小号手去店铺典当小号)

海上没有钢琴师

根据这个时间线,我们可以推测出:

一战、经济大萧条、二战…… 美国社会的大事件,小号手都经历了个遍。

只是没想到,经历了这一切的他,最后竟然只能去典当自己最后的家产,他身上什么都没了,不论是金钱还是梦想,什么都没有了,就像那条1900不肯下来的轮船——

那条在故事里被炸得渣都不剩的大轮船。

海上没有钢琴师

如1900所述,「反正对别人来说,我也不存在」。

海上没有钢琴师

不存在的1900,难道不正是小号手无法维持的精神乐土吗?
如大家所见,爆炸的邮轮也不仅是小号手被爆炸毁掉的全部理想。

更是在20世纪上半叶,无数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因为追随「美国梦」而被戳破的全部泡沫。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

但是这个残酷的故事,原本似乎有一个残酷得并不算彻底的结尾:

原版电影的结尾,小号手走出店铺,迎面是有一个女人走来的。

海上没有钢琴师

海上没有钢琴师

关于这个女人的猜想,我相信如果这个电影一共有一万个观众,这一万个观众都会希望她是1900的女神,是小号手即将改变人生的转折,是千千万万平凡人落魄生活里的一线光明与希望。(似乎这也算暗示1900就是小号手的一个细节?)

海上没有钢琴师

但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国内上映的删减版在电影结尾去掉了这个模糊存在的女人。

海上没有钢琴师

小号手走了。

带着他的小号和故事,再度走进了前面那个漫无边际的城市,一如他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

海上没有钢琴师

那是又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远方。
我并没有去求证这样的改变是否是真实的,因为我觉得这二者都是很有意味的处理:
前者浪漫;
后者真实。

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我倒觉得如果真的删减版做了这个改变,未尝不好。
因为,如果最后海上的女孩最后没有出现,没有那一线稻草般的救赎,也许更意味着「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已经真正尘封:

海上已没有钢琴师。
海下也没有。
天才已归于沉寂,世人亦归于庸俗。

也许这样,倒反而更能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什么是沧海桑田,什么是人间易逝——

年轻的朋友啊,

不要迷恋远方,

远方,

有远方的绝望。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海上没有钢琴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