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轩辕黄帝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居,黄帝与炎帝被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祭拜黄帝代表着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庚子(2020)年农历三月初三(3月26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简约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祭拜现场无嘉宾、无观众、无演员表演,以全球华人“网拜”为主。

轩辕黄帝像


每年的这个时候,陕豫两省网民甚至学术界都会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争论,各说各理,甚至某些吃瓜群众根本没有弄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就加入了争论。对于普通人而言,“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清楚。农历三月三的新郑黄帝拜祖大典,是在黄帝故里对黄帝生日的祭拜,是庙祭。而黄陵县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清明节在黄帝的陵墓祭拜,是陵祭。

这就产生了一下几个方面的争论∶

(一)庙祭与陵祭之争

黄帝拜祭提议升格“国家级” 引发河南、陕西正统之争,按照许嘉璐的说法,“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家公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位于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然而曾多年从事历史研究的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随即刊发文章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到底应该拜庙还是拜陵?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到现在没有答案。

新郑黄帝拜祖大典


(二)新郑黄帝故里之争

黄帝出生在哪里?一直都有多种说法,因为只有少量的文献记载,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定论,在这其中主要有三种说法比较有影响力,分别是姬水说、有熊说和寿丘说。

1,黄帝生于姬水说,《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姬水所在何地,这又是一个争论,有新郑潩水、武功县漆水河,黄陵县沮河,甘肃天水等多种说法,但是没有那个历史文献有准确的记载。

2,黄帝生于有熊说,《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注:“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号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北魏,《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据此可知,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号有熊之说。

3,黄帝生于寿丘说。此说最早见于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云:“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是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十《曲阜县》则明确记载了寿丘的地理方位:“寿丘在(曲阜)县东北六里。皇甫谧以为,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黄帝生于寿丘说在唐以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虽然有争论,但是个人认为有熊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说新郑黄帝故里,也能被很多人所认可。

黄陵县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三)黄陵县黄帝陵寝之争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虽然黄帝陵寝之地也有争论,有陕西桥山说,河南荆山说,河北逐鹿说,北京平谷说以及甘肃正宁说,这其中桥山说是最被人所认可的,桥山黄陵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编号01【黄帝陵】,因此又称天下第一陵,就连桥山所在的中部县也改名为黄陵县。每年清明在黄陵县举办“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今天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居,黄帝在人们心目中无疑是具有始祖的意味,但实际上,在5000年前,处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是否真的存在?到底是一个具体的人,还是一个首领称号,还是一个部族,并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黄帝是源于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造神运动造出来的,把种种能力加于黄帝一身,才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祖先。历史可考究的商代文字没有留下黄帝的记载,关于黄帝最早记载《易经》、《国语》等书籍,距离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有2000年左右的时间。

黄帝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文献中,但在战国之后的漫长历史中,黄帝的地位并不高,是列强入侵激发起民族主义情感,才把黄帝推上神坛的。历史上,秦灵公是最早祭祀黄帝的,在之前秦国基本都是祭祀白帝。但秦灵公为什么突然祭祀黄帝呢,是因为秦国在当时被视为西戎,祭祀黄帝就是为了取得中原诸国的认可!后来汉武帝也祭祀了黄帝,汉武帝什么时候去的?攻打匈奴时去的,为的是凝聚力!然后北魏的鲜卑人祭祀黄帝,他们在国史中说他们是黄帝后裔,不也是为了得到汉人的认同?这之后过了快一千年,元朝皇帝又来祭祀黄帝了,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他们祭祀黄帝的目的不言自明!

时至今日,祭拜黄帝的意义显然已经不同,我们先今需要以祭拜黄帝的方式,将全世界华人凝聚在一起,提高世界华人的凝聚力。不过,现当下不管是新郑拜祖大典还是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都不是单纯祭拜,而是一种借助文化搭台而经济唱戏。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两地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讲是在争夺以黄帝为文化符号的旅游资源,两地都想将资源垄断。争夺祭拜的目的,并不是显得对祖先有多大敬意和有多么虔诚,而是为了争夺经济的发展和创造更多GDP的机会,并不是热爱文化和文化符号本事,而是热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背后的大利润。


写后感,我想说的是,关于黄帝祭拜的争论,如果是文化争论,各列举文献证明,这也是好事,百家争鸣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但是现在网络上充斥的一些心机叵测之人,歪曲了很多文献的记载,以争论达到地域攻讦,让人看到很是愤怒。新郑黄帝拜祖大典,每每在举办前期就会被某些人攻击谩骂,甚至还给冠以“郑人造祖”的侮辱性名头。就连“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网络上一些人居然恬不知耻的说中原指的是关中平原,中原文化指的是关中文化,说河洛文化指的是渭河分支北洛河,全盘否认历史,真是让人感到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