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也有小肚鸡肠,唐太宗翻脸砸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原先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深得李建成的信任,魏征也十分尽心尽力的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可惜李建成很多事情不听魏征的,最终导致玄武门被唐太宗杀了。魏征也成为阶下囚。唐太宗觉得魏征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而且对魏征十分礼遇,升并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从此以后魏征也尽心负责唐太宗,成就历史上有名的 “贞观之治”。

魏征在世的时候,魏征一直忠言直谏唐太宗也都虚心接纳了,虽然有时太宗皇帝可能也想砸了这面镜子,作为历史上值得称道的明君,唐太宗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资政通鉴》载:上(李世民)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长孙皇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

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十分伤心,不仅“罢朝五日”,还亲自写了祭文,刻在魏征的墓碑上。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魏征和唐太宗之间的这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也一直影响着后世。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到的是魏征去世没多久,唐太宗对魏征翻脸了,不仅原先准备下嫁给老魏家长子魏叔玉的衡山公主不嫁了,还派人把魏征的墓碑给砸了。直到两年后,太宗要亲征高丽,大臣们噤若寒蝉,偶然有人大着胆子进谏两句,也不敢坚持,结果唐军无功而还。太宗此时体会到了魏征的重要。《新唐书》:(唐太宗)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魏征)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唐太宗为什么要对魏征翻脸,历史上记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魏征死后没多久,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涉集中,魏征死后被迁怒;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魏征做臣子不地道,每次上书的奏折都留了一个副本给史官褚遂良,让一心希望自己千古明君的唐太宗以为你魏征要成就你的千古直臣的美名,但你这美名留下了,我的脸可就被你打的啪啪作响了。

对比另外一位谏臣马周,他接续了魏征的风骨,也是屡次直言进谏,匡正朝政得失,但马周在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十几年来给皇帝的奏折都翻出来,颤颤巍巍地划了根火柴,亲自将奏折一把火通通烧光。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春秋时的管仲、晏婴经常数落国君的过错,显得自己很伟大,还让史官都记录下来,让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事我不做。” 马周死后,李世民不仅为他举行了国葬,还让他陪葬自己的昭陵,极尽殊荣。

有马周的死后哀荣做对比,小编认为唐太宗砸了魏征的墓碑,主要是因为魏征将他的奏折都留给了史官。不知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