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GDP排名急升5位,溫州能重回歷史巔峰嗎?


每一次經濟普查都會引發城市排名的巨震。

從各地陸續公佈的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來看,

不少城市的GDP數值都有大的變動。


溫州2019年的GDP為6606億元,

雖然自身沒有多少增加,

但北方各大城市的大幅下調,

讓溫州在全國提升了至少5個位次。

超過了東北三省省會瀋陽、哈爾濱、長春

河北石家莊、山東濰坊

時隔12年後再度躋身中國30強。

(河北唐山數據還未出爐,如低於溫州,溫州則可排在第29位。)



溫州GDP的歷史排名


從近30年的歷史看,

溫州GDP在全國的排位,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上升期(1990年-1997年):1990年時,溫州GDP排在國內第50名,不算起眼。雖然第一批沿海開放,但經濟規模還沒完全擴大,GDP和襄陽、常德、泰安這些城市相近。1990年之後,“溫州模式”讓溫州的經濟有了更快速的發展,GDP在國內的排名每年上升2個位次以上。到1997年時,排名已經從第50名升至第26名,超過了鄭州、長沙、西安、昆明、長春等各大城市。在省內,溫州GDP在1991年超過嘉興,1997年超過紹興,此後並一直穩居浙江第三位。


輝煌期(1998年-2007年):這十年間溫州的GDP排名一直穩定在國內25-27名,其中的1999年達到了峰值,排在25位。這也許是宋朝之後溫州在國內最為輝煌的時期。這時的溫州是一個明星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達到巔峰,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溫州炒房團便是在這一時期橫掃全國。


下降期(2008年-2012年):全民炒房讓溫州的經濟空心化,產業升級停滯不前。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讓溫州受到嚴重波及。資金鍊斷裂,老闆跑路無數。網絡神曲《江南皮革廠》描述的就是2011年的跑路事件。危機之後,溫州競爭力逐漸下降。四年間GDP排名下降了10多位,最低到37位,被一些省會和強地級市超過。


平淡期(2013年-2018年):2015年,《江南皮革廠》魔性鬼畜的聲音響徹大江南北,但這首“溫州代言曲”並不帶來外人對溫州的嚮往,反而讓“溫州”這個詞增加了一絲土味。這個時期溫州的明星光環不再,除了神曲,沒有太多讓人記住的故事。溫州的GDP一直穩定在全國35名左右,沒有上升,也沒有繼續往下走。



GDP的價值在哪裡?


GDP,即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大至國家小至城市對此都很重視。


也有不少人對GDP嗤之以鼻,

認為其比較虛,反映不了真正實力。

比如溫州人均GDP一直處在全省倒數,

不能說明溫州人全省最窮,

溫州的城市發展省內最落後。


但在無更好指標代替的情況下,

GDP仍是現今最能體現實力的指標之一,

我們不得不重視。


從上述的溫州30年GDP排名來看,

GDP就很好地展現了溫州城市的興衰。

溫州的人均GDP低,

也揭示了溫州經濟存在的短板,

如區域發展不均衡,規模企業偏少等。

杭州寧波這些GDP總量高,人均GDP也高的城市,

顯然比溫州發展的更好更全面。


另一方面,

GDP也會影響別人看待一座城市的眼光。

無論是政府、民間、投資商,

GDP對一座城市都是重要的參考數據。

所以也就有不少地區GDP造假,

以此來提升別人對城市的評價,

從而增加信心,吸引投資。



溫州GDP還能重現輝煌嗎?


2019年溫州GDP排名的大幅提升,

不禁讓人懷抱重現輝煌的期待。


從綜合實力來看,

溫州的GDP數值是偏低的。

溫州的目標,

綜合實力爭取排在地級市前五位

和無錫佛山東莞同處一水平。

要達到這個目標,

2019年溫州的GDP至少要9000億元。

現在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不管是低估,

還是真正實力如此,

溫州6606億的數值都不盡如人意。


從城市競爭格局來看,

北方城市競爭力普遍下降。

除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尚有一定影響力外,

普通地級市會進一步式微。

煙臺、徐州等城市或許能成為溫州的超越對象。


省會仍是各地區發展的重點。

南方的昆明、南昌、貴陽、南寧會繼續崛起,

北方的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可能還有機會反撲。


後面的追兵多,前面的弱兵少,

所以溫州要保持或更進一步是不容易的。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

溫州的主要競爭對手,

是長三角和海峽西岸的各大中心城市。

怎樣在強手如林的城市群內找到自己的定位,發展出自己的優勢,不被其他城市埋沒,

溫州要不斷探索。


現形勢下,

北方的人口和資源在不斷地南下,

同時沿海城市對中西部地市仍具吸引力。

溫州要趁此機會,

將魔爪伸向北方和中西部,

積極去爭奪這些地區的人口和資源。

畢竟人口還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