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都是大师,都坐过牢,李敖为什么瞧不起《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柏杨?

博书


柏杨因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为中国人所知,李敖因为《传统下的独白》一书为中国人所知。在台湾的柏杨和李敖,这两个人生前一直以来都是无数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归结起来,李敖看不起柏杨,第一个原因是文人相轻,觉得他文章水平不行。第二个原因是对义助柏杨后柏杨的冷淡态度怀恨在心。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敖瞧不起所有给国民党当局捧臭脚的人,柏杨未能免俗。



李敖为什么看不起柏杨?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1965年李敖和柏杨初次相识,李敖32岁,柏杨45岁,论起来柏杨算是李敖的老前辈。因为之前打过一些笔仗,一来二去两个人开始了来往。李敖虽然口称“柏老”,对柏杨的作品却不十分恭维。

李敖评价柏杨:杂文以外,他的历史作品写得很热闹,但是颇多错误,给他同一水平的读者看看可以,给专家看就会笑,这是因为他的历史基础有问题的缘故。

自古文人相轻,李敖打心里看不起野路子出身连一张文凭都没有的柏杨。李敖可是台大实打实的历史研究生毕业,深得胡适、殷海光、姚从吾等国学大师的厚爱和真传。但是当时的李敖对柏杨这个人,抛开作品不谈,倒是颇多好感。

1968年,柏杨因为“大力水手”事件被国民党约谈,李敖基于“同情与人权”和一贯的义气,决定帮一帮这位作家朋友。


柏杨入狱,将李敖视为可托生死的朋友,李敖尽管自身难保,依然奔走相告,联合孙观汉等人大力营救,利用海外舆论施压国民党。

十年后柏杨出狱,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如李敖、孙观汉等人,没有一句话的感激。不知何故?反而一再在新书中对没有干系的国民党要人感恩戴德,李敖对国民党人一向深恶痛绝,更是不齿那些给台当局捧臭脚的文人。

柏杨在监狱里学乖了,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冲锋陷阵的勇气。加之柏杨不顾夫妻情义,执意与当时的妻子艾玫离婚,据说因为柏杨怀疑自己坐牢期间,妻子艾玫与李敖有染。对此李敖哭笑不得,同时气愤不已。



柏杨出狱后,和李敖断绝往来,对李敖也是讳莫如深。 后来柏杨出版《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为了惩罚柏杨的恩怨不分,以怨报德,李敖写了《丑陋的中国人研究》一书,来批驳柏杨其文不实,其人不仁。

总结起来,两人的恩怨,从一开始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老死不相往来,恐怕是政治意味多于个人原因。李敖蹲过两次国民党的黑牢,出狱后性情不改,攻势更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投降。李敖就像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反叛者,他反叛国民党当局和一切捧臭脚的文人。

早年的柏杨,其实是一个很天真的人物,对国民党当局抱有很天真的幻想。

在约谈之初,他甚至以为以前的老东家蒋经国会出手救他,但是他丝毫想不到,国民党要拿他当政治牺牲品,杀鸡儆猴。

柏杨出狱后,已经没有了李敖那样旗帜鲜明的气魄,毕竟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

2008年柏杨逝世,2018年李敖逝世,十年之间,有如宿命。论起来这一段大师的恩怨过往,不胜唏嘘。


博书


李敖写了一本书来专门回答这个问题,《〈丑陋的中国人〉研究》,用了一整本书来鄙视柏杨。看书名就知道特别有针对性了,里面“大骂”柏杨忘恩负义,文字水平和历史学识不怎么样,没资格翻译《资治通鉴》一书等等。

整本书其实关于中国人什么也没有研究,就是讲他跟柏杨之间的事的,李敖这人是学历史专业的,什么事情都讲证据,你看过《李敖有话说》就知道,他动不动就拿出文字资料来。

所以在鄙视柏杨的时候也是有理有据,顺便给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关于乌龟儿子王八蛋之类的一些典故。

关于义助柏杨后来交恶的事,说的是最详细的,你要想了解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

大概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柏杨入狱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你别指望我了,遇到合适的你就嫁了吧。可后来柏杨对他的妻子在他身陷囹圄离他而去一直怀恨在心,在他出狱后对他妻子恶语相加,李敖在书中也替柏杨妻子不平了,

柏杨看到李敖,就觉得媳妇把他绿了,就觉得李敖肯定在他入狱的时间里跟他媳妇有啥事,不然那么好心?所以对李敖忘恩负义。李敖在书中骂柏杨得了王八过敏症,公开瞧不起他。


闲白社


李敖乃性情中人,骂过鲁迅钱穆龙应台余光中三毛金庸王朔…应该说骂柏杨证明瞧得起他的级别(哈哈,大将军不杀无名之辈何其相似!)。


两个大师都喜欢骂人的,不过柏杨喜欢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如《丑陋的中国人》,所以得罪人多;李敖则喜欢点杀,指名道姓的骂阵,还要数出一二三的论据来,弄得被骂的人哭笑不得,旁边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好不过瘾。(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但他的离去,却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

休言文人相轻,据说俩人也曾交好,毕竟同道中人所好相同,也都因针贬时弊坐牢。柏杨入狱时,还托李敖照顾家小。至于后来交恶,大约李敖为人风流,少不了好事者的捕风捉影,柏杨爱妻疑心其行为不端,还是因李敖对女性的吸引力太大,不放心总不免揣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不过坊间的流言,不足为信。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柏杨I坐牢近十年,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年表》等三部史学书稿。

但是有人以为柏杨出狱后,失其锋芒变得含糊了令李敖失望,才应是李敖向他开炮的深层次原因。学术之争本无道德之议,仅管李敖深谙吸引媒体和吃瓜群众的心理,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瞧不起柏杨,所言之不足,倒也在理。

李敖曾说: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才是对的。敌人要从宽认定;朋友要从严录取。

李敖专门写了本书,批评《资治通鉴柏杨白话》。李敖言其主观性太强:比如关于唐代宗寻睿真皇后的弑母论,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其中文水平不够,以现代官位代古人官职,把大司农译成农林部长等。

柏杨版的《资治通鉴》没读过,不过真如李敖所指,的确不妥。《国史大纲》亦如此,想来学界对柏杨的评价也与钱穆版相去甚远。


对于说曾火爆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李敖认为持双重标准“中国人飞机延误了,不去争吵认为是不争权利,外国人则是高素质”,“中国人飞机延误了,不去争吵认为是不争权利,外国人则是高素质”之类皆是,观点重复如泼妇骂街,情绪化泛滥妄自菲薄之弊病,的确属实。很多当年"愤青”奉为圭臬的金句,二十年后再读,早已不是当年的爽快味。

虽然二人都推崇胡适蔡元培的中庸,谦谦君子之学者风度,李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被媒体塑造为敢于挑战权威的英雄。同样柏杨作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的学者,挑战权威,论婚姻交友,世态人生,典故佳句信手捻来。

说到柏杨的,"一个中国人一条龙,可十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却是一条虫!"许多人印象深刻,但若论二人的关系,这一句倒再妙不过了:

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语"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儿,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首先强调一点,李敖瞧不起的人太多,他能瞧得上的人太少。而且随着他的年龄变大,他看得上的人不断减少,比如他年轻时是很仰慕胡适的,但年纪大了以后又批评胡适下半生没有作为,跟着国民党瞎混。如果说他一辈子真正看得上哪一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照镜子”,其眼界之高由此可见。

至于柏杨为何被李敖看不起,两人为何从惺惺相惜到闹僵变仇人,起因应该是他和柏杨入狱时的老婆艾玫的绯闻。女人最容易让男人之间产生嫌隙,比如三国时董卓和吕布就因为貂蝉而反目成仇。

但根据李敖的一贯行事作风来看,他的确可能是冤枉的。他对自己的隐私一向是毫无遮蔽大胆坦露,他在自己的书中详细写过和他有过关系的所有女人,包括去声色场所做“社会调查研究”经历过的女人。



李敖虽然风流但绝不下流,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和做派,朋友妻子应该不会染指,而且他也多次强调过他对女人的品味,“瘦高白秀幼”,少一条就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柏杨老婆应该并不是他的菜。

而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柏杨坐牢受到了很大打击,出来后不再像之前那么犀利,对李敖对他的帮助只字不提,反而写文章称颂感谢国民党高官。这是李敖最难接受的。李敖一辈子最痛恨国民党,凡是为国民党说话的都是他的敌人。柏杨后来的行为对于李敖来说等于是背叛,不能容忍。

所以李敖和柏杨闹掰,起初是因为女人心生芥蒂,后来是因为政治理念。李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气宇轩昂的一生,绝不妥协的一生。在他眼里,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自己却忘恩负义还当了投降派,人品学问都有问题,必然被他看不起。


十豆么


这事儿得从李敖的性格说起,不说李敖看不看得起柏杨,先问一句:李敖这一生,看得起过谁?



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第一、第二、第三: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在写作方面给自己的定位。

我从来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话——我会照镜子。

这是李敖在品性方面给自己的定位。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这是他在节目中,对自己能力的定位。

如此狂傲的李敖,当世之下,没有一个人是让他放在眼里的。看不上柏杨,那就更正常了。



再来看李敖和柏杨之间的纠葛。

据说柏杨被下狱之前,曾找李敖讨教坐牢经验,而李敖也很仗义,会同柏杨的妻子,想办法营救柏杨。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李敖的风流品性,让柏杨很不放心,总是觉得李敖给他戴了绿帽子……两人因此反目成仇。

后来,柏杨对李落井下石,而李频频大揭柏杨老底。


同样说话不留情面的两个厉害角色,谁也没有放过谁。



李敖因此对柏杨颇为记恨,当然,几乎所以招惹过李敖的人,都成功的被李敖记恨过,比如前妻胡茵梦。

现在两个人都魂归九泉之下,不知道阎王爷那里又是怎样一个热闹光景了😄


舒遅


李敖历来争议性很大,文学痞子,有文化的流氓!甚至文学大师,个人很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本人不喜欢他的痞性文字风格!

很多贬低柏杨先生的回答,简直都是典型的无理辨三分!毫不客气的说:柏杨先生就是说你们这些人的!狡辩也是国人的劣根性!

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必是劣等民族!……于是有了鸦片战争,有了八国联军、有了抗日战争!

非要拿出爱国、不爱国来评说,写国人好就是爱国,反之就是卖国?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这些屁民没有人能像鲁迅、柏杨先生他们有那么强烈的家国情怀,民族情节!

他们写这些文章,是带着唤醒国民愚昧的心态!

好多无知无畏的喷子说他崇洋媚外,我想问问你看过多少他们的作品,鲁迅一本《阿Q正传》何其犀利,柏杨不但有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一部摞起来半米高的《柏杨评资治通鉴》就已经著作等身了,还要你们来喷?真是无知者无畏!

不说历史,就是现在发生的事 ,看看新闻,前些年去日本抢马桶盖,飞机晚点大闹机场,高铁霸座等等,还有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长生疫苗!真让人恨的牙根疼!

到他国旅游,个个都是土豪、是大金主,大把购物消费,尽然也不被他国待见,有的甚至不欢迎中国人,为何?素质!素质!素质……

以今天国人的素质,柏杨先生还是说的太含蓄了!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还有个大思想家罗素,在中国一段时间后,回去写书评论中国人的贪婪、狡诈……

不管鲁迅也好、柏杨也好!没有一个不是有深深家国情怀,民族情节的文学大师!

他们对国人恨铁不成钢的悲哀,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强烈!他们的以笔做刀是想唤醒国人的愚昧……是想让我们站着,不要奴性惯了跪着……

还是鲁迅哪句话: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他们是骂之越深,爱之越切!



英雄本色无怨无悔


《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是中国台湾作家柏杨,该书1985年于中国台湾出版,当年便被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但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人觉得柏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缺点与不足,但也有人大呼:“柏杨,你凭什么骂中国人?”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说了什么

“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事业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收集的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

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作者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子子孙孙受感染,不能痊愈。这也是全书核心及全部内容。

在本书中,柏杨先生对于中国人的“丑陋”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对于权势的极度崇拜。具体表现为:

1、 缺乏是非标准与道德观念,喜欢和稀泥,只有功利标准。

2、 人与人之间只有敬畏,很少有爱。

3、 奴性过强,缺乏自尊。

4、 “官瘾”非常大,势利眼。

5、 缺乏平等观念,等级观念太强。

6、 缺乏原则性,见风使舵,见好就收。

7、 缺少法制观念。

二、极度自私。具体表现为:

1、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一切以自身利益出发。

2、 缺乏公德心。

3、 主观理念很强,情绪化严重。

4、 喜欢窝里斗,不团结。

5、 死不认错,缺乏自省精神。

三、极度保守。具体表现为:

1、 不愿尝试与创新,喜欢墨守陈规。

2、 缺乏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喜欢明哲保身。

3、 缺乏独立思考精神。

4、 缺少“敢想敢做”的灵性。

除了以上三大块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 喜欢讲空话,大话,假话,毒话。

2、 缺乏包容性,心胸狭隘。

3、 形式主义化,缺乏务实精神。“面子工程”(情面、体面、场面)

4、 缺乏认真精神,做事马虎,“差不多”。

5、 中国文化的“人格分裂”,说一套,做一套。

6、 易自我膨胀,自满、自我陶醉。

7、 淡漠、冷酷、猜忌、残忍。

8、 人与人之间相互仇视,互相打压。

9、 生活习惯“脏乱差”。

这样的指责当然非常犀利,让很多中国人愤怒,说柏杨是“把世界历史的丑陋,说成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特色的丑陋,再论证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这种人类似白痴。”

柏杨将中国人丑陋之根源归于儒家文化,对于这点我是持保留态度。诚然,儒学的发展有其必然的弊端和内在的垢病,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它的积极深远的历史作用。尽管后世的一些腐儒将其衍生为强化君权,附权庸贵的思想枷锁,我们仍当更理性地去看待,把所有责任推给儒家我觉得略欠妥当。

柏杨

李敖批评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就是他自己

1965年李敖和柏杨初次相识,李敖30岁,柏杨45岁。在外人看来,这两人经历很相似,都喜欢骂人,都坐牢过,本应该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柏杨入狱后,李敖还一直尝试帮助他,展开“营救”工作。 但柏杨出狱后一切都变了,他怀疑自己在牢狱中的十年,妻子与李敖有不正当关系。但李敖这次十分愤怒,说:“柏杨也许可以怀疑我李敖的道德标准,但不可以怀疑我李敖的审美标准——艾玫许多人觉得她很漂亮,但根本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这之后两人反目成仇。

李敖这么批评柏杨的新书《丑陋的中国人》:

我认为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谴责。他把丑陋加诸所有的中国人,似乎很有勇气,引起外国记者的喝彩,但......他明知谁是丑陋的中国人,雅不欲实指而已。”这种作者不敢实指有名有姓的丑陋中国人,却泛指所有的中国人都丑陋,用来替他的怯懦垫背,这种行径所显示的,岂不正是最大的丑陋?原来“丑陋的中国人”非他,就是他作者自己!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讨厌柏杨,也许是他们从书中看到自己,暴跳如雷,而非有勇气承认改过。李敖批评柏杨,更多的是根据政治立场,而非针对柏杨这个人。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揭露的很多现象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很多都已经深入文化的骨髓,成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已经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了。不过我们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少现象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好转。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视而不见,而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一个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首先必须做到不断地检点自己,完善自己,改正自己。


一往文学


柏杨这个人我不做评价

我只说《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

无论这本书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写,我对这个书名就十分排斥。

中国人认为自谦、自省、自我批评是一种美德。

但不是自贬!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味道就变了!

比如你烧了一道菜,很美味。

你谦虚的说“献丑了”无妨

或者你说“技艺拙劣,勉强对付一口”虽然有点过,但也算蛮强。

但如果你说“我做的菜和狗屎一样难吃”这就有点过了....这种不客观的过分谦虚其实是另一种极端“自贬”说白一些,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这是一种看似理性,其实是极度片面与主观的感性认识。

他已经超出了自我批评、自省应有范畴。

可笑的事,很多人还把他看成一种文人情操。

这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气节的诋毁。

二、文中内容我不想断章取义,我只想说如果10年前我看到这本书,在我心智不诚实的心灵里,对于中国人更多是负面的情绪,甚至是瞧不起。这就是这本书的“文毒”。

我摘录其中几句经典:

1、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只要你给我官做,你干啥我都赞成

2、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3、掌握权柄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他就永远没有错误。

4、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绩。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一个人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发烧。

5、中国人认为要忍让,这是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来使自己心理平衡!很少中国人敢据理力争。

.................

第一,你只拿中国人的缺点去诠释整个人类这个物种底层人性的阴暗面,进而说明中国人丑陋—如同写一本书《中国男人、女人喜欢手淫》一般,客观在哪里?

第二,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您那历史某一个阶段去评价中国人,给中国人定性,这是极度可笑的—如同今天美国人说自己是自由民主的代表,那么当年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抢夺人家地盘时,也是为了自由民主?一个自信的民族不需过度标榜自己,当更不应过度贬低自己,特别是只截取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片段,就以偏概全、错误的认为你看见了全貌。

第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要看当时的具体环境与情况,比如隐忍、明哲保身、说话声音大此类特征,必然有其负面,同样有其积极的一面,你却只但说一面,进而说明中国人不堪的一面。这不应该是一个学者、大家的风范。

一句话,有才无用............


醉卧云巅笑人间


不能说李敖完全是理想主义者,但其所谓确实有完美主义者倾向。所以一生看谁都有缺点。

最近李敖大师去世,之前没有太多关注过他,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台湾的,直到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才重又上网搜索他的生平,看了很多关于他的视频。

我今天在这里借着你这个题目必须跟读者和观众们讲清楚我理解的李敖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他是一个孩子,即便70多岁在北京的那几场演讲您都能看出他笑的是多么真和感染力,世界在他眼中就应该是按照他想到的那样运行的,他在台湾批判国民政府,并不惜做大牢,为了心目中的世界奔走相告。这一点就引出第二条了,

第二条就是,他是一个战士,让人钦佩的战士。这体现在他一直以来为追求自由、民主做的一系列斗争。但我想对李大师说:世界怎么可能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运行,人又有几个是完美的。我们不是乔布斯所以我们主宰不了苹果的命运,同时我们不是李敖,做不出他那些经天纬地的决策和斗争精神。

人来到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李敖走了,他的使命也完成啦!


低调如我


李敖看不起柏杨,说他懦弱。

单就《丑陋的中国人》这一本书来说,李敖就说你柏杨知道谁丑陋,谁混蛋,你却不敢骂,你只敢骂集体的中国人来博个眼球,用这种安全的方法保自己。反观李敖在当时的台湾,看谁不爽就骂谁,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自己写的书一本又一本被查禁,他却还是万千人吾往矣的精神。

李敖看不起柏杨,还因为他没骨气。

柏杨当年遭受打击,被送入监狱,被殴打,被辱骂,还差点被枪毙。等他老年,当年那些迫害过的一些人来和解,柏杨竟然原谅了,还和他们握手拍照。

柏杨的理由是他们悔改了。

李敖说呸,他们悔改个屁,他们只是看风头不对了,大势已去,这才要悔改,如果让他们在位置上待下去,他们才不会悔改。

李敖像鲁迅一样,不妥协不悔改,一个也不原谅。

其实柏杨是个在监狱里被当时的台湾当局教育好了的人,他被削掉了锋芒,成为了一个妥协的人。

柏杨还小心眼,在他住监狱的时候,李敖奔走呼吁,柏杨出狱之后竟然怀疑李敖和自己妻子有染。

气的李敖大骂:你可以不信任我的人品,但你不能怀疑我的审美能力。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