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险的自己买了一堆保险,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我是保险从业者,根据自己需求配置保险如下

重疾险:

20万不带寿险责任终身保障
30万带寿险责任终身保障
50万定期保障至70周岁
50万一年期

重疾险总保费大约一年1万5,终身带寿险保障是我过生后的一点馈赠,终身保障50万作为老年失能风险后的保障,以后经济再宽裕点会继续加保。定期保障至70周岁的保障是针对50-60这个易癌年龄段的补充,老年以后若得重疾恢复能力已经太差,考虑到护理费用的支出。一年期的产品在年轻时候最便宜,有效补充因为重疾导致的收入损失。

医疗险:

中端医疗保险乐健一生,今年续保以后升级到80万住院和1万门诊,目前年保费1830,合理必须的就诊全额报销包括感冒发烧。说一句真心话,因为有了这款产品的保障,进医院都有底气了,完全改变了我的就医观念,再也不给自己乱吃OTC药物,对医生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

寿险

定期保障30年,保额100万,年交860,以防万一在家庭最需要我的时候出现不幸,留给父母和小家的一点安慰。


经纪人Gerry630


说说我身边的人吧!16 年我们的大姑姐被保险公司叫去洗了脑,给全家买了一大堆,包括我老公。第二年她就把所有的保险退了,因为加起来差不多两万,承受不起。我老公的一直到今年才没有交。前几天打开合同大概看了一下,感觉没有必要再交下去了,一年3400交二十年,这期间如果按照合同上面生病给赔付10万块,合同上的病基本都是治不好的年老病。合着我20年交6.8万,如果给赔付的话也是我自己本金加利息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也买了保险,刚好今年住院,医保报完之后剩下的给了保险公司,结果一分也没有赔付,理由是没按保险合同上的病生拒赔。最后医保报剩下的上报给村委会,村委会一个月后打来电话全部报销。所有还是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风儿vlog


这个我说真实经历吧,我外甥媳妇去保险公司上班了,外甥媳妇就是我老公亲姐姐的儿媳妇,刚上班那会好积极,保险公司洗脑了,先让自已家人买,我老公姐姐没钱,天天生气,没办法我姐姐借钱给我姐夫买了一份保险,这才停止吵闹,再开始就是来我家,外甥媳天天来我家让买保险,我老公就一个姐一个妹怕姐姐在中间不好过,就说没钱买想打发他,没想他愿意垫付,话都说到这份上,没办法老公让给我买一份,当时刷的信用卡,我外甥媳妇把亲戚拉了一遍,外边没卖出一份,干了半年没业绩干不下去了,就辞职了,后来我姐夫再没买第二年,我也就买了一年,我们一共亏了快一万,我外甥媳妇半年也没挣一万,自已亲戚先亏,保险都是亏的业务员亲戚,要不保险业务员天天招工,只要招到工就赚钱啦!


棚户区三宝妈幸福生活


做为过来人回答一下,自己曾经做代理人时也买过一堆保险,后来看透了保险公司一味支持拉人头晋升的模式后,果断的离职做了一名自由经纪人,做代理人时的保单基本全退完了。当时退保时我拿着六份保险合同,都觉得自己“学费”交的有点多了,但是,接下来我却看到了一位小伙子抱了30多本保险合同来退保......


只要做过半年以上传统保险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自杀件,自残件,为了保住等级和荣誉,为了晋升,比比皆是。但是也不只是有退保这一种结果。

总结一下:


第一、大多数:买了一堆小额件,流失的时候退保,损失了大部分的保费

这种多为代理人自保件,险种多为小额的分红型,两全型,一旦脱落就会退保,当然也会损失大部分的保费;



第二、小部分:买了一堆保险,发展的不错,继续交;

这就是比较早期的代理人或者能力异常突出的代理人,为了团队,晋升,大量的自买,随着收入的提高,就当自己的强制储蓄了,这种险种多为年金保险。


第三,极少数: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剧,买了一堆保险,结果真出事儿了,出险了。


相信做的时间长的保险朋友,肯定会发现公司有些超大额理赔案例赔付金额很高而且涉及赔付的险种会多的离谱,基本同时有这两个特点的理赔案例都是保险从业人员。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反向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肯定还有其他的结果,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我是化险为易,多年保险狗,带你走出保险套路!

化险为易


我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就在保险公司待过几年,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于来应聘的人都从不拒绝,为什么呢,是因为不管你是谁,都有朋友,即使你卖不出去保险,也给身边的朋友讲了保险理念,以后可能会买,即使你卖不出去保险,可能业务员自己也会买一堆保险。

那么很多来面试的业务员经济能力很差,本来就没什么钱,之后在保险公司为冲业绩,为转正,为冲主管,不是为自己健康而买的一堆保险,不管离职还是没离职,最后都有可能没钱续费,而退保。

我其实以前也买过保险,最后也退了,当你经济能力不行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保险应该买,但不能盲目的买,当你有能力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买,也不能说明不明白就盲目的去买。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保险里面有一款在银行里面卖的理财型保险,这是保险产品的一种,一般在中小银行里都有很多销售员,特别是一些老人,去存钱的时候,在不明白的时候就把钱存在保险公司,然后取钱的时候取不出来,造成很多的一些麻烦。所以买保险产品,自己一定要懂,要明白他的条款,不然以后可能会责怪业务员,责怪保险公司。


总结:保险业务员如果不是为自己的刚需,盲目买的保险,最后结果都是退保,如果是客户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结果可能也是退保,甚至是不愉快。


支付这些事儿


我家买了4份保险真后悔。给你们算一下我买的那份,每年大概3700x15年交的费。生病意外最高赔10万。经后钱根本不值价。我买保险五年。我买保险时县里房价大概4700每平方米。现在房价7000多每平方根。千万别买保险套路。买保险不如存钱,打比方每年买4000你存十年加利息你有事也可以取出用。千万别买保险,买了你会后的。我交5.5万最多生病意外险陪十万。生病陪十万都不值钱钱扁值。买保险交了钱不会退,只能前进继续买。作为我买了保险后悔跟大家分享。


用户3064217154310


大家好,我是希财君,说一个我朋友的故事吧!

最近,朋友离职后,找了很久的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于是就去做了保险。

自从朋友做了保险后,我们这些人都笑她被洗脑了。不管何时何地,都在说保险的各种各种好。而且各种朋友圈都被霸屏。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吃饭,整个饭间说的最多的就是某某某看了她的朋友圈,买了什么什么的保险。 而且一问下来,几乎想买的都是亲戚朋友,其他成交的几乎没人。

她自己也给老公买了保险,接下来打算给自己买,以及给家人买。

虽然目前还没有成交,也没赚到啥钱,不过自己买保险,还是买了一堆。


希财网


不管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真的因为确实觉得产品好才买,身边做保险的基本都是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一堆保险,不仅如此,还大力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买。这样做的后果是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

首先,盲目购买,保费超出自身负担水平

我之前写过闺蜜家的案例,她月入8千,家庭年缴保费4万。因为人情和自己后来也兼职做保险需要业绩的缘故,她给家里人买了不少保险。每次看到合适的就觉得应该买一份,并未统计到底买了多少,直到想要换工作了又觉得自己余粮不多找我商量才在我的提醒下好好梳理一遍买过的各种保险。

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吓一跳,居然年缴保费4万,占到了年支出很大的一部分,导致这几年没什么结余,如今想换工作了才发觉兜里空空。

其次,不做精简,虽为保险但并“保险”

上周下班地铁上跟同事闲聊正好说到保险的问题,我问她家里都配置了什么保险,她说具体不清楚,都是身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公公在操持。

她说感觉保险没什么用,虽然时常听公公说起买了各种保险,但之前家里小孩生病住院以及老奶奶意外摔倒骨折也都没报销上。

这种情况多半是没配置对保险,需要保障的时候,保险没起到保障作用。

再次,热心推销,惹得一众亲朋好友烦心

我在老家的同学前阵子还跟我抱怨,姑姐入了保险的坑,不管去哪家亲戚都要使劲儿游说别人购买她推荐的保险。一开始别人还只是嘴上呵呵转移话题,后来见她上门就怕。

她老公禁不住自己亲姐姐推销,已经买了几份保险了,但她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这些保险产品性价比不高,碍于老公的面子,她也不好说什么,心里对姑姐还是有意见的。

关于保险,若不是钻研的比较深,真不建议给自己和家人乱买,更不建议随意给他人推荐,你可能会赚到一笔小小的佣金,但损失的可能是未来很多年要交的保费,以及别人对你的好感和信任。


奋斗的咖啡豆


保险公司之所以不停地招聘员工,实际是在招聘客户。每个进入保险公司的人,为了尽快做出业绩,往往会给自己和家人买上一堆保险。


保险从业者能坚持下来并不容易,除非人脉比较广,有钱的亲戚朋友多,或者是特别勤奋努力还会想办法的那种,多数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在保险公司的时候一开始自己买保险有提成,看起来便宜很多,能省40%左右,但是提成不是一直有的,一般三年左右也就没有了,但是很多保险的缴费周期往往十年以上。


保险从业者自己买了一堆保险,有时候还给家人买上一堆保险,看起来增加了保障,但是用不上的时候看不出好处,每年大笔的保费却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重疾险一年几千元,孩子的万能险或者分红险动辄万八千元一年,买上几份保险一年的保费就要两三万元。如果家庭收入高,每年拿出几万元交保费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收入不高,工作又不稳定,退保几乎是必然选择。


一位邻居曾经做过一段时间保险,不到一年的时间,给家人买了一堆保险。后来保险难做,业绩不达标没底薪,邻居就不做了,但是保费还要继续交。一年几万元的保费,还要还房贷,还要养车,虽然家庭收入不错,也是不小的负担。几年保费交下来,十来万元已经进去了,退保的话会损失大半,不退的话还得交更多,十分纠结。


保险公司招聘员工进去,都会有一个洗脑的流程,经常培训开会,大讲保险的好处。几个月下来,身处那样的环境,加上业绩考核压力,想做保险赚钱的人基本都会掏钱自己买保险。正是保险公司源源不断的招聘,使得业绩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客户入瓮。


不要说普通人搞不清保险条款的优劣,即使保险从业者也未必真正清楚一份合同的所有条款。保险本来就是一个概率游戏,保险公司稳赚不赔,超低的理赔率才是保险公司盈利的关键。


对于买了一堆保险的人来说,最终选择退保的一定是多数,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会留一两份性价比相对较高较实用的,能够全部留着一直交下去的比例极低。


财智成功


我是保险从业者。

我目前的保险。

1.定期寿险200万

2.重疾险50万

3.癌症重疾险100万

4.百万医疗险1份

5.综合意外险250万

6.自驾车意外险150万

算是自己买了一堆的产品。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我是基于自己实际情况,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明白保险的功用,也知晓自己的需求,所购买的保险也是基于自己实际情况而配置。

或许有些业务员是因为业绩不足,为了保号然后买的自购件,我们业内俗称自杀件,即为了业绩自己给自己买保险充当业绩。这种情况多见于主体公司,有业绩考核、保级等要求。

从两个方面说,有一些的确是不具备购买大量保险条件,因为需要业绩而不断的在自购,保险的收入远远低于支出的保费,为了主管画的年薪百万的大饼,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大,这种情况是实际存在的。

另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因为这种原因购买,恰好发生风险,结果是成为保险的收益者。

但是,我认为大多数的业务员,都是基于了解保险,认同保险,并且是在自己的需求基础上购买保险的,也只有这样,才更有理由和底气给他人推荐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