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写“钩”真的笔笔精彩吗?

宋晓培


钩画书法当中最基本的形态,有横向、纵向、斜向和曲转钩等。钩画在字中能起到顾盼、联系和灵动等作用。

元代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也是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二王书风的坚决捍卫者与传承人,不敢说在他笔下就笔笔精彩,没有败笔,但可以说赵孟頫笔下的“钩”画整体水平都很高,达到了相当水准。下面就举例来看:


一、赵孟頫横钩

赵孟頫横钩起笔承上笔之势作横,提笔向右下顿笔,略回收后蓄势向左下出钩。作横、顿笔、回收适度,转角方中带圆,刚柔相济。

1、楷书如《元 · 赵孟頫 · 仇锷墓志铭》“堂”字:


2、行书如《元 · 赵孟頫 · 后赤壁赋》“寂”字:


二、赵孟頫竖钩

赵孟頫竖钩写法,行笔作竖时,中部微向左挺腹,使竖画骨力挺拔。行至出钩处时,驻笔后微向左下跑笔,以蓄势增加出钩的反弹力,在蓄势后略回收,以45度角审势弹出笔锋。

1、行书如《元 · 赵孟頫 · 仇锷墓志铭》“村”字:

2、楷书如《元 · 赵孟頫 · 胆巴碑》“永”字:



三、赵孟頫卧钩

赵孟頫卧钩写法,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呈弧形行笔,速度由快到慢,力量由小到大,到尾端处驻笔,蓄势回抱出钩,力量送至笔端。

1、楷书如《元 · 赵孟頫 · 仇锷墓志铭》“志”字:


2、行书如《元 · 赵孟頫 · 杜甫秋兴诗》“气”字:


以上为赵孟頫楷书、行书中的三种“钩”的书写技巧。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赵孟頫写那一种“钩”,都是一笔而成,气韵十足。现在有一些人写钩画,通过分解笔画,反复“描”的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颜柳欧赵四大家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赵孟頫真草隶篆、绘画、诗文样样精到。尤其是赵孟頫进入中老年后笔意老辣而又朴拙,应该是笔笔出彩。


青檀秋色


笔笔精彩,应该不太可能。但是否精彩,还要结合整个作品来考量。有时候,一个单独看并不“精彩”的钩,结合到上下文,却是精彩的。而一个非常标准的钩,放到整个作品中,有时候却破坏了行气。所以,书法主要讲究的先是整体的气息,然后才是笔画。个人拙见,不吝赐教。


书艺课堂


这个钩其实就是一个正常的“钩”

他是怎么出来的呢?

我简单画了一下,因为没墨,就用墨底子沾点水。

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笔锋”的变化。

第一步首先是“竖”

竖有一个“弯”的部分,是笔向右下发力出现的。

为的就是一会写“钩”,起蓄力作用。

竖下行时笔锋的状态,当然,我这个太夸张了,按的力有点大。拍照的时候左手拿手机,所以笔锋压的匾了一点,其实没这么大,这个要注意。

驻笔向左出。

向左上行。

要注意的有三点。

有两点是“角”,一点是圆。

这个钩,里边书圆的,外边是“方”的,出现角了。

角有两个,圆圈里是笔锋停下时形成的。

横线处是因为竖直的笔锋挑起而形成的。

这就是说明赵孟頫驻笔的时候往下“错”了一下,然后提笔挑钩。

这个细微的动作,在行书表现的并不明显。

看这个“寺”

在赵孟頫中年以后的楷书里,这种笔法非常常见。

但是并不是笔笔都这样写,比如上边“敢”就没“错”笔。

这是变化。

行书速度快,所以小动作初学者难发现。

在楷书中这种动作就多了。

所以这个不能直接就“抹”一下就挑钩。

这个动作其实证明了赵孟頫取法唐楷,只不过初学时不注意罢了。

如果对大家有帮助,可以点一下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