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密码(3):夺魂金蒲城

  西汉在西域屯田,首先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台、渠犁开始,然后逐渐北移,到了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渗透到吐鲁番盆地,处在匈奴与汉军夹缝中的车师国不得不向汉军投降,也就在这一年,车师趁势灭掉了山北的金附国,此后车师也分为前后两部,后部就在如今的泉子街一带。汉军接着向天山北渗透,在金附群落遗址上修筑了金蒲城,也就是金满城。从西汉中期到东汉,金蒲城是汉朝戊校尉(有时称戊己校尉)的驻地,它不仅是汉军抵御匈奴的前哨,而且也是管理和监控车师后部的机构所在地,还是天山北汉军屯田的指挥部。

  东汉时,驻守金蒲城的一位将军在此与北匈奴发生激烈的争夺战,让匈奴闻风丧胆,这使得金蒲城青史留名。这位将军就是耿恭。

  耿氏家族是东汉赫赫有名的家族,与东汉相始终。耿恭的伯父耿弇是东汉的开国名将,父亲耿广在兄弟6人中排行老四。耿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成为孤儿,但他受家族的影响,身上激荡着英雄血,“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后汉书》卷十九)。

  西汉末年,由于王莽随意改变已经附属于汉王朝的匈奴以及西域部族君王名号,遭到了匈奴以及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又重新控制了西域,车师前后两部都投降了匈奴。东汉成立后无暇顾及西域,到汉明帝时期,东汉国力逐渐恢复,而这时的匈奴又再次分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北匈奴不时骚扰汉边境,尤其是西北边境一带的城堡白天都不敢开城门。为了联络乌孙,再次断匈奴右臂,东汉几路出击,开始迅猛的反击。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春,班超出使西域,很快控制了鄯善,塔里木盆地,诸国相继归附,“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资治通鉴》四十五卷)而在天山北,耿恭驻守的金蒲城成为抵抗北匈奴南侵的一个坚强堡垒。

  永平十七年十一月,司马耿恭随“奉车都尉窦固、附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击西域”,车师前后部相继归附东汉,汉军主力班师,东汉“复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资治通鉴》四十五卷)

  耿恭进驻金蒲城后,立即采取了断匈奴右臂的行动,派人向乌孙送去汉朝文书,宣示汉朝威德,乌孙国人看到大汉又重返西域,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国王立即派使者并献上名马,愿意送儿子到京师做人质表示归属,耿恭派使者带上金帛以迎接入侍京城的乌孙王子。

  北匈奴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进行了反扑。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进攻车师,耿恭派遣司马领兵三百人去援救,半路上遇到众多匈奴骑兵,结果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北匈奴于是打败了车师后部,并杀死了后王安得,接着开始进攻金蒲城。

  本来金蒲城的汉军也就数百人,而且援救车师的三百人已经阵亡,这时城中兵力更少了,形势非常危急。耿恭利用匈奴的迷信心理,决定以智取胜。他用毒药涂抹到箭头上,警告匈奴人说:“汉家箭很神奇,中箭者的疮口一定会有异常变化。”匈奴士兵一看中箭者的疮口果然像烧烂一样,大惊失色。恰在这时,突然狂风暴雨,耿恭抓住时机,乘着暴风雨进行反攻,杀伤甚众。匈奴人失魂落魄,相互说道:“汉兵有神力,太可怕了!”于是仓皇撤退。(《后汉书》卷十九)

  阳春三月,一般不会有暴风雨,但金蒲城在天山北坡的前山地带,气候变化无常,耿恭一定是观察到了天象的变化,预测到会有异常天气出现,于是出奇计打败了匈奴。试想本来艳阳高照,突然风雨如磐,气温骤降,汉军奋勇呐喊厮杀,那场面一定恐怖怪异。更何况,金蒲城西侧是湍急的河流,东侧是沼泽,真个是易守难攻啊!

  难怪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说,遇到像班超与耿恭这样的对手,匈奴人才算真正被降服了。(新疆资深媒体人:李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