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察合台语,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察合台语,是指从中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中亚地区一种语言。曾普遍应用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领地察合台汗国而得名。察合台语直到19世纪末,是维吾尔、乌兹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


曾经的察合台语,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新城发展

察合台语,成吉思汗(1162~1227)的次子察合台(?~ 1242)建立的汗国,始用于重建其汗国的察合台后裔都瓦汗时期(1274~1306)。

语文学上指察合台汗国的维吾尔人及蒙古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在帖木儿(Timūr-i-lang 1336~1405 )统治时期得到发展,并在相当程度上作为其汗国交际语基础的文学语言。察合台文即察合台语的书面形式。


曾经的察合台语,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内容

察合台文采用阿拉伯字母,共有28~32个字母。有的字母专用于拼写阿拉伯语-波斯语源的词。词中的元音往往省略不写出。

有些辅音用发音近似重复的2~4个阿拉伯字母拼写,有个别的双字母及清浊音混用字母,有几个元音用同一个字母(单字母或双字母)表示,或一个字母在不同音节中既表示元音又表示辅音的观象。

有些辅音字母在阿拉伯文中发音近似,字形不同,但在察合台文中发音相同。除字母外,还有辅助符号。字母分词首、词中、词末、单独等形式。从右至左横书。阿拉伯 -波斯语源的词,依阿拉伯 -波斯文正字法拼写。

一部分维吾尔语固有词受阿拉伯—波斯文正字法及回鹘文书写传统影响,其音节仅由辅音字母构成。

词干与某些后缀不连写,正字法遵循形态学原则。察合台文具有超方言的性质。其作品在历史上从小亚细亚直至阿尔泰、印度(莫卧儿王朝)使用突厥语的民族中广为流传。

察合台文献,除较晚的铅印本外,多用阿拉伯字母的"纳斯塔利克体"(正体字)传抄。现代维吾尔文是察合台文的延续。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Chagatai Khanate)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统治。


曾经的察合台语,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察合台汗国于14世纪中叶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


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汗统结束。


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


曾经的察合台语,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