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渥巴锡的归宿及其后裔


渥巴锡的归宿及其后裔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的奴役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的率领下,33000户169000多人,离开生活了140多年的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地区,举部东归。历时8个月,行程万里,于1771年6月底回到祖国,剩下10000多户80000多人,完成了近代世界民族最后一次大迁徙。清政府对他们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随同土尔扈特部回来的还有:在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时逃往伏尔加河地区的原土尔扈特部舍楞一支(是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察齐的后裔),后被称作新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贡格一支,被称作新和硕特部,渥巴锡(是和鄂尔勒克的后裔)一支则被称作旧土尔扈特部。

1771年9月13日,清政府一次封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落首领王公台吉为汗、王、贝勒、贝子、辅国公、札萨克等42名,次月又将个别王公爵位进行调整,最后确定。

渥巴锡封为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卓里克图汗(1774年去世);

策伯克多尔济封为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布延图亲王;

舍楞封为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部落弻里克图郡王;

巴木巴尔封为毕锡酹勒尔图郡王;贝勒2名:和硕特台吉贡格(巴启色特启勒图和硕特部落土谢图贝勒)、旧土尔扈特台吉默门图(济尔噶朗贝勒);

贝子5名:和硕特台吉雅兰丕勒(阿睦尔聆贵贝子),旧土尔扈特台吉额默根乌巴什(巴雅尔图贝子)、旺丹(鄂勒哲依贝子)、其布腾(伊特格勒贝子),新土尔扈特台吉沙喇扣肯(乌察喇勒图贝子);辅国公1名:旧土尔扈特台吉拜吉湖;

札萨克一等台吉2名:和硕特台吉吉诺海、旧土尔扈特台吉伯尔哈什哈;另封新旧土尔扈特、和硕特闲散一等台吉9名、二等台吉9名、三等台吉3名、四等台吉8名。以上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札萨克台吉、辅国公均世袭罔替。“内外札萨克及闲散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塔布囊等准其将长子预保报部给予加衔,以备将来袭爵,其汗、亲王之子授为公品级头等台吉,郡王、贝勒之子授为头等台吉,贝子、公之子授为二等台吉,札萨克之子授为三等台吉均于ú渴庇刹孔嘤栌Φ闷芳丁?amp;rdquo;汗岁俸银2500两、绸缎40匹;亲王岁俸银2000两、绸缎25匹;郡王岁俸银1200两、绸缎15匹;贝勒岁俸银800两、绸缎13匹;

贝子岁俸银500两、绸缎10匹;镇国公岁俸银300两、绸缎9匹;辅国公岁俸银200两、绸缎7匹;札萨克台吉、塔布囊岁俸银100两、绸缎4匹。除此还按爵位高低领有额定的人丁“内外札萨克汗、亲王给随丁60名,郡王50名、贝勒40名、贝子35名、公30名、头等台吉塔布囊15名、二等台吉塔布囊12名、三等台吉塔布囊8名、四等台吉4名。”随丁是封建主的家奴。1775年9月(乾隆四十年8月26日),清政府在新旧土尔扈特、和硕特部设盟,任命正副盟长(盟长由台吉以上的贵族担任),“皆将土尔扈特、和硕特台吉等选任盟长、副盟长,编设札萨克、旗分、佐领,铸造印信。”旧土尔扈特为乌纳恩苏珠克图盟,下分南北东西4盟,南路,在喀喇沙尔城以北裕勒都斯草原,设4旗(汗旗、左旗、中旗、右旗)54个苏木13678人;

渥巴锡长子策琳纳木札勒(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卓里克图汗)为盟长,受喀喇沙尔参赞大臣管辖,这就是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来源;北路,在和博克萨里一带,设3旗(北路旗、左旗、右旗)14个苏木11709人,封策伯克多尔济(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北部盟长)为盟长,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归伊犁将军节制,这就是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蒙古族人民的来源;东路,在济尔噶郎河流域(今乌苏市境内)一带,设2旗(右旗、左旗)7个苏木1220户,封巴木巴尔为盟长,属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管辖,归乌鲁木齐都统和伊犁将军节制,这就是今天乌苏市一带蒙古族人民的来源;

西路,在晶河(今精河县)一带,设一旗4个苏木近3000人,封默门图为盟长,隶属伊犁将军节制,这是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温泉一带蒙古人民的来源。

新土尔扈特部舍楞一支,在阿尔泰山布勒罕河(今布尔根河)一带,为青色特启勒图盟,设2旗(新右旗、新左旗)3个苏木,并附新和硕特部1旗1个苏木,共1000余人,舍楞为盟长,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归定边左将军节制,是今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富蕴、青河一带蒙古族人民来源的一部分,其中的新右旗、新左旗3个苏木210户2000余人于1913年8月1日在亲王密什克栋固鲁布(袁世凯于1912年10月晋升)的率领下迁往孚远(今吉木萨尔县)一带游牧。新和硕特部等为巴启色特启勒图盟,附于旧土尔扈特部南路,辖3旗(中路中旗、中路左旗、中路右旗)10个苏木(旗之下掌管基层军事、行政事务、率领兵丁的“佐”,意为“箭”)5174人。

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的蒙古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革命斗争----“三区革命”。1954年7月1日、7月14日、9月6日,分别建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新疆蒙古族地区得到的具体落实和充分实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