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独行客9685698


美国喜欢航行自由,当然是基于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有底气搞一些自由航行,但是显然这种“自由”侵犯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只不过碍于美国的强大,不好和美国撕破脸,大多数时候最多是口头谴责和警告,或者也不敢说什么别的。



美国在强大也是欺软怕硬,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美国不去俄罗斯的原因还是因为俄罗斯并不害怕和美国正面硬刚,他也害怕和俄罗斯的冲突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当然美国和俄罗斯是不可能打起来的,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如果美国把俄罗斯惹急了,肯定会发生一些局部摩擦,会给美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美国和前苏联从二战之后开始就一直在世界上争夺霸权,后来苏联在争霸中败下阵来,成全了美国,而美国也趁机一直扩张势力,逐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虽然现在多个国家也开始崛起,但美国是超级国家,世界局势开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虽然强,但是优势逐渐弱化。

鄂霍次克海的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他可以通过鞑靼海峡直接进入日本海,又可以穿过千岛群岛进入太平洋,被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环绕,但是这里太冷了,常年不同海域都有结冰,结冰期太长,被称为“太平洋冰窖”,而且北方四岛还成为了切断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千岛群岛的利器,距离日本北海道还近,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在这里不那么安全。


其实俄罗斯在周围的岛屿也部署了不少兵力,美国就算心痒难耐也不敢随意去动俄罗斯,有时候俄罗斯做事儿是不太克制的,万一对美国不客气,说他非法闯入把美国舰船给扣了或者打伤了,美国没有任何理由去要回来,这是很尴尬的,到时候再被俄罗斯扣押研究实在得不偿失,归根结底,还是俄罗斯的不确定性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他不敢确定自己闯入鄂霍次克海俄罗斯会有什么反应。


风云一点通


美国喜欢搞航行自由,但是美国人更加清楚,柿子要挑软的捏,俄罗斯虽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海军实力与美国的差距更大,但是只要美国敢挑衅,俄罗斯就一定敢正面回应,绝不退缩。


俄罗斯敢于直接面对挑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一架P-3B反潜巡逻机沿苏联边境侦查,被苏联的苏-27发现,苏-27并没有向挪威巡逻机开火,而是三次逼近,最后一次从P-3B右下方高速飞过,用垂直尾翼将P-3B的发动机割开,两架飞机均受到严重损害,不得不各自返航。

苏联空军强硬面对来犯飞机,从此之后,北约国家的战机轻易不敢挑衅,如果越界,俄罗斯一定要将其击落。

鄂霍次克海位于俄罗斯远东,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俄罗斯领土,东部是堪察加半岛,西部是库页岛,想要进入鄂霍茨克海,美国海军必须穿过千岛群岛,而千岛群岛最南端的四个岛屿,是俄罗斯与日本不断争夺的北方四岛。

千岛群岛形成一条锁链,将整个鄂霍次克海围在中间,鄂霍茨克海也成为俄罗斯的内海,即使美国海军实力雄厚,进入鄂霍茨克海之后,会被周边的俄罗斯军队堵在里面,俄罗斯不惧怕美国,只要美国海军敢进入鄂霍次克海,俄罗斯军队就会围攻美国海军,即使不开火,也会选择用军舰撞击美国军舰,如果美国敢开火,将会被围歼。

美国搞航行自由,主要是在海上交通线上,而鄂霍次克海属于俄罗斯内海,并不在交通线上,美国在鄂霍次克海搞自由航行,与俄罗斯军舰开进美国的五大湖是一样的,都是无法容忍的挑衅行为。加上俄罗斯勇猛,因此美国不会在鄂霍次克海搞什么自由航行。

美国不会在鄂霍茨克海自由航行,但是却会怂恿日本不断索要北方四岛,北方四岛位于北海道北部,千岛群岛最南端,如果北方四岛归属日本,鄂霍茨克海最南端的锁链也就断掉了,美国海军才会有进入鄂霍次克海并安全返航的可能性。



美国不会在鄂霍茨克海搞自由航行,也不会在黑海搞自由航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较量,主要是由手下小弟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代理人战争,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只要有一方派出军队,另一方一定不会,最多提供武器装备,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印证了这一点。


哪些国家是软柿子可以捏,哪些不可以,美国很清楚,所以美国尽管行事嚣张,但是却很少陷入困境。


视野新观


美国搞航行自由,大多是为了挑衅相关国家,说白了就是恶心人,美国军舰往往是溜达一圈就走,并不会采取实质性军事行动,一旦有特殊情况,美国军舰可以随时撤退,而假如,美军军舰进入鄂霍次克海,那么他逃脱的几率几乎为零。


美国连年发动战争,这些年,国力更是大不如从前。就算这样,该国高层仍然以“世界警察”自居,随意干涉他国事务。长此以往,美国必将掀起众怒。届时,别说鄂霍次克海,美军是否有能力搞“航行自由”还犹未可知。

美国军舰为何不敢去鄂霍次克海自由航行呢,这就和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堡垒区”有关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就开始建造667B型战略核潜艇,该潜艇可以搭载射程接近8000公里的R-29弹道导弹,这样苏联核潜艇就不必冒着风险强行通过美国及其盟国的反潜网,只需要在鄂霍次克海待着就可以打击美国本土。


鄂霍次克海成了苏/俄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活动基地(堡垒区),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这里都是不可触碰的军事禁区,任何不速之客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历史上苏/俄对任何进入该海域的目标都没有放过,必定有来无回,美国军舰来多少被炸多少。

事实上,鄂霍次克海曾遭遇了多次危机,不过,来犯者大都没有好结局,上世纪80年代,一架韩国客机就被苏联空军的苏15战机击落。90年代,美军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又被俄军塞拉级核潜艇撞击报废,由此可见,俄罗斯捍卫鄂霍次克海的决心有多么强大。美国军舰也就不敢再去鄂霍次克海了,毕竟风险太大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美没有经济来往,所谓光着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且俄罗斯的核威力异常强大,美国决不会去碰俄罗斯,只是在经济上打压。而中国的经济已延伸世界各地,不宜轻言战争,只有喷子喊叫喊打。如真打,后果是不利的。影响了那些财团会引起内乱,这是敌对势力最乐意看到的局面。

大家怎么看?欢迎你来评论区来两句精彩的点评!

感觉我说的不错的话,请给个赞👍哦!


新路径自媒体商业方案


常言道: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可以说是对欺软怕硬最好的诠释,也十分符合美国一贯的“双重标准”行事风格。

从地理位置来看,鄂霍次克海沿岸只有两个国家:日本和俄罗斯;其中日本只有北海道沿海部分濒临鄂霍次克海,而鄂霍次克海的西部、东部、西南、北部分别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萨哈林岛以及品仁纳湾相连。

不难看出,鄂霍次克海几乎被俄罗斯领土包裹,虽然是太平洋西北部海域,但实质上完全可以说是俄罗斯的内海!而且由于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连通外海的重要通道,所以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早在十八世纪初,沙皇俄国就在这里建立了一支鄂霍次克区舰队,它为后来俄海军的发展贡献良多。这也为俄罗斯日后重点巩固在该地区的海上力量开辟了先河、延续了传统。

众所周知,位于鄂霍次克海边缘的南千岛群岛目前由俄罗斯实际控制,在两座较大的岛屿上都常驻有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而且也部署了一定数量的防空和岸防反舰导弹;最重要的一点是:鄂霍次克海是俄海军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活动区域。

因此对于美国而言,进入鄂霍次克海无疑就等进入了俄罗斯的包围圈,在这片形似“口袋”的海域,俄海军能够轻易的实施封锁;而且以俄海军对鄂霍次克海的控制程度来看,别说美国军舰航行自由,就是偷偷潜入都颇有难度。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就明确了海洋霸权的思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美国舰队可以任意出入全球的任何海域,这就是美国所谓的自由航行。



鄂霍茨克海位于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之间,可以通过拉彼鲁兹海峡进入日本海,也可以通过千岛群岛的海峡进入太平洋,连接着日本和俄罗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苏联时代,鄂霍次克海东北方向的堪察加半岛就有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基地。

今年七月份,在阿拉斯加一艘美国潜艇被俄罗斯巴尔干2000鱼雷击沉,当时美国潜艇对俄罗斯核潜艇进行了阻拦,俄罗斯一怒之下开了火,美国也不是第一次被俄罗斯警告,只是这次颇为严重,美国也没想到俄罗斯这么钢,居然击沉了潜艇,但是美国也不敢咋样啊!就哑巴吃黄连往自己肚子里咽。

俄罗斯在普京的,,我有猪猪治之下强硬气质尽显,一言不合就开火,美国尽管是世界上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但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俄罗斯就属于后者,虽然没这么夸张,但从以往军舰和俄罗斯发生对峙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俄罗斯占上风,因为他敢开火,其他国家考虑的问题太多,一般也就是警告和驱逐,这样再不行的话,基本上就只能是,开个新闻发布会进行谴责了。



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方能干出这种侵犯其他国家领海的事情,就不会害怕谴责,俄罗斯深知这个套路,所以一般在当时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俄罗就会开火以示主权,正是俄罗斯这种强硬的处事态度,导致美国病不敢对俄罗斯轻举妄动。

当然,俄罗斯是公认的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这是美国忌惮俄罗斯的重要原因,双方之间争斗了这么多年,最害怕的无非就是和战争的爆发,所以双方一直在试探的边缘徘徊,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全世界都被笼罩在核危机的阴影中,还是苏联先服软,主动撤回了在古巴设置的导弹设施,苏联知道个美国硬杠没有好处。



在核武器之外的部分,俄罗斯也不算示弱过,美国舰艇船到别国领海游一圈,美其名曰“自由航行”,好像游一圈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实际上的损害,但是却极大的损害了该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很令人气愤。

但对于一些普通国家来说,这是最无奈的部分,因为你根本无法和美国抗衡,对于美国来搞行行也是无可奈何,最多舆论上进行谴责而已,但俄罗斯会当场警告,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之下,就会选择直接开火。

美国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之前美国核潜艇就因为故意挡道被俄罗斯给击沉了,美国也不敢再去招惹俄罗斯,毕竟舰船潜艇都挺贵的。


琅琊利剑


美国人不是傻瓜,去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去干什么?没有家神,引不来外鬼。美国佬声称航行自由,那是在挑衅,觉得有利可图,是想搅乱局势。台独分子想拖美国下水,必定给美国好处。美国军舰如果趴窝,那些想倚仗美国势力的国家就不会给美国利益,美国军舰只有不闲着,才有可能搅乱局势卖军火发战争财,美国乐此不疲还是为了利益。


8910用户


美国航行自由是针对争端海域,美国不去俄罗斯海域航行自由是因为俄罗斯海域基本上不存在与他国的争端,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内海,还有俄罗斯海域一般都不是交通要道,冰天雪地的,美国海军没事去那里干嘛?

也就是美国海军不去俄罗斯海域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需要,跟俄罗斯本身没啥关系,从这件事上无法得到什么其他结论,

比如俄罗斯虽然领海与他国没啥争端,但是陆地争端可不少,格鲁吉亚,乌克兰,哪件事上美国闲着了?直到现在还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刚刚美国国会通过决议,限制特朗普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这摆明了跟俄罗斯对着干,

美国是商业国家,跟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首先是讲规则,假如与美国有利益冲突,只要能说出道理,哪怕是一个小国也可以与美国据理力争,所以美国有时会给人一个文明,宽容的印象,与之相对的国家是穷横,涉及到国际关系冲突的时候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毫无底线,表面上取得了利益,但是在战略上却失去了国家信用,损失更大,事实也是如此,美国欣欣向荣,因为移民太疯狂被迫修墙,其他国家是日暮途穷,颓势尽显,

但是美国表现文明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招惹他,一旦招惹了就是麻烦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立即宣战,古巴导弹事件,美国战争总动员,苏联只有拆除导弹,苏联可是比俄罗斯强大多了,




万事皆空70


因为,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不涉及航道,而航道是如今世界经济的主动脉,航道到哪里,哪里经济就明显好于其他地方。美国人当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试图控制主航道,因为控制主航道,就是控制经济命脉。当然,航行自由你要两方面看:好的方面,航道上非军事化有利于商船运作,这样有利于全球军事的稳定。坏的方面,干预领土和主权将是一个非常大的侵略行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哪一些航道是主航道:

世界航运上世纪两条运河是最关键的,一条巴拿马,一条苏伊士。中东战争中的第二次,英法联合以色列和埃及就苏伊士运河归属问题曾有过战争,甚至于以色列一度控制西奈半岛,当然之后以色列归还了西奈半岛。

同样的巴拿马运河也存在运河归属问题。巴拿马一开始是西班牙人的设想,当时美洲是他们的殖民地,后来争夺的却是法国和美国,最终建设的是美国。之后巴拿马独立夺回了运河主权。

尼加拉瓜,如今也在筹划建设一条运河来和巴拿马运河竞争。

我们看到,航运对于世界格局的重要性,有了苏伊士,广袤非洲历史上的黄金海岸全部开始萧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期处在一个欠发达的状态。而同样的,和非洲隔海相望的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国家也出现了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可以说,航道决定了一个大洲的命运,而不是一两个国家的命运。那么如今从大西洋航线,到地中海,到苏伊士,到亚丁湾,到印度洋,到马六甲,穿过台湾海峡,然后再到太平洋航线到达美洲,然后穿越巴拿马到达大西洋这条环球航线是否有合理性呢?现阶段看,是有的,没有什么其他力量能够改变这个格局,原因如下:

其一: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最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航线连接了最主要的国家,中国,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东的石油罐。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实际上全球真正的贸易革命来自于集装箱的广泛使用。由于搬运效率提高,容易码放,船舶吨位迅速提升。我们知道船舶有巴拿马级,马六甲级,这些船的设计是刚刚能够驶过这些运河和海峡。这样船舶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运力,和最短的距离。我们都知道,偏远地区往往没有出租车去做生意,只能政府出钱去开通公共交通。而很简单,国际主航道,成本和利润才最终让所有的船都挤到了这条线。

其二:全球产业链依然是航道上的国家在主导。为什么会形成产业链?因为科技是分叉的,比如技术革命开始是蒸汽机,然后分叉到内燃机,然后下游出现了汽车产业,然后汽车产业又细分为制造和销售。而制造又分叉出很多的零件。所以,所有的制造业都是就近原则。比如福耀就把玻璃工厂搬到美国,主要是美国车企旁边。而正由于上面说的成本费用原则,很多国家跨国都可以分配产业链。比如欧洲设计,中国制造,印度客服(你看,都在航线上)。

综上,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全球的主要航道,而航道又对我们经济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要做好两件事:1维护航道的安全,并不是谁主导的问题,而是我们也在维护,比如中国亚丁湾护航。2尽量的引导主要贸易航道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比如如果可能,东北通过大连港加入这条主航道,从而振兴东北。3维护航道主权。

所以,航道自由是一个口号,主导航道才是很多国家的目的。这里,可不只是美国,一些小国家也是在不遗余力。想想新加坡,其实新加坡的发展,马六甲海峡的影响不能忽视。


财经纸老虎


到鄂霍次克海巡航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俄罗斯的内海,环境类似于渤海。这片海域四周都是俄罗斯控制的岛屿和大陆,仅有日本的北海道有一段面向鄂霍次克海的海岸线,而且没有大型港口设施,除了南千岛群岛有一定争议之外,其它都是俄罗斯的合法所有,因此任何舰只都没有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先决条件,至少要等到日本拿回南千岛群岛之后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要巡航的话,反倒是巴伦支海、黑海和波罗的海的价值更高,这些海域更靠近俄罗斯的核心地区。

其次,需要了解的是美国所谓“航行自由”背后的逻辑,因为这个口号很容易被简单理解为“军事挑衅”。众所周知,美国至今不肯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外只承认3海里领海规则。这主要是因为马汉的海权论对美国影响非常深远,马汉认为:“海洋可以保护本土免于战火波及,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远洋舰队,以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水域为基础逐渐控制其它海洋”。

美国总统统西奥多·罗斯福针对拉美地区提出的“红萝卜加大棒”政策便是受他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甚至美国海外驻军位置的选择也跟马汉的理论密不可分。

然而,要最大化实现马汉海权理论需要有2个重要条件。一方面,美国要控制足够多地重要海上航线,以便将自身强大海军实力真正转化为全球威慑力,并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海运体系,也就是说美国要保证自己的海军哪都能去。另一方面,全球需要保持足够面积的公海以方便美国海军任意出入各个海域,所谓“航行自由”恰是基于以上战略性考虑。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就已经明确海洋霸权思路,提出要控制全球16条重要航道,以此为基础控制全球海洋。(1马六甲海峡、2望加锡海峡、3巽他海峡、4苏伊士运河、5巴拿马运河、6朝鲜海峡、7曼德海峡、8直布罗陀海峡、9霍尔木兹海峡、10好望角航线、11斯卡格拉克海峡、12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13卡特加特海峡、14佛罗里达海峡、15阿拉斯加湾与16白令海峡),了解地图的都应该明白,鄂霍次克海并不在美国海军“必须控制”范围内。

鄂霍次克海不仅没有重要的航运线,甚至到了冬季都会结冰,在此航行少不了破冰船的帮助,对美国来说意义不大。

俄罗斯或者苏联的蛮牛性格,让挑衅者不得不思考巡航的性价比,战略价值较小的鄂霍次克海并不值得冒险。

美国海军很少前往鄂霍次克海,但并非不想而是有所顾虑。毕竟俄罗斯海军的彪悍全球闻名,一旦把握不当很容易严重后果。如在1988年苏联已经比较孱弱时,美国以“无害通过”为由派遣“约克城”号巡洋舰和“卡伦”号驱逐舰故意抵近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以测试苏军反应,苏军“忘我”号护卫舰和“SKR-6”号警戒舰随即前往拦截。

当美舰进入黑海佛洛斯湾后,“忘我”号立刻发出“侵入苏联领海”警告,但美舰不作回应只是继续前进。直到数小时后“约克城”号方才回应,但却声称自身没有越境并在此后拒绝回应苏舰一切警告。突然,苏舰发出一条“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消息,随后加速对美舰撞击,2艘美舰都受到损失,仓皇逃离。

此外,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苏军飞行员驾驶苏27直接撞击挪威军P3B大型反潜机)也能反映出苏俄军人在捍卫国家尊严方面向来悍不畏死。这种情况下,美国贸然到鄂霍次克海“自由航行”显然不太明智。


兵器世界


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能归结为“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的内海”。虽然从地图上看,整个鄂霍次克海几乎被俄罗斯领土包围,但是鄂海南部直抵日本北海道,且存在与外界连通的国际水道,只能说是一个半封闭海域,事实上、法理上并不是内海。甚至,在2014年以前,鄂霍次克海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绝大多数都是公海,这一点在2014年3月15日才有所改观。

▲鄂霍次克海周边情势

俄罗斯是什么时候才得以控制鄂霍次克海大部海域的呢?

事实上,从苏联时代起,该国就一直想把鄂霍次克海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苏/俄内海”,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再此之前,俄罗斯在国际法上只能拥有鄂霍次克海周围各岛屿和海岸基线12海里范围内的领海,以及他国可以自由航行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对于水域广阔的鄂霍次克海来说,不值一提。显然,这么“一点点权利”难以满足苏/俄的胃口,因为鄂霍次克海对于俄海军来说,战略地位太过重要。此地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连接外部海域的重要通道,自鄂海向东经勘察加半岛南端可以进入白令海,能够直抵美洲西海岸;东南方向可以穿越千岛群岛的诸多海峡进入广袤的太平洋深水区;南部与东北亚最重要的国际水道“宗谷海峡”相通,可以进入日本海。除此之外,鄂霍次克海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底油气和矿产更是撩拨着俄罗斯的心。

▲鄂霍次克海范围

苏联时代,尚能通过强悍的武力威慑和国际影响力,强行慑服别国不敢轻易涉足周边海域,但是实力大大受损的俄罗斯就没那么大的话语权了。不仅日本因为北海道和南千岛群岛问题,在鄂霍次克海与俄罗斯纠缠不清,周围其他国家也经常派遣船只在此地进行渔业经济活动。因此从2001年起,俄罗斯开始依据国际法向联合国申请鄂霍次克海的主权:该国2001年第一次提出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的鄂霍次克海拥有主权,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尝试证明该海域在其管辖范围内,但是申请被联合国否决。此后,不甘失败的俄罗斯常年在鄂霍次克海探查大陆架情况、收集情报和证据,力图“东山再起”。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8月16日,俄罗斯代表团再次向联合国正式递交申请,要求将鄂霍次克海大陆架划入己方领土边界范围之内。面对俄罗斯详实的科研证据,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终于在2014年3月15日正式承认鄂霍次克海中部5.2万平方公里地块为俄罗斯大陆架的一部分。至此,鄂霍次克海绝大部分水域才真正成为俄罗斯的领海(但是说其是俄内海,仍不恰当)。

▲俄罗斯出具的鄂霍次克海大陆架延伸示意,黄点处为俄大陆架南坡底缘

综上所述,俄罗斯获得鄂霍次克海大部分海域主权也就是近几年的事,美国过去极少到这里宣示“自由航行权”,自然与鄂霍次克海是不是内海,甚至是不是俄罗斯主权管辖并没什么关系。

外人不敢轻易踏足鄂霍次克海周遭的真实原因,了解核潜艇“堡垒区”

▲鄂霍次克海的海面结冰

说这个问题前,得问问各位知不知道“战略核潜艇堡垒区”:这些与战略核力量活动有关的地方,在世界各地都是“禁区”、“最高机密核心区”。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堡垒区”以及其要害程度,才能讲明为何美国不敢接近。

▲苏联海军667A型(Yankee class)战略核潜艇

1967年开始,苏联海军开始接收第一艘667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此后一共大约建造了34艘,成为苏联海基核威慑的中坚力量。然而该艇性能不算突出,噪音极大;其搭载的R-27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也只有2500公里左右(即使升级为R-27U以后,射程也就3000公里),想要威胁敌方目标必须前出到靠近美国海岸才行。

▲苏联667A型核潜艇从巴伦支海前出大西洋,以R-27导弹射程所需到达的发射阵位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苦于R-27弹道导弹不给力的性能,667A型核潜艇从已方海军基地出发后,几乎要跨越大半个大西洋才能攻击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和北约沿着格陵兰岛、冰岛、挪威和英国一线布置了大量的水下侦听器、并派大批反潜机巡逻,构建起了GIN防线(格陵兰-冰岛-挪威)、GIUK防线(格陵兰-冰岛-英国),苏联667A型核潜艇的降噪措施又不给力,基本上一出巴伦支海就会被北约反潜兵力发现并跟踪,海基核威慑几乎形同虚设;太平洋方向亦是如此,美国、日本在俄罗斯核潜艇的必经水道也布置了SOSUS水下监听网,导致苏联水下核力量在这个方向上也很难突破。

▲苏联/俄罗斯在东西两端构建的战略核潜艇“堡垒区”

为了破解美国和北约的水下封锁难题,切实改善海基核威慑的能力,苏联开始规划“新核潜艇、新导弹+堡垒区”的应对策略。七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建造667B型战略核潜艇,降低其噪音水平,同时搭载射程接近8000公里的R-29弹道导弹,这样苏联核潜艇就不必冒风险强行通过美国及其盟国的反潜网,在苏联完全能够掌控的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窝着”,就可以打击美国本土。而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则被当作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活动基地(堡垒区),加强建设防空、反舰、反潜设施,成为一个坚固安全的“乌龟壳”来保护核潜艇。以上就是“战略核潜艇堡垒区”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核潜艇堡垒区有多敏感?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堡垒区”是苏/俄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基地,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这里都是不可触碰的“军事禁区”。那么,哪些强闯“堡垒区”的不速之客下场如何呢?

1、1983年9月1日,韩国大韩航空007号航班,从美国起飞途径勘察加半岛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苏联太平洋舰队核潜艇锚地),飞跃鄂霍次克海(堡垒区)上空,在库页岛附近被苏联空军苏-15战机击落,客机乘员全部遇难(上图),事后韩国、美国均无过激反应。要知道这仅仅是一架客机而已啊。

2、1992年2月11日,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巴吞鲁日号)试图靠近俄罗斯巴伦支海堡垒区(还没到领海),被俄罗斯北方舰队“塞拉”级核潜艇撞毁报废。

3、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附近空域巡逻,被苏联苏-27战斗机用垂尾划伤右翼发动机,差点坠毁。(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以上,只不过是发生在苏/俄堡垒区的几个著名事件而已,其他发生在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类似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以看出,天上飞的,水下潜的,都不能接近这两个海域的“堡垒区”,否则就只能等着被击落或者撞毁。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去“自由航行”找刺激?除非是脑袋坏掉了。

鄂霍次克海航行条件不利于水面舰艇长期活动

除了我们上文所说的原因以外,鄂霍次克海的海面从深秋到初春基本上都是结冰状态,水面战舰很难在这里自由航行,况且还要面临俄罗斯海空力量的围追堵截。所以不是美国不想去自由航行,实在是不敢去,也无法经常去。

▲鄂霍次克海在3月末、4月初的海面结冰情况,可以看到左图红点处的系泊地,在4月初时(右图)从薄冰变为厚冰覆盖

好了,今天我们先说这么多吧,想了解更多有关海军或者核潜艇问题的朋友,可以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