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前夕,皇帝父子为何反目成仇?

李淑洲


徽宗在位末期由于实行了联金灭辽的策略(宋金海上之盟),所以在辽灭亡之后曾经短暂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因此两宋的版图也在此期间达到了全盛。灭辽之时庞然大宋的虚弱暴露无遗加之宋金之间的矛盾加剧(主要是钱没给到位和宋招降纳叛),所以在金灭辽的第二年即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举南下伐宋,结果是大宋的军队比大辽还不堪一击眼看着金军就要进抵开封了。

宋徽宗眼见不妙,便决定去东南沿海(什么扬州啊杭州啊)去南巡,但是你皇帝走了都城搬不走啊,诺大个东京总得有人管吧,还有朝中的大事小事怎么办总不能您老人家一块带走吧。所以徽宗当时想让太子赵桓监国替他留守开封,但朝中士大夫们却不干了,你皇帝都跑了留个太子在这算什么呀,这皇帝在为了皇帝拼命天经地义,那现在太子监国以后金兵退了算是怎么个说法,所以皇帝要走可以但必须传位太子才能走。

宋徽宗当时只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见状也很痛快,便于当月月底发过罪己诏之后,传位钦宗赵桓。当时才四十三岁的宋徽宗还承诺“裸退”,绝不做一个干涉朝政的太上皇。

钦宗当然想当皇帝但是不是在这种烂摊子下接班啊,于是痛哭流涕(很真诚绝不是演戏)表示绝对不敢当皇帝,但是徽宗表示自己病的很重(???),而且年纪大了(44岁了),所以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并且表示你不接受就是不孝。最后太子整个人都哭晕了过去,本来他拉拉扯扯的大臣们还无从下手,现在一看晕了正好,就这样给钦宗穿上了龙袍,他也就成立我国历史上唯一在非清醒状态下登基的皇帝(当然正式的典礼还是要过段时间再办的)。

钦宗继位之后就给徽宗上了个教主道君皇帝的尊号,过了几天后又再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老爹你不是喜欢道教吗,做儿子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没多久徽宗就听到金兵打过了黄河于是徽宗表示自己要去镇江烧香拜神保佑我大宋官兵打退北虏,于是太上皇带着一大批妃子、亲王、公主、大臣离开开封南下去了。

在这一路之上坐过船、坐过轿,还和一位老婆婆有一段颇为幽默的对话,老婆婆问他是哪里人,他回答“赵姓,居东京,已致仕,举长子自代。”说到这他身边的侍从和他自己都笑了。

本来说是要裸退的,但谁知道,当太上皇安全跑到东南之后,太上皇又对皇权产生贪恋之心。加上身边聚集了诸如童贯之类的不少重臣,于是上皇他便在东南地区开始又发起了“圣旨”,先是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开封勤王,后来连物资也搞起了“禁运”。

开始,宋钦宗还实在没有精力去对付太上皇,忙于应付金兵围城的燃眉之急。但在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东京保卫战之后金军撤离开封,钦宗便迫不及待的对太上皇出手了。钦宗的对策是,尽快让太上皇回开封,免得有另立中央的风险。

在儿子的压力之下,特别是此前饱受“花石纲”之苦的东南对于这位太上皇也民怨极大,宋徽宗在四月还是被迫回到了开封。如果当时徽宗没有回去的话也许不会发生皇室一窝端的情况,不过钦宗就估计很难做了。

让太上皇没想到的是,这一回来,立即就进入了被软禁状态。钦宗听从了大臣耿南仲“尽屏道君左右内侍”的建议,将徽宗身边的宦官被清洗一空,都换上了自己人。软禁之初,太上皇和皇帝尚有书信往来,写信时往往特别恭谦的“自称老拙,谓上为陛下”。

但在这年(靖康元年)十月的太上皇44岁生日宴会上,发生了一件令太上皇伤心不已的事情。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太上皇“满饮,乃复斟一杯以劝上。而大臣有蹑上之足者。”说白了就是,大臣担心太上皇给皇帝喝的是毒酒,劝告皇帝别喝,于是,钦宗“坚辞,不敢饮而退”,徽宗“号哭入宫”。而《续资治通鉴》又记载,徽宗和钦宗说希望能去洛阳练兵援助京师,也省得咱爷俩被一窝端,而钦宗对此只有固不答。

正当宋钦宗将“攘外必先安内”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由于对先前的条件不满以及宋朝做的不到位金兵在此时又兵临城下,这对父子的“靖康内讧”以双双成为王国被俘之君而告终。据记载,父子相见于金营,先是“号泣久之”,徽宗之后便斥责钦宗:“汝听老父之言,不遭今日之祸。”最没品的是,徽宗竟然上书金军统帅“撇清”自己的责任,声称自己早就不干预朝政,之后金国与宋朝的不愉快和自己没有关系。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无数工匠、珍宝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钦宗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令人唏嘘的是,在失去了皇权的诱惑之后,徽宗和钦宗这对父子终于重归于好,像普通父子那样相依为命。一次不堪凌辱的徽宗准备悬梁自尽,为钦宗所救,父子抱头痛哭。

据说金国人在五国城给父子俩挖了个大井(可能是一种半地穴居房)让他们坐在里面,从而留下了坐井观天的典故。数年后当徽宗死后,金人将徽宗尸首架到父子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如此可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陪葬,但被人拉住,而理由仅仅是——活人跳入坑中后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

宋徽宗在金国被囚禁了9年,有意思的是他的九子赵构建立南宋后虽然没有迎回徽宗,但是依然遥尊徽宗为上皇,所以徽宗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朝天子同尊为太上皇的皇帝。绍兴五年(1135年)年四月,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绍兴十二年(1142年)8月,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梓宫运回都城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元代脱脱在修《宋史》时,评价徽宗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募辅大将军


是人都怕死,皇帝也是。而且作为皇室成员尤其是皇位继承人还怕成为亡国之君。一方面亡国之君无法继续享受皇帝的待遇甚至有性命之忧而且历史会写下凝重的一笔某某人成为亡国之君。北宋末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徽宗怕死不想成为亡国之君想将锅甩给儿子宋钦宗。钦宗当然不愿意了。这是反目成仇的主要原因。


晨心花语


北宋的灭亡,与当年宋徽宗匆忙传位有关,任何的权力交接都有一个过程,急躁了就容易出事情,如今国事刚刚稳定,不可玩这些花样。

所以禅让这种糊弄人的把戏能推迟就推迟。(“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