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丑书名家王镛说的: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

惊龙轩


我是一人。现在有一种书法家,书法以外的实力很强。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不知羞。

都叫丑书了,就不要叫“丑书名家”,千万不要小看王镛。

现在有一种书法家,书法以外的实力很强。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

本来是学画的,这些年却因为书法得名。

看过一篇文章如此夸赞:王镛是前段时期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短锋作书,以侧取态,深深地感染了一大批青年书家,追随者很多。

王镛只是把写毛笔当成画笔,完全不懂控笔。

王镛能够以书法成名,他书法以外的实力是很强的。这样的字是理解不了,并且也不会思考欧阳询的字是怎么写的。

一人有感

自古文人相轻,虽然现在书法界文人并不多,但是非常相轻。

目前打着欧阳询旗号的书家就是田英章和田蕴章,然而书法界确实存在着“拥田”和“反田”。

反田有很多中反法,直接质疑欧阳询,比说田英章的字失欧阳询水准来的更加大胆。

欧阳询的字好在哪,不足又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不足。需要好好练字的人才能慢慢体会。

我们当代篆隶先不说,楷书行书草书能写好一种就不错了。楷书有取舍,总有喜欢与不喜欢,欧阳询的楷书非常优秀。比起楷书欧阳询的行书没有那么的有学习价值。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比较同意王墉的说法,有些古人书法作品都是被后人过度消费、过度推崇、盲目崇拜所带来的结果!

虽然本人初学者,无聊时也曾试写过王墉、曾翔、王冬龄、石开、八大、崔寒柏、急就章、板桥、张瑞图等体,其实我认为,书法真没那么神奇和玄乎,只要天赋够,任何风格任何体都只是几遍即可的事,天赋不够就难说了,也许穷其一生也难有自己,临的好帖,不能称书法,离开贴就找不着北了……

本人练习大半年,枯笔、烂笔、秃笔、粗笔、细笔、鸡毛笔,随便什么笔写了些东西,十几种不同风格,大家看看就好吧……










隐子书画


我很赞同王镛老师的观点。他是从书法美学角度谈这个问题的,说的很在行在理,并不是贬低欧阳询写的楷书、行书字体不好,而是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评价欧阳询书写技艺水平的,很多人完全领会错了!我想,他不是说欧楷不好,意思是它不适应艺术创作所需,想提升书法技艺水平,必须另寻他路,比如,练魏碑或其他朝代的楷书……


很多人没有正确理解王镛的说法,甚至歪曲了他的本意,大发厥词,往他头上泼脏水,骂他是丑书盟主……其实,这些人很幼稚,自以为懂书法,实际上根本不懂,误以为写毛字即是书法。

当今书法界,这种用看写字的眼光和低级的审美观念评判书法美丑的人确实很多,殊不知,与王镛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对话,纯粹是以卵击石,只能说他们孤陋寡闻,对书法美学和字外功一窍不通……

我觉得,王镛说“欧体古板至极”,确有一定道理的。众所周知,欧楷的代表作《九成宫》,是当今书法圈里很多人推崇和追模的范本。在大众眼中,欧阳询的楷体字实在是太美了,实际上是过于规矩了。绝大多数人在“写好规范字”的概念下,误以为写得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像印刷体似的,漂亮就是好字。欧楷《九成宫》恰好迎合了不懂书法这些人的审美心理。

《九成宫》为什么那么工整规矩? 主要原因它是一块记事碑,历史背景与特殊条件要求,字体不能太随意。这在书法章式构成要素上,叫字体必须与文字内容相符。又由于它是刀刻的工艺字,笔画和线条质感肯定与书丹效果有区别,在尤其初学者临摹时,在笔法运用上难免会误读曲解,导致把字写得要么很死板,要么很媚气。



为什么当今书法界学欧楷的,99%都写不出峻峭险绝、隽美劲健,表现不出原滋原味? 就是因为《九成宫》的字体固有美术字特质,艺术性元素十分欠缺。难道不是吗?试看那些沉迷于欧楷的,是不是都写成了算盘子僵尸字? 而且写不好行书?

正是《九成宫》字法太个性,与其他字体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一点很多不以为然。所以,我认为,欧楷确实好看,也值得一学。但是,必须明白,好看不等美。单纯字形好看而没有艺术内涵,甚至故意做作,很多笔画细节是描画出来的。书法讲求形质美、气韵美、意境美,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书写。



奉劝那些练欧楷的朋友,最好练一练魏碑、晋楷,或者学学赵孟頫、文徵明等历代碑帖、字帖,那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后悔当初,回眸屈指可能二十年之后了。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认为,学书法,学的是书写枝法。临字帖,临的是形神造作。如果目的不明确,盲目崇拜,顽固不化……必然死路一条。

普通写法、艺术写法,是两条路。只有懂书法美学,会字外功,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这个问题很有趣,看似一个问题,实则三个问题,在此我发表一下看法。

1、关于丑书

名画《向日葵》《星空》等,在创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为大家所理解的。唐代颜真卿也被封为恶札之祖,颜体产生之初也一定是骂声一片。

现在所谓的丑书,也许其中一些会被人们所接受,为书法闯出一条新路。所以对待丑书,不妨多一点宽容,让时间来检验其艺术价值。

就此而言,王镛先生是值得称赞的。

2、关于欧字

欧体楷书,点画工整,骨气劲峭,结字严密,被称为正书之冠。但欧字难写,易陷入板滞一路。

欧体行书,也可说是卓尔不群,独树一帜,但毕竟受其楷书束缚,外形变方正为修长,结体紧凑,笔力险劲,意态精密,整体而言有刻意求稳之嫌。

也就是说,相较楷书,欧字行书确实逊色不少。

3、关于艺术的评价

对于艺术的评价,其实受评论者的艺术理念的影响极大。

像王镛先生这样主张创新的书法家,就楷书而言,他喜欢杨凝式一定胜过欧阳询;就行书而言,他喜欢李北海一定也胜过欧阳询。

用一句俗语,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熟悉王镛先生的朋友都知道,作为当今书坛难得的诗、书、画、印皆有不俗造诣的名家,王镛不但被称为“丑书盟主”,同时还担任着中央美院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以他在书坛的影响力,应该不会轻易对欧阳询这样已经被公认为楷书水准达到巅峰的大师发表不屑的言论。但是,王镛的确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除了审美意识的差异,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王镛先生发表这个观点时,是把颜、柳、欧体放到一起比较的。他最为推崇颜体,认为颜体有种大气象,行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甚至认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艺术水准上远超《兰亭序》;柳体则行书一般;最不堪的当属欧体,对于一位公认的书法大师,王镛使用了“古板至极”这样颇为不屑的描述,的确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转念一想,也很好理解。因为当今书坛的欧楷名家田蕴章先生,曾公开在教学视频中措辞犀利地对丑书展开抨击,并直指王镛为丑书的始作俑者。联系到王镛对欧体书法的那一段评论,极有可能就是针对田蕴章先生的言论做出的回应。因为田楷一直就面临着艺术水准不高等诸多争议,更有不少人认为田氏兄弟根本写不好行草书。这些争议与王镛先生对欧体的评价如出一辙。

在王镛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中,更是明确提到了当前的很多楷书写得规范、古板、了无生气,根本就谈不上艺术性。针锋所指,不外乎田氏兄弟和卢中南等坚持传统书风的欧楷名家。往小了说,这是王镛对田蕴章先生攻击丑书的回应;往大了说,就是代表丑书(流行书风)对传统书风在审美思维上的一次强势回击。

其实书法不应该有传统和现代之分,只有艺术底蕴和艺术水准的区别。纵观整个书法史,尽管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和明清尚性的说法,但是风格虽然各异,最基本的审美趋向却从未改变。直到当今书坛,在日本前卫书风的影响下,一股所谓的流行书风,试图引导大众的审美思维走向一条全新的轨迹。


王镛先生称王羲之的书法为俗书,缺少大气象;称欧体楷书古板至极。或者真有其道理。但是他极力倡导的所谓丑书,真能契合当前时代的审美思维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惊龙轩


要我说呀,这句话不一定是王镛说的。是不是有人在造谣中伤?王镛何许人也,只不过是一个“丑书”的制造者的和代言人。他竟然挑战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经典“欧体楷书”,难道他吃了熊心豹子胆?


如果这句话真是他说的,不是他的人品有问题,而是他的精神出了毛病,建议马上送精神病院。

就是这种水平啊,他去给欧阳询端洗脚水,大书法家都嫌他脏。


这叫书法吗?明明是孩儿体。别丢人现眼啦。


京东千里行书法


首先非常感谢回答这个问题!王镛,当代名气较大的“书法家”,其书法写的那是真让人欣赏不了。对于他所说“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王镛本身根本就不懂楷书。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位列楷书四大家之首。字迹秀丽端庄,结体严谨,以险绝著称,历来被公认为古今楷法第一。无数初学书法的朋友,都把欧楷作为入门的范本。试问,如果欧阳询的楷书真如王镛先生所言古板至极,那么欧阳询的楷书还能自成一个体系吗?还能被后世作为万世法程?启功说欧阳询是书法之集大成者,张怀瓘称欧阳询的楷书为楷书之冠。难道这些书法大家还不如王镛先生懂书法吗?可笑之极!!!从古至今无数人学习欧阳询,试问有几人学习王镛?


2.王镛根本不会写楷书!楷书之难,练过书法的都知道。所谓上至天子,下至花子,无一不对楷书偏爱。也就是楷书写的好与坏,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只有那些写不好楷书的人,才会横涂竖抹地糊弄别人。说欧楷不好,至少你能把欧楷写好,你才有资本对欧楷指点画脚。

3.大谈创新,不尊传统。试问,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怎么有可能创新。只有把古代大家的经典法则学会了以后,才有可能谈到创新。好比一个孩子连站都站不住就想跑,可能吗?王镛就是当今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对古代书法没有很好的继承,大喊创新。欧阳询的经典法帖自然是被攻击的对象。下面我们把王镛先生的书法跟欧阳询的行书做下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孰优孰劣,自有公论!!!



清涵书法


这个还真不能够反驳,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权利。

他认为欧体字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代表的是他个人的观点,你觉得有道理,他就是对的。认为他说的不对。他就不对。他没有强制要求大家必须承认赞同他的观点。王镛不仅看不上欧体字,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他也不欣赏。他崇尚的人是何绍基,你能怎么样?这是人家的自由。就如其他人选择学习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钟张羲献一样的自由选择权。


王镛说欧体字古板,王羲之的字小气。所以不学习他们。至少他还给出个理由来。而我们自己喜欢或是讨厌一种书体,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

他的论点与你合调,自然就能理解得了他的所说。他的论调与你不合拍,一笑置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试图去理解一个和自己审美观冲突的人的话,怎么可能!


子衿书法


这个题也是个奇葩题,首先就抛出“丑书名家”,靠,这是直接扣大帽子啊,有没有点书法常识啊,什么叫丑书?什么是书法的审美啊?你懂多少啊,是不是学了几天田英章的书法,就觉得中国的书法审美已经被你洞察了?

我告诉你只有基础的审美才追求极尽华丽和精致,而更为博大,更为形而上,更为抵达灵魂,更具个性和生命力,更具独立思考,更有丰富和复杂的思想表达的书法,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华美就能表达的。


魏碑汉简的解构用笔你懂了么?张旭怀素的笔意你细致研究过么?郑板桥的乱石铺街是怎么个铺法你知道么?金农的漆书好在哪里?你懂得么?赵孟頫的书法俗与不俗之处你懂几分?《麻姑山仙坛记》的古拙浑厚大气之美你感受得到么?《祭侄文稿》你知道为什么是天下第二行书么?米芾的风樯阵马,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弘一大师的无人间烟火气,是不是你让三岁小孩就能写出来啊?王冬龄的《道德经》你是不是那个扫把就能扫出来啊?馆阁体是不是你真以为跟就是印刷字体那么简单啊?

一天到晚道听途书,自己没看过几本字帖,没写过几个字帖,本身就是江湖流派,还天天动不动批人是丑书,还动不动扣人帽子,动不动鄙视这个抨击那个,抱着什么大众审美说事,有没有点常识啊。


还有人王镛本来就是传承非常深厚,功力非常深的书法家,写得字很有文人书法的气质,虽然也有一些毛躁和轻率行笔的缺憾,但总得来说沧朴自然天真的趣味占了主导,从书法中是可以看出学养的。这个怎么就成丑书了呢?是不是世界一切你看不懂的艺术都是丑的呢?那你回到伟光正高大全去就好了,还追求个什么艺术啊?


另外,王镛说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这个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王镛主要都是攻的行草,追求的是率意自在的风格,追求的是洋洋洒脱,其审美自然也往这方面去倾向,他提出异议,说明是对书法独立有思考的,不流俗的,再说批欧阳询的人自古就有,古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将其作为宗师。

(唐)李嗣真在其《后书品》中,将历代书家分为逸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十分等级。

其中,欧阳询被排在“上下品一十二人”之十。在虞世南、褚遂良之前。

书家的审美不同,艺术境界和走向自然不同,有的尚古拙,有的喜华丽,有的求筋骨,有的讲血肉,有的求高古,有的走流俗,有的骨骼清奇,有的玉树临风,有的志怪异,有的高山崩石,有的黄河决堤,有的潺潺流水,有的飘若浮云,有的枯藤老树,有的超凡绝尘,有的小家碧玉,有的大家闺秀,有的老僧入定,有的力士拔山,如此种种不可尽意。


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书法大美,造就了洋洋大观,要是书法一味求美,求精致,求华丽,求工整,求大众之爱好,那么书法之生命力也就是死了。


所以,动不动拿丑书说事的人,呜呼哀哉,尚飨吧。


李艺泓


可以说是睁眼说瞎话了。

欧体书法历来以法度严谨著称,何来古板?难道非得写的很丑很怪异、夸张的,才算是灵活的、不古板的书法吗?

欧体行书确实有问题,不如楷书那样写的好,结构过火,瘦窄不舒朗。但是欧体行书有墨迹本传世 ,对于研究欧体楷书的人来说,有重大参考价值,随便加以否定是不可取的。


我们还是回到楷书上来 欧阳询楷书以法度著称,法度上的精巧、细致是欧体楷书的特色。

但是欧阳询并非十分古板的人 ,不然,只会写呆字,写傻字的书法家,是不可能成为楷书四大家的。

假如否定欧阳询的书法,认为欧阳询书法古板,没有生机,我想,他否定的,可能不是欧阳询一个人,而是整个楷书书体,其背后野心 ,是将楷书这一书体打趴在地。

假如各位看官认同了他这个说法,觉得欧体书法古板,不好看,那可就上了他的套了。

你一认同不要紧,这绳子可就套在你头上了,以后他就牵着你的鼻子走了,他说欧阳询书法不好,欧楷死板,你觉得对。


明天他问你,你既然觉得这个说法对,那咱们干脆说楷书都不好算了。

你看,这就开始一步一步的实行他的计划了,先打掉一个,再撂倒一片。最后,他干脆说,欧阳询和王羲之都是一路货色,都是馆阁体书法,难看!媚俗!这就实现了他的雄心大志了。

这样宏伟的蓝图,我只在某小国欲征服亚洲征服世界这样阴险无聊的计划中看到过,没想到,在艺术界,也有这样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