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处事独断专行,律下颇严 李服则仁厚待下,宽大为怀

李弘处事独断专行,律下颇严。李服则仁厚待下,宽大为怀

一代英主柴荣病故。李璟听到这个消息,赶到柴荣身边听他说“唯保后世”的话,决定离开与周境仅隔一条长江的金院,都到金的上游,南唐的中心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南唐的大臣们出于各自的考虑,大多反对迁都洪州,仅副良、唐镐赞成李景的迁都主张。于是李璟命唐筒前往洪,按京城的规模先行修整。接着改名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又任命武清军(府治衡州,今湖南衡阳)。时不在南唐境内,为遥领虚职)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书陈继普为南昌尹。迁都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之中。

早在南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服金土病卒。临死之时,传位李璟。李璟以位固让弟李景遂,李景遂不从,在朝大臣也一再劝阻。李璟无奈,在李昇梓宫前即位,约定兄弟依次相传。二弟景迁时已病故,以三弟景遂为兵马元帅,四弟景达为副元帅。不久又以景遂为太弟,凡太子官属皆改为太弟官属,拟传位景遂。李璟出己子弘冀镇润州,封燕王。

李景遂固辞再三而不允,于是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改自已的字为退身,表示自己无心于朝政。后周显德(公元954-960年)中,荣荣南征淮南。李景达率师北上,为陈觉所惑,大败而回。李弘冀在润州,果断地支持柴克宏,在常州大败吴越之师,斩首万级。为这个缘故,李障李景出镇洪州,为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量封晋王。立李弘冀为太子,参决政事。

李弘处事独断专行,律下颇严。李服则仁厚待下,宽大为怀。一日李弘藏的属下犯了一点小错,李弘冀暴怒之下,宽活活将这位属萸打死。李璟听说后,大怒,以手中的打毬杖猛击李弘露,说:“你如此行事,我怎能放心把江山交给你!我不得不召回你的叔王!”

李弘冀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他心里却打起了小鼓:“王真的回来,就没有我的戏了!”他暗抱买通了与李景遂有杀子之仇的囊从范,命他找机会毒杀李景。李璟击毯回来,口渴难忍。袁从范乘机送上有毒的甘蔗水,李景递喝下之后当场滚翻在地。还没有入殓,体巳经溃烂。

李璟闻讯,悲伤竞目。左右谎骗他说:“太弟得病,临死告人:“玉帝命我回去,另有委任。”李璟听说,信以为真,李弘冀毒杀叔王之事也就被掩盖起来。但这位太子,过了没有多久,即于显德方年(公元959年)九月病卒。李璟决定立第六子从嘉为太子。大臣钟误与李璟第七子从善曾一起出使后周,私交甚深,认为:“从嘉喜好文学、佛学,无政治才千,不宜为江南嗣主。从善果政凝重,宜立为太子。”唐主虽也爱从善,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原议。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国胤禅周建宋,李璟虽然仍如奉周那样对待新建立的大宋王朝,以大批的金银、罗绢贡献北朝。但他迁都洪州的决心已下,第二年二月,以太子李从嘉留金陵监国,自己迁往南都洪州原为州郡,虽经改建,但限于时间与财力,旧貌未变,街巷迫隘。百官随同来南都,虽不致于住进简陋之舍,但较之自李昇起就开始经营的金陵,自有天壤之别。上下不能安心,众心思归。李璟本人,在退朝之后,常独自北望金陵。李璟的承旨官秦承裕没有办法,只好还用屏风挡住北向的窗口。赞同迁都之议的唐镐受到众人的责难,日夜不安,在众大臣的赞同下,李璟决定东迁金陵。还没有成行,优虑而死。

李璟病卧床不起,饮食俱废,只靠喝甘蔗汁维持生命。同年六月,即李璟来到洪州五个月后,就病死在洪州。临死之时,留下遗命:为俭省国用,不准迁往金陵安葬,就葬在洪州的西山之中。不准修造坟墓,一如当地百姓,累土数尺为坟。而且特地告诫说:“谁违犯了我的话,谁就不是忠臣孝子。”死时年仅46岁。李从嘉不忍心让父亲孤零零留葬洪州西山,迎梓宫回到金陵。与祖父李昪合葬在金陵南郊祖堂山南麓,后世称南唐二陵。

史称李璟慈仁恭俭,体贤爱民,有人君之风。但生不逢时,在战乱不断的岁月里,兵败淮南,成为亡国之君。李璟一死,南唐的重担就落到了李从嘉身上。李从嘉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后主。他继位之后更名李煜。李后主继位之后,南唐已是赵宋朝廷的藩邦与附庸。南唐已取消了国号、帝号、年号,听命于赵宋朝廷。大臣诸将已无一统天下之志,唯存保境安民之想,不少臣僚已在考虑自己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