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可惜太子知多少

历史上可惜太子知多少

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可惜太子也不少,比如秦之扶苏、汉之刘据、唐之李建成与李弘、元之真金太子、明之朱标。

先介绍两位太子:唐之李弘、元之真金。

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李弘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唯一的女帝武则天之长子,是唐高宗立的第二位太子。

李弘这位太子当得可能很憋屈吧,父母都是皇帝,唐高宗的作为也不错,武则天更是强势。但能成为他们的儿子又在子嗣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太子,已经很是不错了。

李弘是一个比较仁德孝顺的人,主张仁政治国。颇得唐高宗喜爱,但因为其观念与狠辣强势的母亲武则天不符,所以母子两个关系并不是那么和睦。

李弘之后在太子任上猝死英年早逝,有可能是被母亲武则天杀害,甚至《新唐书》上直接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毒死的传言。

因为动机在于唐高宗晚年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李弘之意。这对于有着很强权力欲望的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李弘被毒死。

而参考现实唐高宗晚年的确身体不支很多事情交给了武则天处理,才使武则天最后有机可乘把持了朝政,自立武周。如果唐高宗提前禅位于李弘或者朝政由李弘把持,那么有可能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了。

唐高宗对于李弘的喜爱也是罕见的,像元朝的真金太子还有明朝朱标,虽然英年早逝以后父亲都很痛苦但也没有追封为帝,都是他们儿子登基以后才追封为帝的,属于儿子追封父亲。而唐高宗直接是追封儿子李弘为帝,可见对其的喜爱和能力认可。

李弘的英年早逝的确有些可惜。

元之真金太子

元朝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仅仅98年便被赶回漠北老家,亡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汉化不彻底,非要固守传统。

如果说有改变续命元朝的人选的话,那么非真金太子莫属。

真金太子是元世祖忽必烈嫡子,也是少有的开明派,因为自幼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特别支持汉化,身为太子当政后也是成为汉法派之领袖,可惜后来因为禅让事件忧郁而死。

真金太子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一直坚持到继位为皇帝,那么元朝的历史有很大可能被改变。因为一般王朝的开国皇帝是草创,第二代皇帝也是很重要,起着继续完善制度的作用。

如果完善的制度延续下去可以深刻影响这个王朝,甚至决定王朝最终的命运。真金的儿子元成宗铁穆耳也是主张汉化的皇帝。真金如果成为第二代皇帝深度汉化,儿子铁穆耳又接着汉化,那么元朝汉化程度较深,真的有可能不会享国不足百年而亡的。

真金太子也的确是元朝最可惜的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