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

缘来缘去476


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说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用药。

他汀是调脂,降低坏血脂,升高好血脂,并且抗炎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药物。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简单来说,为什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两种药呢?

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破裂的时候就会形成血栓,就会发生心梗、脑梗。他汀就是预防斑块加重,防止斑块破裂的药物,可是并不能百分百预防,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于是还必须吃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同时吃这两种药物需要注意什么?

1、要有吃的标准

很多人乱用阿司匹林加他汀,导致副作用出现,也有很多人该有却不用。我们简单记住,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死、脑缺血发作、严重的外周血管狭窄。这些情况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加他汀。

至于还有部分三高及高龄及吸烟等综合判断的高危人群也可能需要吃阿司匹林加他汀,需要详细评估。

2、必须监测他汀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他汀最常见的副作用:新发糖尿病、肌肉损害、肝脏受损,还可能会出现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恶心,腹泻,失眠,健忘症,头痛,头晕,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等等。

阿司匹林的最常见副作用:消化道出血,全身脏器组织出血,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过敏哮喘等。

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加他汀,一定要定期复查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要在1.8以下。

同时要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肌酶、血糖、便常规。

3、服用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阿司匹林平片餐后服用;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以白天晚上吃,其他他汀需要在晚上服用。


总之,阿司匹林加他汀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但必须了解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特性。


心血管王医生


一、阿司匹林和他汀能用来做什么?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而他汀是用来降脂稳定斑块的一类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一起服用往往用于已经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以用来减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事件的发生!所以,阿司匹林和他汀,是用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


二、两者服用需要注意什么?

既然明确阿司匹林和他汀是用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急性事件的,而且是已经确诊的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依从性非常重要!其次是预防两种药物的各自副作用!比如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出血、阿司匹林哮喘、胃肠道反应等等!而他汀的副作用主要是肝功能损害、肌痛、横纹肌溶解等等!

三、两者需要口服多长时间?

已经确诊的心脑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这里的长期,多数情况下是指,如果没有禁忌症或者其他并发症,直到最后不能口服!所以,如果已经确诊有必要口服两者,那么就需要坚持服用即可!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冠心病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基本上都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上医治未病,如果等到心肌梗死发生了再来处理,效果差很多,最好是能预防它发生。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解热镇痛药,但如果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则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个作用很重要啊,因为冠心病患者如果冠脉内有血栓形成那就是心肌梗死了啊,而血栓的形成跟血小板的聚集密不可分,所以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就能减少血栓形成,也就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除了用于冠心病的预防,还能用于脑梗死的预防。但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出血或者对阿司匹林过敏,如果是明知道胃肠道有出血、胃溃疡的人则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另外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氯吡格雷)。另外,部分哮喘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也不适合使用。


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等等,是降低血脂的,对于冠心病、脑梗塞等病人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也是需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能稳定斑块,任何冠心病患者,不管血脂水平如何,都可以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除非有禁忌症。他汀类药物总体的安全性是不错的,但在应用时还是需要检测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的变化,因为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横纹肌溶解,检测这些指标能提早发现这个问题,也能发现有肝脏损害。


熊猫医馆


服用阿司匹林的危害其实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属于水杨酸类药物,但凡是水杨酸类药物就势必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而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消化道出血。

除此以外,儿童和妊娠期妇女一般也是禁止用阿司匹林的。

他汀的主要注意点就是肝肾功能和横纹肌溶解。

比如,阿托伐他汀通过肝脏代谢途径比较多,因此很多时候可能会引起肝功能的异常,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时候就必须定期检测肝功能。

而与之相对的,瑞舒伐他汀则是大部分通过肾脏代谢,因此在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时候就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

当然,虽有的他汀类药物都有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因此,在服用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只要出现腿部肌肉的酸痛不适,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阿卡酱医生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那么,它们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服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一、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问世在人类ASCVD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又称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因此他汀类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po B水平,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水平。

服用他汀类药物注意事项:

1.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半衰期短,夜间服用药效更佳。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其半衰期长,可于任何时间服用。

2. 用药前及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他汀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一次。

3. 指南建议在开始他汀治疗前监测CK,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CK。

4. 如果应用他汀类后发生不良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另一种他汀、减少剂量、隔日服用或换用非他汀类调制药等方法处理。

5.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用药期间注意避免食用葡萄柚,因可其可加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事项:

1. 早上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普通片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到血药峰值,肠溶片约3-4小时左右达到血药峰值,而人体早上6:00-10:00血液粘稠度较高,心率、血压水平也较高,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段。因此,早上服用阿司匹林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效果。

2. 阿司匹林最佳服用时间因剂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普通剂型应餐后服用,因其空腹服用可对胃部造成强烈刺激,造成胃黏膜损伤从而诱发胃出血。肠溶剂型空腹服用效果最好,因为肠溶剂型具有抗酸包衣,可以阻止阿司匹林在胃内释放,使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基本不溶解。如果在饭后服用的话,进食后食物会稀释胃酸导致胃内PH升高,更接近于碱性环境从而使药物在胃内加快分解。此外如果饭后服用的话,药物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延迟了它的排空时间,在胃内呆的时间更久,释放也更多一些,对胃的刺激也更大。餐前服用,由于空腹胃内酸性环境强,肠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从而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3.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因此在行手术治疗前应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药事健康


知麻糖来啦。首先,这两个药物在临床的使用都非常广泛,如果你是个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那么你的药箱内肯定会有这两个药物。阿司匹林可能大家都相对熟悉,在很多疾病当中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他汀类药物就相对陌生一点了。既然想知道这两个药物在服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那么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下这两个药物吧。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大家相对熟悉,我们从它开始说起。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通俗点讲就是让我们的血管保持一种流动的状态,不让血管内形成杂质堵住血管,从而降低脑梗、心梗等疾病的发生。当然,阿司匹林最初的用途还是个解热镇痛药,在一些轻、中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阿司匹林因为用途广泛,有一度被奉为神药。它虽然贵为神药,但是它和其他药物一样,也是有副作用的。

首先,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就是它的胃肠道反应。除了常见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症状外,最应该被关注的是口服阿司匹林时可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使用会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在服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阿司匹林和胃粘膜直接接触,可以在就餐或者餐后服用,最好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以服用抗酸药、胃粘膜保护药。当然如果已经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特别注意,应慎用或者直接不用,并且需要监测血常规、粪便隐血等变化。第二、阿司匹林在长期大量使用时还需要注意它的肝脏损害和肾脏损害的副作用,最好在需要长期大量服用的时候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以便及时停药或者更改药物。


他汀类药物

他汀并不是一个药物的名称,而是一类药物的总称,目前一共有7种他汀类药物,分别是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他汀类药物时目前是最有效的降脂药物,因为它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所以他汀类是目前最为全面的调酯药物,主要用于高胆固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也用于预防冠心病、心梗、脑梗死/卒中,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说,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和阿司匹林一样的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它也有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肝脏的不良反应和肌病发生的可能。所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的变化,最好是定时的去医院抽血化验,若引起明显的变化(肝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需要停药或减低剂量。当然,有些朋友在服用他汀药物时会有肌肉痛、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的发生,若真的有相关的症状出现,也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当然,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并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服用。本类药物也不宜与一些药物一起服用,比如华法林、地高辛、维拉帕米、氯吡格雷等,若一定需要同时服用,那么应去医院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科普啦,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哦。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大家留言咨询讨论哦。当然,希望大家也能关注我们的健康科普团队《知麻糖》哦,谢谢!

BY:裤裤


知麻糖


很多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朋友,都在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那么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长期同时服用吗?服用期间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阿司匹林可以和他汀类药物同时服用

从药物作用上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避免血小板凝集所导致的血栓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而长期服用他汀药,是为了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心血管的疾病风险。

同时服用这两个药物,从药物相互作用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各司其职,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也基本上没有相互的影响,因此,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可以同服的。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相比于感冒药,抗生素等类的药物,长期服用的药物更要注意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些朋友过于注意有效性,坚持服药,身体出现了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也不管,最终因为服药导致了其他的大问题,比如内出血,比如肝损伤,比如横纹肌溶解症等等,而有些朋友过于注重安全性,怕长期服药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于是吃吃停停,或者不按剂量服用,最终导致药也吃了,而也没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首先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性,在确实有相关适应症,需要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的情况下才服用,而服药期间,要注意监测血脂情况,确保相关血脂指标的达标,在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剂量的他汀药物服用,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风险。对于阿司匹林,还是要经过临床医生评估,确需服用的情况下再行服用,不要私自用药。

有回答说,他汀晚上吃,阿司匹林早晨饭后吃,这么说并不准确,他汀类药物对于一代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药物来说,晚上服用效果更好,但对于长效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每天选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进餐和服药时间,对于药效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阿司匹林现在长期服用的低剂量阿司匹林,一般都会选择肠溶片,肠溶片建议空腹服用,饭前半小时或睡前服用都是可以的,空腹服用有利于药品迅速进入肠道起效,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药,除了注意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确认药物的有效性外,还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风险。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概率,并非一定会发生,这是应该明确的一点。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是要注意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一般在服药的前12个月,消化道出血风险最大,在服药的第三个月,风险会达到顶峰,对于本身有消化道问题的朋友,更加应该注意,可以考虑在服药的前12个月,加服胃黏膜保护剂来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问题。除了消化道出血,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其他的出血症状也要小心,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应就医确诊判断是否是服药所引发。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的安全性问题就更多了。服他汀类药物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应停服药物;如果出现肌肉疼痛的问题,也一定要尽早的去检查肌酸激酶值,如果长期不管,可能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或肾衰竭等大问题;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还要注意监测血糖问题,如果出现服药引起的血糖升高的问题,也应及时就医处理。


李药师谈健康


他汀和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的作用主要是降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避免动脉堵塞,减少重要器官梗死。二者合用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使用他汀时需注意:(1)目前最新一代他汀为第三代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第三代他汀半衰期长,可一天中任意时间服药,第一代及第二代的他汀半衰期短,由于胆固醇合成高峰为夜间,建议睡前服药,降胆固醇效果更好;(2)他汀可引起转氨酶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若升高倍数达到三倍正常值,需立即停药,并动态监测转氨酶,必要时保肝治疗;(3)他汀可引起肌肉损害,在用药期间,若出现肌肉疼痛、压痛或肌无力,应高度怀疑肌病可能,立即复查肌酸激酶,若升高达到10倍正常值,立即停药,避免横纹肌溶解;(4)使用他汀期间可能会出现血糖异常,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主,所以,使用他汀期间注意监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5)他汀主要是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稳定软斑块,防止其破裂,同时可预防新斑块生成,不能随意停药,需长期服药,否则会失去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有效剂量为75-300mg。临床常用剂量为75-100mg,该剂量范围内,既可抗血小板聚集,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故不能擅自增减剂量;(2)哮喘、阿司匹林过敏、出血、胃肠道溃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否则会加重病情;(3)阿司匹林普通剂型餐后服药,肠溶剂空腹服药,不能混淆,否则会加重胃黏膜损害,且肠溶剂型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4)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但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对尿酸的影响,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必要时换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不影响尿酸代谢;(5)由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故可有出血风险,出血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地方,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必要时停药观察。




医学莘


他汀类和阿司匹林都是常见药物

他汀类--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血脂药物,常见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高血脂患者购买时几乎都是10盒倍数的买,服用上更是顿顿不离。

阿司匹林--用于心绞痛、脑血栓的防治,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病症。

他汀类和阿司匹林服用注意事项:

【他汀类】--

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他汀类药物易导致肝酶升高、轻中度肾衰竭。

2.脾胃消化功能差者注意,他汀类药物会对胃肠产生一定刺激,出现不适。

3.不能和叶酸、烟酸、红霉素等药物同用,易增加肌病风险。

4.长期用药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注意肝肾养护。

【阿司匹林】--

1.胃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会加重溃疡,严重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2.凝血障碍者禁用,阿司匹林会抑制凝血,加重凝血障碍,导致体内出血。

3.饮酒后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会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严重可导致胃出血。

4.不宜长期服用,一方面可引起中毒,另一方面严重损害肾功能。

关于两类药物的总结:

老百姓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和阿司匹林两类药物虽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是与其强大的药效作用比较来看,副作用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去长期用药,用药的同时建议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同时注意肝肾两脏的补益,因为大部分药物都是走肝肾分解排泄。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看法。收藏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营养科李医生,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


营养科李医生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后使用,首先需要明确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两者药物一经使用则需坚持服药,不可吃吃停停,调整或停用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监测药物副作用,并定期复查,以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异常患者降低血脂水平,另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解或脱落。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一般建议晚上服药即可(主要是辛伐他汀、等一代药物),但对于瑞舒伐他汀等长效药物,也可在每天固定时间服药,是否进餐和服药时间,对于药效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阿司匹林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TIA)或心脑血管手术者(如支架介入治疗、封堵术后、射频消融术后等)或虽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但未来十年发生风险大于10%者(如年龄大于50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有效剂量为每日75~100mg,最佳服药时间因剂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普通型阿司匹林应在餐后服药,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而肠溶型阿司匹林则建议空腹服用,最佳服用时间是睡前距晚餐三小时以上,也可在早餐前服药。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①肌肉损害:表现为肌肉酸痛、触痛、压痛、软弱无力,可查见肌酶升高;②肝功能损害:主要见于肝酶升高,一般是一过性,常见ALT升高;③血糖异常:可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等。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有无肌肉疼痛、口干多饮,并定期检查肝酶、肌酶和空腹血糖,建议每三个月一次。而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出血(皮肤粘膜、消化道等,严重者有脑出血风险)、过敏、肝肾损害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瑞氏综合征等,同样要注意监测,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