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吴建义


李渊的人生曲线应该来说是起点颇高,7岁就成为了世袭的唐国公,大隋的开国皇帝杨坚是其姨夫,可以说已经是位于顶级社会圈子了。



不过,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李渊又往窜了一下,成为了权力金字塔最顶层的那一个人。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成为了开国皇帝。这一年,李渊53岁,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这一年,李渊还开始迎来了自己另外一个高峰:生育高峰。

我们知道,李渊的生育能力可不差,光有记载的就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而李渊的这些儿女,大都是在618年之后出生,比如说李渊的22个儿子中,有17个出生在李渊称帝之后。

也就是说,在李渊起兵之时,李渊一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李建成(生于589年),次子李世民(生于598年),三子李玄霸(生于599年),四子李元吉(生于603年),五子李智云(生于603年)。


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四人一奶同胞,都是李渊的元配窦皇后所生,李智云则是李渊的侧室万贵妃所生。

李玄霸在民间小说中被演绎成为了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但实际上李玄霸身体不太好,在614年就病死了,当时李渊还没有起兵。

李智云,则是比较倒霉的一个了。李渊太原准备起兵造反时,李智云和大哥李建成正居住在河东。李渊一起兵,李建成自己先跑回了太原,李智云则被隋朝的官员逮捕押送到长安,并于617年被杀,时年14岁。

说白了,李渊起兵到建立唐朝这一段时间内,李渊实际上只剩下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

因此,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这三个嫡子。其中李建成是嫡长子,李世民立下的战功最多,皇位之争主要也是集中这两人之间。而李元吉排行老四,战功不如李世民,选择了和李建成结盟。

而至于李渊其他的儿子们,在玄武门事变发生时最大的也不过8岁,比如说老六李元景。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外和李建成李元吉兵戎相见的时候,他们的那些小弟弟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有的才刚刚懂事。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些弟弟们还算是不错,只要不闹腾,该封王的就封王。比如说贞观五年,李世民一次性就封了自己5个弟弟为王。


胡史乱翔


论生育能力,唐高祖李渊在古代开国皇帝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大器晚成”的皇帝,从53岁进入造人高峰,这一年正是他占据长安、建立政权的时候,也是从这一年起,李渊接连生了十七个儿子,原因很简单:他做皇帝了。

在李渊登基前,总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有四位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另外还有一个与李元吉同岁的李智云,但是侧室所生,而且在李渊起兵时就被阴世师给杀了,年仅十四岁,而三子李玄霸,也在李渊登基前去世。

可以说,在李渊起家的过程中,原本只有四位嫡子追随参与,并立下了功劳,而且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虽然李渊三位嫡子各个出类拔萃,但最终还是被权势迷失了心智。尤其是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使得不少大臣也开始起了二心,不服李建成。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开始与李元吉联合,而李世民则同一班武将联合,双方蓄势待发。最终,才引发了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和一般武将除掉,随后李世民等人逼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让退位。

要知道,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这一年,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才八岁,以虚岁算,也不过九岁,很难有机会参与皇位的角逐,其他的儿子多数还都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呢!


碣石樵子


李渊只有一个皇后,叫窦皇后,她的父亲叫窦毅,母亲是北魏的襄阳长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子,储君之位必然是从这三个人产生。而且,窦皇后为李渊生的这四个儿子又刚好是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终年只有十六岁。

那我们再来看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在公元617年,被隋将阴世师所杀。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除了已经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长的,也只有九岁,那么其他几个儿子想参与争斗,也根本就不现实。

那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们三兄弟此时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显然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食邑三万户,天策大将军,司徒,尚书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学馆。

李元吉,是齐王,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为军功极高,手下的谋臣与猛将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与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不过最终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历史简单说


这话不假,确实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渊其他的儿子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三个大哥哥,表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有争斗。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小了。


四姑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渊一生共有41个孩子:19个女儿和22个儿子。按理说,儿子这么多,争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渊的儿子是一个例外,李渊生子很不均匀,他589年有了长子李建成,然后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云(603年),然后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

这期间的十五年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可以说断层很明显,前面的五个儿子远大于后面的十七个儿子。我们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争权大约发生在621年~626年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李渊的前五个儿子有可能参加,其他的十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到十岁,小的则还没有出生,中间的那部分则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个儿子完全不用考虑在内。


接下来就看看李渊前五个儿子,其中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时李渊还没有起兵,还安静的做着隋朝的官员。617年,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正式开始有了自立的条件,当时李建成拖家带口住在河东,秘密联络有才能的人,以图大事。李渊起兵之前,派人去河东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义。李建成在走的时候却把李渊的庶长子李智云留在了河东。

李渊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员下了通缉令,李智云被逮捕,押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五岁。

所以,李渊攻入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长大了的儿子,而且三人还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自然权力的争夺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会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这个意外就是李渊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强悍了,他是既能打又会指挥,军功蹭蹭往上涨,一直到621年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就造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置署官,这权力可就大了。

本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将,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真正和这些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由此,李世民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与此同时,李建成自然也开始忌惮李世民。争储之战由此开始,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三个人分成两个阵营一直争斗不断,但是李渊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李世民增加了筹码,甚至在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后,李渊一度想要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只是将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为了孤立李世民,开始将秦王府的能臣猛将进行收买或者外调。收买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将秦王府的人外调,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渊的默许等诸多因素让李世民的团队感到了危险,遂开始谋划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在626年的六月初进行,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所有活着的儿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话,最大的一个不过才九岁。李渊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李世民合法继位。


萧晓四姑娘


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在唐朝建国时期能够积极参与军政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李渊的22个儿子,出生时间分布很不均匀。22个儿子中,有17个是李渊起兵占据长安之后才出生的。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出生于唐朝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武德元年(618年),此时李渊已经53岁。

李渊53岁后还生了17个儿子,另外还可能生了十来个女儿。大概是早年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比较强势,能够收纳的妾室比较少。李渊起兵时,窦氏已经去世几年。没有强势原配夫人的管束,做了皇帝的李渊终于能尽情的宠幸美女了。

李渊的身体条件应该也非常好,一般的高官权贵,这个年纪即使好色也早就力不从心了。

李渊起兵造反时,还只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是和原配窦氏所生。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在李渊造反前几年已经早早夭折,当时年仅15岁。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庶子)则在李渊造反时没有及时逃脱被隋朝官吏捕杀,留守李渊老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跑时没有带上他。

(李渊)

这样李渊正式开始造反创业时,只有三个活着的儿子,28岁的李建成,19岁的李世民,14岁的李元吉。李元吉年龄太小,在最关键的前几年没法发挥作用。李渊最能信任的儿子,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渊太原起兵时,最初把军队分为两部分,让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统领。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都不错,表现出出色才能,没有沦为名义上的首领。李渊的造反行动非常顺利,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七月出发进军长安,十一月就攻入长安,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此时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不到半年,第二年三月,杨广在江都被杀,五月份李渊就自立为皇帝,建立唐朝。

李渊进入长安后,很快就成为天下间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势力。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是无可争议的世子以及称帝后的太子。太子和皇帝的关系自古敏感,李建成继续领军已经不合适了。

李世民自然成为统领军队的最佳人选,军权在儿子手中才最可靠。当然要是李世民能力比较差,担负不了这个责任,李渊自然只能选择其它远支宗室或者外姓大将分别统军。不过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虽然年轻,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李世民作为唐军统帅,指挥了唐朝建国过程中多数关键战役,自然势力大大扩张,到武德中后期已经影响到太子地位。

李元吉年纪稍大后,也被李渊给予了很高地位,但李元吉军事能力不高,没有立下大的功勋,和李世民抗衡远远不足。

如果李渊第三子李玄霸(评书中的李元霸)不早死的话,则很有可能会平衡下李世民的势力。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一岁,在李渊起兵时就可以委以重任。李世民的权势被分摊后,威胁太子李建成就很难了。


仁勇校尉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渊的确是有22个儿子,这个不假。但是这22个儿子,大部分都是在晋阳起兵之后生的。

李渊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这是五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第六子李元景出生于武德元年,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所以不存在什么争权夺利。

再说说前面五位儿子,李玄霸也就是诸多隋唐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他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力大无穷,反而体弱多病早早去世。

而五子李智云,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他本来是和李建成一起在李渊河东老家的,然而在从河东回到太原的过程中,被当地官府抓住了,后被解送长安直接给杀了。

所以说,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是在武德年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成年了,其余的要么还小,要么已经死了。不是他们斗,难道还要加上平阳公主一起斗啊。


凤妩一


因为这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出的嫡子,年纪上也有优势,而且李渊也给过他们大权,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声望。

李渊一生只立了一个皇后,虽然窦皇后在他登基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李渊对窦皇后的感情是很深的。窦皇后在他夺取天下的过程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包括她的儿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阳公主在李渊起兵反隋的战斗之中也为李渊处理了不少麻烦。

三兄弟都是皇后所出,也就都是嫡子,除了年纪轻轻就死了的李玄霸(演义之中通常为李元霸),三兄弟的身份都是非常高贵的。而且因为李渊和窦皇后感情笃深,早年给李渊生育子女的主要还是窦皇后,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都是窦皇后所出。

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在李渊造反的时候没有来得及逃跑,最后为隋朝将领阴世师所杀。第六个儿子直到大唐建立之后才出生,在玄武门之变时,六子李元景才八岁,根本成不了气候,更别说是下面的几个小儿子了。所以从年纪上来说,能够一夺的也就这三个儿子了。

李渊称帝之后,按照道理说,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就是李建成。作为嫡长子,他在唐朝开国之时就被封作太子。早在李渊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就已经在河东秘密为父亲招募人才。唐朝建立之后,李建成也为大唐搜罗了很多人才。成为太子之后,他一直协助李渊处理国事,还数次带军击退突厥的侵扰。

李世民在李渊起兵之后也统领着右三军攻下长安,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常常带兵出征,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势力,并且在武德元年之后通过四大战役渐渐积累威望。虎牢之战班师回朝,长安城内百姓称颂欢呼。

相比于两个哥哥而言光彩就黯淡了许多,后人称他猜鸷骄侈,李渊起兵之时,他在太原留守。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对这个儿子多有重用。在唐初,李元吉支持隐太子,想要先发制人刺杀李世民,后来被李建成阻止了。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和他的儿子全部被杀,李元吉死的时候才24岁。

如此看来也好理解了,除了李元吉,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在李渊起义的时候就战功累累,两人实力相当。可惜李元霸死得早,如果他能逃过那一劫,大唐建立之后无论是站在太子那边还是分掉李世民的权,他可能会成为那股决定性的力量,说不定会改写大唐的历史。


木剑温不胜


古代争夺皇位,一般多是嫡子之间的事,庶出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儿。当然,如果庶子的母亲非常得宠,也未尝就不可一试。但放在唐高祖李渊时期,情况比较特殊,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其他十几个儿子都插不上话,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的李渊确实有22个儿子,另有19个女儿,坐拥41个子女的李渊,也算得上是高产的帝王了。不过有一点极为特殊:李渊众多的子女,基本都是在登上皇位之后养育的。

在李渊起兵前,总共有5个儿子,其中四位是正室所生,分别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另有庶子李元景,与李元吉同年所生。但即便是这5个儿子,在他起兵后,也有2位相继去世,最早是李元吉被阴世师所杀,后是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

自李渊起兵,到李唐政权建立,功劳最大的是李世民,这一点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也无需在多言,而被立为太子的却是长子李建成。在这种形势下,李世民自然也不甘心屈居人下,而李建成则时刻提防自己的二弟。最终,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共同打压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在一般文武大臣的扶持下,予以还击。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除了三位年长的嫡子以外,李渊的第六子才八九岁,其余的孩子则还有很多在咿呀学语之中,甚至有不少还在襁褓里。所以,其余的孩子既没有资格参与多嫡,也还没有意识觊觎皇位。

公元626年夏,李世民收买了玄武门守城将领,于夜间偷偷率兵入城埋伏,等到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时,突然发难。在这场斗争中,李世民仗着尉迟恭等武将的帮助,成功地诛灭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又逼迫李渊退位禅让。

可以说,李渊早年的几个儿子,各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惜的是他们身逢乱世,在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后,却难以共富贵,最终引发了一场手足相残的人间悲剧。也正因如此,在李渊众多儿子中,争的最凶的还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夕阳下的晚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李渊的确拥有22个儿子。不过李渊的子嗣中我们大家普遍只知道四个人,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人中李玄霸早亡,其余三人争斗不休,那其他子嗣为何不参与争斗,或者为何不站队表示支持呢?



实际上其他子嗣不参与争斗是因为古代宗法制度的原则限制。而不站队表示支持是因为李渊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帝王。

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

古代宗法继承制实际上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根本。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子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孩子,而李渊一生之中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窦皇后。



窦皇后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子,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几个人。所以从当时的理法上来讲,只有这四个人可以继承李渊的皇位,而李玄霸早逝。所以只有他们三人争斗不休。

再说一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后,急不可待的处死了李建成的儿子。原因在于李建成为【大宗】,李渊其他子嗣都为【小宗】。李建成这个大宗的后代,也会比李世民的地位更高。所以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处死了自己的几个侄子。



李渊的大器晚成

古代帝王一般情况下子嗣众多,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传宗接代,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了后代。比如清朝的顺治和康熙,都是在13岁时便生育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虽然顺治23岁就死了,但经过他的努力,竟然产生了14个孩子。

相比于一般帝王,李渊是“大器晚成”。李渊于公元618年称帝,这一年李渊52岁,总共养育了5个儿子,不过其中一个嫡子和庶子已经去世。称帝之后的李渊为了弥补前半生的不足,开始在后宫之中努力的耕耘。



这期间为了避免过多的政务烦恼,李渊慢慢地把权力下放。但放眼朝堂之上最信任的人只有现存的三个嫡子,所以他们三人逐渐拿稳了朝廷的大权,并且开始了争斗。

李渊在后宫耕耘了九年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当时这些小弟弟最大的也不过九岁,最小的甚至刚刚出生。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会站队选择跟随哪个哥哥。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被李世民囚禁,虽然后来又为李世民添加了三个弟弟,但这时更不可能争斗了。



综合来看,唐朝初年李渊的子嗣中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为成年人。而且因为三人是嫡子的原因,所以获得了很大一部分朝廷权力。而李渊其他的儿子,都是年幼的庶子,既不能争权夺势,也没有主观意识表示站队支持。


我是越关


争储夺位是大事,是成年人的游戏,小孩子是参与不了的,李渊虽有22个儿子,但嫡子却只有四人,分别是建成,世民,元吉,玄霸,玄霸就是小说《说唐》和《隋唐演义》等说的李元霸原型,事实上他很小就死了,而除此之外的庶子,最大的当属万氏所生的李智云,可惜太原起兵前,李渊命建成元吉留在河东老家暗中招兵买马,李智云同行,起兵前建成元吉紧急撤回,李智云走不及,被隋兵抓住,送往长安被杀,第六子则是李元景,唐朝建立后才出生,还在孩提时代,自不能与三位兄长同台练练。

除此之外,李渊其余的儿子分别是,尹德妃生酆王元亨,莫嫔生荆王元景,孙嫔生汉王元昌,宇文昭仪生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崔嫔生邓王元裕,杨嫔生江王元祥,小杨嫔生舒王元名,郭婕妤生徐王元礼,刘婕妤生道王元庆,杨美人生虢王凤,张美人生霍王元轨,张宝林生郑王元懿,柳宝林生滕王元婴,王才人生彭王元则,鲁才人生密王元晓,张氏生周王元方。龙子龙孙,阵容宠大。

儿子虽多,可惜善终的不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七子汉王李元昌,涉及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自尽于家,被抄家,妻子籍没官府;八子酆王李元亨,李世民很怜惜的弟弟,在太宗当皇帝六年来去世,没来得及长大;九子周王李元方也在贞观初死亡。十子徐王李元礼和十二子彭王李元则十三子郑王李元懿、十六子道王李元庆和十七子邓王李元裕,二十子李元祥,活到高宗时,难得的好下场。

十一子韩王李元嘉,反对武则天被杀;十四子霍王李元轨,娶魏征的女儿,武则天时期,欲与越王李贞谋反,被贬贵州半路而死;十五子虢王李凤,十九子鲁王李灵夔,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晓活到玄宗时期善终;十八子舒王李元名,品行高洁,武则天时被丘神勣构陷,被杀;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就是滕王阁这位王,善书画,喜琴曲,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