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歐陽詢的兒子以「善學父書」著稱,與他爸相比怎麼樣呢

歐陽通書《道因法師碑》,李儼撰,現收藏於西安碑林。碑全文楷書,三十四行,滿行七十三字。高 312釐米,寬 103釐米。為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 663年)建。碑文完整無缺,碑頭雕作螭首,碑額處雕飾佛瞰,瞰下橫書“故大德因法師碑”七字。

道因法師俗姓侯原出家成都多寶寺,唐貞觀年間,曾在長安大慈恩寺協助玄奘翻譯佛經,因而碑文首題有“翻經大德”之句。龍朔三年(公元663),他的弟子玄凝請歐陽通書立《道因法師碑》來紀念他。

歐陽通學書時期,正當初唐書法發生變化的時期,而他以“善學父書”著稱。此碑筆力勁健,有隸意含蓄處不及其父,方筆側入筆法更增加峭險之勢,古人反對者多,與中國重涵蘊美德有關聯。何義門說:“蘭臺《道因碑》肩吻太露橫,往往當收處反飛。”王世貞說:“此碑如病維摩,高格貧土,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

大唐故翻經大德益州多

寶寺道因法師碑文並序

中臺司藩大夫隴

西李儼字仲思制文

奉意郎行蘭臺郎渤海

縣開國男騎都尉歐陽

通書

大哉乾元,播物垂象,肇有

書契,文籍生焉。雖十翼精

微,陰陽之化不測;九流沈

奧,仁義之塗斯闡。而勞生

蠢蠢,豈厭塵門;闇海茫茫,

恆漂苦浪。亦有寶經浮說,

錦籍寓詞,駕鳳升雲,驂龍

棲月。跡均轉縷,空溺志於

邪山;事比繫繩,詎知方於

覺路?孰若訓昭金口。道秘

瓊箱,靜痡毒於三漏,拯橫

流於五濁?是生是滅,發蓮

花之音;非色非空,被栴檀

之簡。暨乎鶴林稅軫,涅盤

之岸先登;鳥筆記言,總持

之苑斯闢。結集之侶,揚其

實諦;傳授之賓,宏其妙理。

然則紹宣神典,幽贊元宗,

跨生、肇以遐騫,追安、什而

曾騖。可以聲融繡石,採絢

雕圖,則於我法師而見之

矣。法師諱道因,俗姓侯氏,濮

陽人也。自繞樞凝祉,紀

雲而錫允;貫昴摛祥,奠川

而分緒。司徒以威容之盛,

垂範漢朝;侍中以才悟之

奇,飛芳晉牒。衣冠繼及,代

有人焉。祖闞,齊冀州長史;

父瑒,隨柏人縣令:並琢磨

道德,砥錫文藝,或題輿展

驥,贊務於千里;或烹鮮制

錦,馳聲乎一同。法師稟祐

居醇,含章縱哲,覃訏之歲,

粹採多奇;髫齔之辰,殊姿

獨茂。孝愛之節,慈順之風,

率志斯存,因心以極。年甫

七歲,丁於內艱,嗌粒絕漿,

殆乎滅性,成人之德,見稱

州里。免喪之後,乃發宏誓,

而以風樹不停,浮生何恃

思去髮膚之愛,將酬罔極

之恩。便詣靈巖道場,從師

習誦,而識韻恬爽,聰悟絕

群。曾不浹旬,誦涅盤二袠,

舉眾嗟駭,以為神童。逮乎

初丱,方蒙落髮。於是砥行

飭躬,架德緝道,篋蛇能翦,

心猿久制。逆流增智,望井

加勤,在疑必請,見義思益。

尋講涅盤十地,洞盡幽微,

宿齒名流,鹹所嘆異。及受

具戒,彌復精苦,若浮囊之

貞全,譬圓珠之朗潔。始聽

律義,遍訖便講,辨析文理,

綜核指歸。十誦之端,五篇

之賾,寫瓶均美,傳燈在照。

又於彭城嵩論師所,聽攝

大乘,嵩公懿德元猷。蘭薰

月映,門徒學侶,魚貫鳧集,

講室談筵,為之囂隘。遂依

科戒,而為節文年少沙門,

且令習律,曉四分者,方許

入聽。法師夏臘雖幼,業行

攸高,獨於眾中,迥見推挹。

每敷攝論,即令復講,而披

演詳悉,詞韻清暢,諸方翹

俊,靡弗歸仰。於是遍窺釋

典,鹹通密藏,五乘之說,四

印之宗,照盡幾初,言窮慮

始。每摳衣講席,隱几雕堂,

舉以玉柄,敷其金牒,渙乎

冰釋,頤然理順。延惠風而

不倦,同彼清流;應來響而

無疲,類夫虛谷。搢紳之客,

慕義波騰;緇黃之侶,承規

景赴。法師志求冥寂,深厭

囂滓,乃負袠褰裳,銷聲太

嶽。寢溪扃岫,飲露餐霞,樹

偃禪枝,泉開定水。凡經四

載,將詣洛中。屬昏季陵夷。

法綱嚴峻,僧無徒侶,弗許

遊涉。於是杖錫出山,孑焉

孤邁,恐罹刑憲,靜念觀音。

少選之間,有僧欻至,皓然

白首,請與俱行。迨至銅街,

暨於金地,俯仰之際,莫知

所在。鹹謂善逝之力,有感

斯見,非夫確至,曷以臻乎?

既而黃霧興襖,丹風起孽。

中原蕩覆,具禍以燼。法師

乘杯西邁,避地三蜀,居於

成都多寶之寺。而靈關之

右,是曰隩區,遠接荊舒,近

通邛僰。邑居隱軫,人物囂

湊,宏才鉅彥,碩德高僧,鹹

挹芳猷,歸心接足。及金符

啟聖,寶曆乘時,運屬和

平,人多好事,導元流於已

絕,闢妙門之重鍵。法師以

精博之敏,為道俗所遵。每

設講筵,畢先招迓,常講維

摩攝論,聽者千人。時有寶

暹法師,東海人也,植藝該

洽,尤善大乘。昔在隋朝,英

塵久播,學徒來請,接武磨

肩,暹公傲爾其間,仰之彌

峻。每至法師論義,肅然改

容,沈吟久之,方用酬遣。法

師抗音馳辯,雷驚波注,盡

妙窮微,藏牙折角。益州總

管鄧國公竇璡、行臺左僕

射贊國公竇軌、長史申國

公高士廉、范陽公盧承慶,

及前後首僚,並西南嶽牧。

並國華朝秀,重望崇班,共

藉聲芳,俱申虔仰。由是梁

昏之地,庸濮之,飲德餐

仁,雲奔雨集。法師隨緣誨

誘,虛往實歸。昔曇翼高奇,

教闡沈犀之壤;法和通敏,

道著蹲鵄之域。協時揆事,

抑亦是同,考業疇聲,彼則

非袞。而以久居都會,情異

俶真,養中晦跡,可求天解。

復於彭門山寺,習道安居

,此寺往經廢毀,院宇凋敝,

法師慨然構懷,專事營輯。

若乃危巒迢遰,俯瞰龍堤;

絕磴逶迤,斜臨雁水。近對

青城之巘,遙瞻赤裡之街,

雲榭參差,星橋縈映。於是

分巖列楝,架壑疏基,窈窕

陵空,徘徊罩景。松吟竹嘯,

共寶鐸以諧聲;月上霞舒,

與璇題而並色。仙花秘草,

冬夏開榮;擾獸馴禽,晨昏

度響:諒息心之勝竟,毓道

之淨場乎。而以九部微言,

三界式仰,緬惟法盡,將翳

龍宮,揮兔豪而匪固,籀魚

綱而終滅,未若鐫勒名山,

永昭弗朽。遂於寺北巖上,

刻石書經,窮多羅之秘帙,

盡毗尼之妙義。縱洪瀾下

注,巨火上焚,俾此靈文,永

傳遐劫,豈直迷生之類,睹

之而發心;後學之徒,詳之

而悟道?既而清猷遠暢,峻

業遐昭,遂簡宸衷,乃紆

天紱。追赴京邑,止大慈恩

寺,與元奘法師證釋梵本。

奘法師道軼通賢,德鄰將

聖。遊聽琶,集梵文而爰

止;旋謁皇京,奉綸

言而載譯。以法師宿望。特

所欽重,瑣義片詞,鹹取刊

證,斯文弗墜,我有其緣。慧

日寺主楷法師者。聰爽溫

贍,聲藹鴻都,乃首建法筵,

請開奧義。帝城緇俗,具

來諮稟,欣焉相顧,得所未

聞。諸寺英翹,懣然祇服,鹹

敷師子之坐,用佇頻伽之

音。法師振以元詞,宣乎幽

偈,同炙果而逾暢,譬連環

而靡絕。耆年粹德,曠士通

儒。粉滯稽疑,雲消霧蕩,伏

膺請益,于嗟來暮。惟法師

姿韻端凝,履識清敏,粹圖

內蘊,溫採外融,運柔嘉以

成性,體齋遫而行已。峻節

孤上,夷險同貫;沖懷不撓,

是非齊躅。加復研幾史籍,

尤好老莊,咀其菁華,含其

腴潤。包四始於風律,綜五

聲於文緒,宿植勝因,恬榮

褫欲。善來佛子,落採庵園,

開意花於福庭,濯元波於

妙境。而貞苦之操,絕眾超

倫;聰亮之姿,逾今邁昔:信

法徒之冠冕,釋氏之棟樑

乎。凡講《涅盤》、《華嚴》、《大品》、《維

摩》、《法華》、《楞伽》等經,《十地》、《地

持》、《毗曇》、《智度》、《攝論》、《對法》、《佛

地》等論,及四分等律,其《攝

論》、《維摩》,仍出章疏。既而能

事畢矣,宏濟多矣,脫屣於

夢境,棲神於淨域。春秋七

十有二,以顯慶三年三月

十一日,終於長安慧日之

寺。梵宇殲良,真門喪善,悲

纏素侶,慟結緇徒。即以四

年正月,旋乎益部,二月八

日,窆於彭門光化寺石經

之側。道俗門人,星流波委,

銜哀追送,眾有數千。巖谷

為之傳響,風雲於是變色。

慧日寺徒眾,並蠲邪迪妙,

綜理探微,保素真源,歸玄

正道。自法師戾止,鹹共遵

崇,追思靡及,情深軫慕。弟

子元凝等。稟訓餐風,師稱

上足,而以慈燈罷照,崇山

無仰,循堂室而濡涕,對幾

弗而流慟。敬於此寺,刊金

撰德,氣序雖遷,音塵方煽。

亦猶道林英範,託繡礎以

長存;慧遠徽猷,寄雕碑而

不朽。其詞曰:

緬哉佛性,廓矣元門。功昭

曠劫,化拯重昏。衝儀已謝,

妙道斯存。匪伊開士,孰暢

其言。於顯法師,誕靈傑起。

如松之秀,如巖之峙。穆穆

風規,堂堂容止。行窮隱括,

識洞名理。爰初紐錦,早厭

樊籠。言從落飾,乃沐元風。

將超八難,即悟三空。貞圖

可仰,峻範彌融。鹿野微詞,

猴江粹典。源流畢究,奧隅

鹹踐。法鏡攸懸,信花彌闡。

振嶽符論,奔濤喻辯。昔在

昏虐,時逢禍亂。東去戢道,

西遊違難。天啟聖期,光華

在旦。翼教岷益,騰聲巴漢。

爰雕淨境,於彼曾岑。分櫩

架壑,聳塔依林。搜經緝義,

篆石雕金。芥城斯盡,勝蹟

無侵。載奉王言,來遊

帝宅。慧義資演,直宗佇譯。

紫庭之彥,丹臺之客。並企

清儀,俱餐妙賾。淪羲(闕五字)

光。遽嗟分岸,永泣

摧梁。龕留舊影,室泛殘香。

書芬紀藹,地久天長。

龍朔三年歲次癸亥十

月辛巳朔十日庚寅建,

華縣常長壽範素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