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何如帖》是東晉王羲之書寫的手札尺牘。行書,3行,27字。結體瘦峻,點畫銛利。收藏於臺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墨跡為唐代依照原作雙鉤廓填的響拓本。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王羲之行書《奉橘帖》,與《何如帖》、《平安帖》連為一紙。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


董其昌(一五五五 一六三六),明代書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擅畫山水,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倡『南北宗』論,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書法出入晉、唐,天機溢發,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氣韻深厚,自成一格。能詩文。存世作品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 等,刻有《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


董其昌極勤奮,臨古之作亦多。他的臨古,己意多,有人譏為抄帖。但其筆健神飛, 亦非常人所能及。如此臨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字形字態都佳,映帶活潑,更勝原作。


因傳世王羲之墨跡多為唐摹本,字形具而氣息時有隔斷之嫌,

臨此類作品,要以形推筆勢、筆路,使其氣息復原,如此方謂善學。這也是董其昌臨古之一過人處

局部對比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董其昌臨王羲之,這才叫“善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