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夏朝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为什么?

海纳百川万一是我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这个题目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考古学界,包括历史学界,始终都没有完全否认夏朝的存在,只是在对夏王朝及其遗址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而且否认夏王朝存在的也是少数人的观点,当然,否定的声音在国外可能更多一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夏王朝的认识和研究中存在分歧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考古发掘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认识古代人类的生活状况,而这需要考古遗存作为支撑。当前,我们已经发现了相当丰富的、在年代和地域上符合夏王朝相关记载的古代遗址,但尚缺乏更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遗址就是夏王朝的废墟。因此,这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提供更为有力证据。

其次,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需要经过科学的考古研究来阐释和论证,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许多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是断层的,即进行发掘的不见得就是最终的研究者,而研究者也不一定参与了遗址的发掘。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遗址或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的学者,具有不同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

因为研究者的差异,也必然导致会存在不同的理论、方法和视角,进而产生各种分歧,都是很正常的。对于“夏”遗址的研究正是如此。

再次,科学是纯粹的,但科学研究却并不都是纯粹的。

仔细分析对于夏代的认识便可发现,否定的声音多来自于国外,肯定的声音多存在于国内,这不乏一定偏见和个人感情掺杂其中。当然,有些时候也多是由于国内外对文明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学术的魅力是多样的,正因如此,它才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

另外还需指出的一点是,寻找夏王朝似乎肩负着为中华文明正名的责任,就如同早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样。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影响到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我们已经找到的早于商代的文化遗存,而且有相当部分确已进入到了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都是被考古证明了的。换句话讲,我们存在着早于商的政权形式,只是过于急切地把它(或它们)命名为“夏”,因为急切,所以会导致很多问题显得过于仓促。

那么夏朝是否存在呢?当然是存在的!文献绝非凭空捏造,即便古史辨派一直强调后世对于前代史事的记载都是不可靠的,但也不能说“大禹是条虫”就是一个真理。

质疑文献之真,或否定史籍之伪,都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只有在坚实的考古发掘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运用多学科手段,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当然,这条路显然还很漫长。

我们古代的夏代,不过是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众多璀璨的明星之一,当时还有很多部族政权的与之并存,只是夏是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一支而已。因此,夏代更适合作为一个划分时代的名词,夏政权或夏王朝更适合作为一个朝代的称呼,这是需要我们认清的。


碣石樵子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个顺口溜,开头是这样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这个顺口溜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然后才是夏朝、商朝、周朝。我们说我们是5000年文明古国,也就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算起,到现在的状况。


(传说中夏朝的开国君王禹)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不只是三皇五帝、唐尧虞舜不被承认,连夏朝在考古界也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让很多人不爽,因为它严重损伤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要带那么多情绪,我们会发现,夏朝不被承认,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夏不被承认,并不是夏不存在,而是作为国家不被承认。按照有些学者的看法,国家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首先形成的是游团,接着形成的是部落,再接着形成的是酋邦,最后形成的才是国家。夏在当时,其实就只是处在酋邦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国家。


(传说中的夏朝地图)

当时在中原地区,有非常多的这种酋邦,这些酋邦都不大,他们合起来被称为“诸夏”。也就是说,夏只是诸夏中的一个小酋邦。如果只是用一个小酋邦来代替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那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

其次,夏没有找到考古学的证据。虽然有人认为,二里头是夏曾经生活过的遗址,但是,第一,没有直接的证据;第二,这个二里头的规模非常小,这么小的规模,显然不是一个国家的规模,而且里面的那些考古文物也不能证明国家的存在。它不像殷墟,殷墟很大,而且功能比较齐全,完全是一个国家的规模。

第三,在商代之前,酋邦的流动性非常大,这种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中原的酋邦,常常被外来的酋邦所替代。替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夏酋邦已经是酋邦的时候,周围地区很可能还是一些部落,或者是游团。这些部落游团经常打仗,今天你把我打走,明天别人又把你打走。而中原地区,因为农业生产比较先进,其战斗力相对来说还要弱一些。有个切实的例子是可以证明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打仗,最后黄帝战胜炎帝,原因就在于,黄帝部落主要是游牧民族,而炎帝部落是农耕民族。所以,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夏,也可能历史上真的有夏,而且是一个时间比较长一点的酋邦,但是或许它早就被其他部落或者游团给撵走了。


(二里头遗址)

当然了,考古学怀疑夏作为一个长久的,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并不是否定我们悠久的古文明和历史。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其实还不仅仅是夏这一部分,还包括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很多个发源地。如果要找中华民族的源头的话,把这些地方给忽略了,其实也是很不应该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的原因:首先,夏不被承认,并不是夏不存在,而是作为国家不被承认。按照有些学者的看法,国家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首先形成的是游团,接着形成的是部落,再接着形成的是酋邦,最后形成的才是国家。夏在当时,其实就只是处在酋邦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国家。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这个人人皆知。可是很多历史学家都对夏朝的存在有争议,不认同他是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夏朝的文字、青铜器尚未出土,要知道,文字和金属器物的出现可是历史学家判断一个历史古国是属于“文明”还是“文化”的重要标准,而现在夏朝尚未证明拥有文字和青铜器,那也就无法说明夏朝是一个“文明”,只要没发现当时的文字,就无法确认考古遗存中哪批锅碗瓢盆属于“夏”。要知道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最早的甲骨文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甲骨文,这个时间点已经是商代中晚期了,所以在被考古发现和研究证实之前,夏只能说是一个部族或者部落文明。



我个人也是认为夏朝是有很大可能存在的,要知道早在民国的时候商朝跟夏朝一样也被质疑说是不存在,那些搞历史的、考古的,基本认为中国只有两千多年历史。结果殷墟不久便被发现,从里面出土的商王世系跟史记上记载的完全一致。

部分中国学者也一直坚信夏朝是有的,很多人认为以前之所以没有找到“夏墟”是因为找错地方了,寻找的范围不应该局限在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应该去南边的长江流域寻找,有的学者甚至指出夏朝的遗存应该在云梦泽一带,夏朝很有可能是一个南方的王朝,夏人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湖北、安徽等地,中心区域在云梦泽,这就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很吻合,大禹治水主要是治今天长江流域的洪水,大禹治水的很多故事传说都与长江有关,因此夏人的活动范围很有可能在长江流域,而不是在黄河流域。


最后希望早日能发现夏朝的文字。那个民族文化智慧开启的时代!


文渊君


第一,没有第一手或者直接的文字资料。很多人说,好多古书都写了夏朝啊。我跟你说然并卵。这些文字资料都不是第一手的。

我今天经历了一个事件,我把它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手资料。我目睹了这个事件或者我阅读了第一手资料再记录下来,也算直接证据。但是我说我知道一个实际上和我完全不搭嘎的事情,这是什么?是文学创作。

夏的记录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即没有发现夏代的任何第一手文字资料,也没有来自商人记录的直接证据,有的都说春秋时代的文学创作。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历史近千年的商人对夏代一脸懵逼,反倒是之后的周人说的绘声绘色,这只能是出于政治考虑的文字创作。

第二点,没有实物证据。

商代,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有遗址,有遗物,板上钉钉不容辩驳,最多就是历史细节我们可能不那么清楚。夏呢?除了周人说的,没有其他任何发现。

夏商周断代工程,因为政治指导业务,实际上已经臭名昭著。二里头挖到现在证实了其实是我们历史上一个失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王国,这个王国没有文字,我们对它没有任何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我们心心念念的夏,没有半毛钱关系。


郝子曰


欲灭其国,先亡其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玛雅文明,无一例外都被西方白人给灭绝了。今天那些文明的后人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历史,说着别人的语言,继承别人的文化,崇拜别人的祖先。西方人虽然在近代经济文化科技上领先中国,但却在历史文化上极度自卑的,因为他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几百年,为了给自己塑造一个强势的文明,就必须要从历史上着手,打造一个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这就好比某人喜欢吹牛,自称自己的祖上是某某皇帝,或者是某某达官贵人一样,这样就能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西方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由于历史上的极度自卑,而生生地给自己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历史文明。由于西方在科技上的强势,所以又造就了话语上的强势,这几十年来全世界的话语权都被西方所把持,所有的规则都是西方人建立的,而中国当年积贫积弱,只能遵循他们的规则来生存。当西方人遇到中国这个从未中断的历史文明就陷入了矛盾中,一方面深感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又深深地自卑自己那可怜的历史记载。因此他们就有意无意回避中国的历史问题,直到看见夏朝这个问题,由于中国的历史也没有详细记载,所以他们就像发现了救命稻草,利用他们掌握的话语权针对中国的夏朝拼命否定,再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和媒体一起来给中国人灌输夏朝不存在这种观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否定中国的历史,只要中国人没人相信这段历史,那么中国人的历史就灭亡了。如果有人不相信,那么请看看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所做的事,他们将所有玛雅人的书籍全部烧毁,逼迫玛雅人学习西班牙语言,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说他们自己的语言,于是一个文明就这样被彻底毁灭了。二战时期,日本人也搞过这样的事情,在东北和台湾也搞过奴化教育,强迫所有人学习日本文化,只不过日本人时间不够失败了,如果再有五十年,恐怕今天的东北和台湾都已经不属于中国了。这就是西方人消灭其他文化的策略,先消灭你的历史,再消灭你的语言,让你永远做他们的奴隶。


蝶海留香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复杂,作为考古烟酒僧,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考古学界并没有否认夏代的存在,不少学者都在使用“夏文化”、“夏代文化”的词语,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众多研究也在探索较殷商文化(二里岗-殷墟文化)更早的文明和国家形态。因此,说“夏朝不被考古学界承认”至少是不严谨的。事实上,作为严谨的学术研究,我国考古学界主流对夏代的存在既不十分肯定,也不完全否认,国外学者也没有绝对不承认夏代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商代和西周的存在都有大量的出土文献(甲骨文、金文等)可以与传世文献对应验证(如王号、都城、帝王世系等等),但夏代却始终没有发现文字(事实上商文化中较殷墟更早的二里岗文化也没有文字,之所以认定它为商文化,靠的基本全是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即使是距夏不远的商代出土文献中也对夏只字未提。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夏代是不存在的呢?考古发现的事实又绝非如此简单。多年的考古工作不仅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大规模高等级聚落二里头遗址,还使得中原地区由仰韶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经由势力纷繁复杂、不同文化交融碰撞的“中原龙山时代”向文明高度发展的二里头文化演变的脉络逐步清晰。简言之,考古表明,在殷商文化之前,中原地区确实经历了各种集团群雄逐鹿,最后定为一尊——二里头文化的历史过程,伴随的则是周边文化的迅速衰落与二里头文化向四周的大规模扩张。这种早期中心政权的兴盛过程及其“伊洛之间”的地理位置又与文献中的“夏代”何其相似!只是唯独缺少出土文字的佐证。于是学者们大多只能在艰苦论证的结尾小心翼翼地引用有限的几段传世文献。

从学术严谨的根本角度出发,不肯定夏代的存在是正确合理的。但就我国的考古学这一学科而言,证明地下的早期中国与传世文献相合,既是它形成以来的重大使命,也是“古史辨”留给它的重大包袱。简言之,如果只将考古发现对应印证传世文献作为考古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则远远贬低了这个学科。面对灿烂的出土文物,面对文明曙光中各种文明潮流的碰撞融合,面对早已发现的更早的红山、良渚、凌家滩、石家河的辉煌文明,以及中原地区日益清晰的比二里头更早的仰韶时代的文明大辐射与相当复杂的社会组织模式,仅仅判断“有没有夏代”或“二里头是不是夏代”,实在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考古学界并不否认夏代的存在,也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而相对于探索早期中国文明起源历程的大课题而言,证明有没有夏代,实在算不得学术前沿。


fengzhanchi197590861


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延续约471年,被商所灭。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的原因:我们中国历史悠久,这个人人皆知。可是很多历史学家都对夏朝的存在有争议,这是因为夏朝的文字、青铜器尚未出土,要知道,文字和金属器物的出现可是历史学家判断一个历史古国是属于“文明”还是“文化”的重要标准,而现在夏朝尚未证明拥有文字和青铜器,那也就无法说明夏朝是一个“文明”,只能算是部落联盟。


古今说史


严格说,夏朝是不被欧美考古界承认,国内很多学者认可,但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有一些成果,但夏朝还是在国内外存在争议,主要是缺乏考古证据。

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这些标准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礼仪建筑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所有文明也不一定。例如文字作为文明判断的基本标准尚且有争议。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乌尔顿经研究认定:玛雅文明的继承者——印加文明就没有文字,仅采用奇普(结绳记事)记录信息。


夏朝作为我国史书上最早的朝代,那么“夏”算不算一个王朝?作为王朝,应该起码在当时占统治地位,无论是权力还是地域。近些年也发掘出来一些城池和建筑遗迹,在年代上早于商朝。但是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和语言的实物考古证据,虽然在一些早期文明的陶器上也有一些类甲骨文的符号文字,但是数量太少,涵盖面太小,不像甲骨文那么成熟和广泛。所以这是西方历史学界不承认有夏朝的原因,只承认有一定规模的文明,但不认为是“夏”一个文明古国的王朝。


—迎风—


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例子。当年,殷墟被发现之前,商朝也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年代,学术界一直认为商朝是被虚构的历史,但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等很多重要的文物,通过了解文物的信息,最终确认商朝,确实存在过。

那么,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估计读者们心里也大概清楚了。其实严格来说,夏朝的存在是不被欧美考古界承认,他们只承认有过夏朝的文化。同时,由于中国众多典籍,比如《竹书记年》都提到过夏朝。因此,也无法证明夏朝没有存在过。

只有等到考古发现了证明夏朝的直接证据,才能还历史一个清白!


linux每日谈


我们从小历史书中都会学到朝代更替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谈到夏朝的真实存在,历史学界一直争议颇多。因为一直没有夏朝有关的实物资料,夏朝的存在,长久以来只是在古籍中有记载。直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夏朝文物和城郭的遗址,经过碳14检测,时间与夏朝的时代吻合。然后至今仍有一部分考古专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是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因为文字才是产生文明的标志之一。甲骨文没有发现之前,商朝也被怀疑是否存在,随着安阳殷墟的发现,其中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和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相符合。司马迁同样也对夏朝的历代王室传承记载的很完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夏朝的存在,我们也期待更多夏朝文明遗迹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