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故事骗了,历史上侯方域并不爱李香君,对她只是逢场作戏

在秦淮八艳中,李香君人气相当旺;在明末四公子中,侯方域人气数第一。他们俩能这么出名,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孔尚任。在《桃花扇》,孔尚任不遗余力地对他们俩的爱情故事进行了描述:

为避战乱,侯方域到了南京。因看中其在复社的重要地位,阉党余孽阮大铖便想趁机拉拢。阮大铖通过画家杨龙友,给侯方域送上了一份厚礼——带他去秦淮河畔,见名妓李香君。侯方域与李香君一见钟情,杨龙友就按照阮大铖的指示,资助囊中羞涩的侯方域为李香君梳笼。

这夜,侯方域看着怀中美人,深情无以表达,就拿出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作为定情信物,放到了李香君手里。李香君遇上才子侯方域,也十分感谢上苍,下定决心要好好地爱这个人,矢志不渝。一时间,两人郎情妾意,海誓山盟。

但后来,心思细密的李香君发现情郎为她梳笼的钱来源不明,就追问他:钱是怎么来的?竟发现是坏人阮大铖提供的赞助。于是,李香君痛骂侯方域,不但要求他跟阮大铖划清界限,而且还变卖首饰,四下筹钱,让侯方域把钱如数还给了阮大铖。

两人的这一举动,得罪了阮大铖,于是阮大铖设计陷害,侯方域被迫离开。李香君则独自一人留在南京,闭门谢客,一心等候情郎归来。

可这坏人哪肯罢休,在阮大铖怂恿之下,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大红人田仰看上了李香君,逼迫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宁死不从,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溅桃花扇,才把他们吓退了。然而,李香君痊愈后,阮大铖贼心不死,打着圣谕的幌子,还是将李香君征入宫中当了歌姬。至此,李香君与侯方域天各一方。

世事无常,1644年,清兵长驱直下,占领南京,南明覆灭,李香君也随着一些宫人趁着夜色逃出了“牢笼”,侯方域当时也在南京城苦苦寻找李香君,但战乱之中,二人还是错过了。

1645年,李香君躲进了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这年秋天,侯方域来到栖霞山,找到了李香君,两个人看破红尘,就一起出家了。

一部《桃花扇》,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描写得缠绵悱恻、一波三折、荡气回肠,二人一同出家的结局也不由令人扼腕叹息,但真实的情况,跟孔尚任笔下的故事差距很大。

在历史上,没有李香君这个人,只有一个叫李香的。李香,1624年(明天启四年)生于苏州阊门枫桥一带,原姓吴,父亲曾是一位武官,因为是东林党成员而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家道败落,漂泊异乡。1631年(明崇祯四年),小姑娘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改姓李,名李香。

李香长大后,肤如凝脂,肌如白雪,而且长得娇小玲珑,所以备受青楼界推崇,还得了一个绰号叫“香扇坠儿”。此外,李香才艺出众,尤其擅长唱曲儿和弹琵琶。汤显祖的四部名剧合集叫《玉茗堂》,那会儿能唱全的人非常少,李香算是一个。

侯方域这个人的确真实存在,但他到南京,不是为了逃避战乱,而是去江南贡院参加乡试的,而且他在河南老家早已娶妻。文人墨客,到了秦淮河,自然要去走一回,才有了他和秦淮名妓李香之间的交往。

侯方域在自己的代表作《李姬传》中,的确曾对李香的才艺大家赞赏,李香劝他不要跟阮大铖交往的事情也真实存在,但他对李香并没有付出真情。

侯方域在《梅宣城诗序》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昔年别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就是说,那个叫冷香的人,是我暂居南京时相好过的妓女。这个冷香,说的就是李香。

其实,说到底,在侯方域眼里,跟李香的交往,也就是自己出差旅行时的一段插曲罢了,逢场作戏而已,人家并没有认真过。

至于“两个人看破红尘,一起出家”,更是孔尚任杜撰的。明朝灭亡之后,侯方域本来准备赋闲在家,坚决不为满清朝廷服务的,可顺治八年的时候,他又跑出来参加了乡试,结果被很多人有气节的读书人看不起,三年之后他便驾鹤西去了。

《桃花扇》的故事很美很动人,但却不是真实的。最后再啰嗦一句:别再被故事骗了, 历史上侯方域并不爱李香君,对她只是逢场作戏,各位看官请别入戏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