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第一省PMI破50!十大減負措施來了:買地可7折,過路費85折

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業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格外引人關注。

近日,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經信委)發佈了今年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8月廣東省製造業PMI指數為49.3,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50.9)回落1.6個百分點,是自2016年3月以來指數第一次回落至榮枯線(50.0)下。

就業人員指數僅47.5

數據顯示,決定PMI指數的5項權重指數中,8月份4項比上月下滑,其中權重最大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比上月大幅下滑1.5個和1.7個百分點,達到了50.1和48.7,生產指數更是錄得近30個月以來最低值。

同時,受訂單下降影響,原材料庫存出現上升,企業用工持續下降。其中,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2.4個百分點,為50.9,上升幅度較大;用工指數回落0.8個百分點,為47.5,回落幅度有所加大。廣東省經信委稱,這顯示生產活動有所放緩。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4,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顯示配送時間變慢。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連續兩月居於榮枯線上。

廣東省經信委綜合分析認為:“工業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但受外部環境出現明顯變化影響,穩中有變的形勢已經初步顯現。”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今年5月份延續至今的本輪盤整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國內產業轉型中新舊動能接續不周的問題,也有國際經濟政治因素急劇變化帶來的消極影響。

但要看到的是,在此次PMI回落至榮枯線下之前,廣東製造業PMI已經連續29個月呈擴張態勢。而以廣東製造業如此龐大的體量來講,長期維持和形成相對較高基數的難度較大。

2015年9月開始,廣東製造業PMI亦曾走低,但僅持續7個月後就迎來強勁反彈,並進入較長時間的持續擴張。

廣東出手為製造業降負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8年8月全國製造業PMI為51.3,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權重最高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3和52.2,位於榮枯線上,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三項指數則居於榮枯線下。

在全國製造業呈現平穩擴張態勢的情況下,廣東省率先出手為製造業企業降低成本。

9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降低製造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下稱修訂版)的通知。顯示,廣東省政府主要從降低稅負、用地成本、社保成本、用電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等十個方面,全方位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從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可謂罕見。

措施1:降低企業稅負

修訂版首先就提到了降低企業稅負,那如何降低呢?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

1.在國家規定的稅額幅度內,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準,將車輛車船稅適用稅額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

2.降低符合核定徵收條件企業的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徵收標準。

3.允許符合條件的省內跨地區經營製造業企業的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實行彙總繳納增值稅,分支機構就地入庫。

4.全省契稅納稅期限統一調整到辦理房屋、土地權屬變更前。

措施2: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當前我國土地價格的過快上漲導致企業用地成本壓力上升,所以第二項措施便是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修訂版》要求,“三舊”改造土地及省追加的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先進製造業需求;納入省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製造業項目享受省重點建設項目待遇。

如企業為廣東省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製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價可按所在地土地對應工業用地最低標準的70%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長年限為50年。根據企業意願,對有彈性用地出讓需求的工業企業實行彈性年期出讓供地,對屆滿符合續期使用條件的,可採用協議出讓方式續期。以先租後讓方式供應的工業用地,租賃期滿達到合同約定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原租賃企業優先受讓。

此外,每年還將安排一定規模的用地指標獎勵製造業發展較好的城市。

措施3:降低企業社保成本

為職工繳納社保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第三項措施就多措並舉地降低了企業的社會保險成本。

1.執行全省統一的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4%的按14%執行。

2.推動符合條件的地市實施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制度。

3.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餘過高的統籌地區,要適度降低單位繳費費率。

4.職工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可將生育保險費率降到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0.5%以內,已降到0.5%的可進一步降到0.45%。

5.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費率實施下浮,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下降20%—30%。

措施4、5:降低企業用電、運輸成本

而對於企業的用電、運輸等成產成本,修訂版也給出了降低的措施。

1.用電成本交易層面,到2020年,確保電力市場交易電量佔廣東省內發電量比例不低於60%,支持高新技術、互聯網、大數據、高端製造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

2、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標準降低25%。

3、督促自備電廠承擔政策性交叉補貼、降低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等措施,繼續降低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清理和降低電網環節收費。

運輸成本方面:省屬國有交通企業全資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對使用粵通卡支付通行費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試行通行費八五折優惠。停止審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逐步取消普通公路收費。

措施6: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是我國中小企業主要融資來源,近幾年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和市場份額增長較快,小微企業信貸缺口有所緩解,但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服務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

修訂版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1.2017—2020年省財政對在境內申請上市的民營企業,經證監部門輔導備案登記後,分階段對完成公開發行之前支付的會計審計費、資產評估費、法律服務費、券商保薦費等中介費用,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2.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民營企業獎勵50萬元,對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民營企業再獎勵30萬元。

3.對在省內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或增資擴股成功進行直接融資的民營企業,按企業融資金額的2%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4.對“廣東省高成長中小企業板”的掛牌企業按照融資金額的3%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5.鼓勵銀行、商業保理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為製造業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對幫助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相關企業擇優進行支持。

6.鼓勵企業利用股權出質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省、市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性擔保和再擔保機構。

7.鼓勵各地設立中小微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給予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

措施7: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企業在遵循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時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如各種稅費、融資成本、評估檢測費用等。這些成本企業靠自身努力無法降低,只有依靠政府深化改革,調整制度。

修訂版通過下列方式為企業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1.壓縮審批時限,企業開辦時間減至5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核准辦結時限減至1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辦結時限減至3個工作日。

2.繼續優化完善電子證照庫,實現政府部門各類審批信息共享共用。

3.對省權限範圍內的12類工業產品實行“先證後核”審批模式、4類工業產品實行“承諾許可”審批模式。

4.建設全省性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加強中介服務收費監管。對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進行全面清理,原則上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脫鉤。

措施8: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

1.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在工業用地、倉儲用地上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和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建築密度的,不再徵收土地價款差額。

2.支持和鼓勵各地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

3.加大地方財政的獎補力度,大力推進“工改工”項目建設。加快完善相關用地手續,所需用地指標在試點城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優先安排,所在地不動產登記機構要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辦理不動產登記。

措施9: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1.對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方向的萬億級製造業新興支柱產業培育予以重點支持。

2.2020年前省財政對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給予重點支持,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可享受技術改造事後獎補(普惠性)政策。

3.引導消費新需求。大力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發佈廣東消費品供給指南,實施廣東重點產品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工程,開展“廣東優質”品牌認證。

4.充分統籌整合現有資金渠道,進一步加大對相關製造業的研發、中試、產業化、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建設等的支持。

5.對重點企業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擴產增效、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等給予補助。

措施10: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

修訂版規定,50億元以上項目,由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牽頭協調,實行省直部門專員服務制。投資額100億元以上項目由廳級幹部擔任專員,50億~100億元項目由處級幹部擔任專員,全程負責跟蹤服務項目落地和建設。

對符合獎勵條件的重大產業項目,省按照相應標準給予用地指標獎勵,其中對於投資20億元以上、符合投資強度等相關條件並完成供地手續的重大產業項目,省全額獎勵用地指標。

對各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但當年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可按規定向省申請預支獎勵指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