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新造车交付经验很重要,国人主动关注新能源车要到2020年

2018年上半年已过,伴随着大量质疑声音而来新造车势力,正在撕去所谓“PPT造车”的标签。新造车势力之中的头部企业们或通过代工、或通过自建工厂,在下半年纷纷迎来交付潮。

然而,汽车是相当“重”的行业,相比起造概念车以及试制车,大规模的交付才是对车企的真正考验。蔚来的交付时间一再推迟,威马在交付前就遭到了“电池门”和“退订门”事件,虽然威马对此已进行一番解释,但交付之路肯定不会平坦。而身上有着浓厚互联网痕迹的小鹏汽车,也即将迎来交付考验。

在2018年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造车新势力如何保证交付进度,一些承诺的功能能否兑现,关注与质疑从未消散。日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接受指数君专访时透露,已有的内部交付经验,将为大规模交付提供宝贵经验。他还强调,新造车企业前期造势太凶,达不到用户的期望会是“麻烦事”。

谈交付:已有的交付经验很重要

如今,新造车势力的热词已经不是“PPT造车”,而是交付。目前的新造车势力前列梯队中,蔚来的交付进度一拖再拖,直到5月31日,才“浩浩荡荡”地交付了10辆车,创始人李斌也不得不多次承诺交付时间。而承诺9月份交付给私人用户的威马,先不论交付效果如何,“电池门”和“退订门”已经让威马还未上路,就忙于应付各种危机公关。

要知道,即使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特斯拉,其交付进度也长期被“吐槽”。新造车势力该如何保证交付进度,如何不被贴上“跳票”的标签,是一大考验。按照计划,小鹏G3的交付时间也在今年下半年。

指数君:2018年是新造车的承上启下年,很多新造车势力都已经不谈概念了,开始谈交付了。一定程度上,交付才是新造车面临的第一个真正挑战,小鹏汽车在保证交付上有什么措施?

何小鹏:小鹏汽车在所有新造车势力里,唯一一家出了第二代车的车企。第一代在交付时,遇到了大量交付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可以说第一次交付过程为第二次(本次)交付积累了丰富经验,相对于零交付经验的其他造车势力自然有优势,因此有很充足的信心。

此外,在应对交付的问题方面,包括各个地方的税务问题,比如开发票,包括交委等等的政策问题,还要解决充电问题。小鹏是新造车势力里唯一一家做超级充电站的,解决充电问题才是解决了基础问题。同时小鹏还会在一些特约的服务店做售后,去解决维修、保养等问题,未来小鹏在售后的规模将达到数百人。公司设置、销售点、维修人员、充电桩、城市密度等问题,我们都在认真地考虑并落实。

指数君:最新的预售情况如何?

何小鹏:开放预订后,前29个小时我们就收到了2000台订单。发现订单中有几个特点,一是大订(交了不能退的订单)的数字很多,二是女性用户占比也不少,约占20%。

到目前(6月下旬)为止,大概有6000多台的订单量。近期也将召开发布会,把具体的配置、售价、价格补贴、销售模式、售后等一道公布。对明年交付数万台汽车非常有信心。

实际上,从4月在国内发布G3到逐渐实现量产爬坡,小鹏汽车在实现量产方面居新造车势力前列,相信这款车颜值、价位、智能化等方面,不论在传统汽车还是新造车企业之中,都有优势和特色。

谈自动驾驶:正在和政府积极沟通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指数君:广州日前发表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的意见稿,小鹏汽车在申请牌照这方面有什么进展吗?

何小鹏:我们正在和政府积极沟通。广州在全国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申请方面其实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开放自动驾驶的测试牌照,但实际上核心在于牌照申请开放的深度,而不是看开放的速度。

目前自动驾驶第四级的技术测试还是一个很早期的过程,浅度的开放无法孵化出在这个行业的大动作。广州在部分区域通过先做观察再去引导的方法实现的开放还是很有深度的,我觉得这点非常好。当然,我期待着未来有更多更深度的开发。

指数君:新造车势力为了赶上市进度,很多PPT上的自动驾驶元素都“阉割”了,落地没有那么快。小鹏在自动驾驶上,会为消费者保留多少预期?

何小鹏:新造车势力一开始要控制用户期望,造出的产品要超出用户期望。但如果前期造势太凶,成品达不到用户期望,就比较麻烦。在互联网领域,想到是最难的,做到是不难的,但造车则恰好相反。

比如自动驾驶,要做大量的创新,每一个创新都需要很多的内部研发,以及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的协同,实现整体配合才能带动起来,目前很多车仍是伪智能。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状况,车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正在组合AI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将来全球的汽车交付自动驾驶的能力,将严重推迟。比如奥迪A8的自动驾驶功能之前就在不断推迟。现在很多人在讲L4级别的自动驾驶,实际上还是以技术研究为主,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车规级的商业模式,实现这个转换还需要很长时间。大规模量产,安全和成本问题都要解决。

所以小鹏一开始推2.5级的自动驾驶,就是因为担心仓促推出来,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下一阶段小鹏推出的是L3自动驾驶,既有硬件的能力又有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加上数据和很多应用场景,到时推出的效果和可靠性,可以大大提升。南派企业能说到做到,我们希望公布的东西,比之前说的还要好很多,可以超出用户期待。

谈未来趋势:更多消费者或到2020年才主动关注新能源车

指数君:新造车企业在广州落地成长有什么优势?

何小鹏:创新创业在做地点选择时最看重地方政府政策,广州政府效率高,执行快。其次这里人才集中,务实包容。粤港澳大湾区宏观来看反应了国家对科技研发和智能制造的重视,“技”成为技工贸的领头者。大湾区建设项目将广州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结合起来,辐射路径一条由南向北深入我国北部,另一条走出国门至东南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可供开拓的广阔市场。

指数君:新能源车因政策而起,它未来会怎样改变汽车市场?整个行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何小鹏:我们之前做过调研,目前买电动汽车的人,90%不想买电动汽车。调研显示,在广州、北京两个城市,大概只有1%的人经常开电动汽车,所以市场宣传、政策引导是走在用户市场前方的。

在未来几年里,市场扩张的速度会加速,核心点一是来自于政策,大量低端低质的电动汽车在新的补贴政策上基本上全部被淘汰,更多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会被投放到市场;其二,电动汽车本身的基础条件还没搭建完成。

中国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网约车等可能会带头从汽油汽车向电动系统转型,并在速度上快于民用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的基数还很小,目前处于从初步阶段到中小型阶段的一个过程。但我认为,北上广深在内的中国一线城市的乘用车市场,会从今年的100多万台升至到明年200万以上。中国真正实现有更多人主动关注电动汽车领域,估计要到2020年左右。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处于窗口期的现状,其实给了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