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李渊信任的?

楊過滒

第一点,李渊心里嫉妒李世民的雄才武略,嫉妒李世民在唐朝人心中的好名声和地位。既然有这么优秀的儿子,李渊应该高兴啊,可李渊就是不高兴,心里反而不是滋味。每次说到建立唐朝谁的功劳最大,大家想到的都是李世民,赞扬他为唐朝立过多少汗马功劳,几次出生入死援救唐朝,可以说没有了李世民就没有了唐朝,李渊听到耳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可是皇帝啊,自己在杨广眼皮子底下苦忍了几十年,你们怎么就看不到呢。你们在前线打仗风光亮丽,我李渊在后方管理后勤劳心劳力,你们怎么就看不到呢!李渊感到挺委屈的,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自己的威望既然比不上自己的儿子,大家提的最多的是李世民,民间也认为李世民是个好皇子,将来当皇帝了也是个好皇帝啊!李渊那种嫉妒儿子的心理让他逐渐的反感李世民,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已经开始不信任李世民了,用李世民的才,而防着李世民。

第二点,李世民打破了李渊对朝局的稳控,同时和李建成争夺皇帝宝座,这点让李渊很不舒服。李世民是天策将军,是可以开府授官的,就因为这个权利,李世民身边聚集了很多将才和谋士,而这些将才同时也是唐朝的将领啊,唐朝打什么仗的时候经常也派他们去啊,如李靖,程咬金等人,李渊也没办法,谁让这些人能打啊,只能靠他们啦,他们立了功,同样李世民的势力自然就增长了,他们可是效忠李世民的可不是效忠他李渊的。所以有时候李渊作为皇帝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好使,这让李渊很弊屈,那李渊杀了那些将士不就完了嘛,还真干不了,没犯什么错能杀吗?真杀了,李渊不能保证自己还能当皇帝不,李世民在朝堂的势力让李渊感到尾大不掉,间接上打压了自己皇帝的权威啊,自己也没有多少办法去制衡,心里就产生了对李世民的反感啦!再者李世民对于自己不是太子是耿耿于怀的,要知道立李建成为太子可是李渊的决定啊,你李世民就是不服,就是给李渊脸色看啊,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让李渊对李世民的厌恶更增一层了。

第三点,就是李渊有点怀疑李世民好像不是自己的儿子呢!在杨广的时期,由于“杨花落,梨花开,李氏当天子”的瑶言,杨广总是打压李渊,可能李渊伪装的好,杨广没有杀自己的这个表叔,可是有的时候会扣押他在宫里,而这个时候李渊的妻子,就是后来的窦皇后,就进宫向杨广求情,李渊就放回去啦,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李渊就怀疑杨广是不是和窦氏有暧昧,毕竟窦氏是个美女啊,杨广是个色鬼啊!再说了,杨广对李世民可是另眼看待啊,对李世民的态度挺不错的,经常赞赏李世民。李渊就感觉李世民不像自己,像杨广多点!其实李渊想多了,杨广之所以高看李世民,就是因为李世民英气勃勃,一看就是个干大事的人,这和一心想干大事的杨广挺像的,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刚觉吧,因此杨广喜欢李世民就不奇怪了!

最终,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从李渊手中夺过皇位,做了皇帝。李渊是否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这是一个伪问题,李世民不是失去李渊的信任,而是李渊在有意识的、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平衡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关系与权重。但是,李世民确实军功太大,能力太强,李渊不是庸君,他已经看出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在自己身后可能会爆发夺权之变。所以,他尽一切可能让李世民满足,实在无法再行封赏时,就搞了一个天策将军,让李世民开设天策将军府,实际上,就是暗示李世民,你什么可以拥有,什么都可以与李建成平起平坐,就是不能觊觎老子这皇位。然而,他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如果李世民就在天策府里整日养士读书、玩鸟论道,岂不浪费了这一身天赋的武艺与才华,岂不要耽误了浩瀚中华帝国史上一代英主的光辉篇章?!


永恒的对话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看看李世民的军功及领导才能,不应该是李世民如何一步步失去李渊的信任,而是在皇位继承权上,李渊一直是举旗不定的,才会导致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之间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这是李渊最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是结果还是发生了。李世民的领导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立嫡系长子是传统,李渊为了给长子李建成创造机会,只能是压制李世民,玄武门事件后,李渊心灰意冷,直接让位给李世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道听途说,让大家见笑了)


支援西北的河南知青

早早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李渊开始并没有想到皇子之间斗争,随着秦王的在李家王朝对外的战争中不断壮大,对太子的帝位威胁越来越大。我认为,李渊在平衡皇子之间的利益集团冲突中优柔寡断,手心手背都是肉,拖着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秦王登基李渊退位,太子齐王集团覆灭,其众多儿子有的还是幼童也遭到杀害,女儿们成为政治礼物被嫁给功臣,齐王妃成为皇帝嫔妃。大唐进入鼎盛时代,疆域达到历史最大,影响力远及西域,四海臣服,万国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