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夏朝,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人杜撰的?

石玉磊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解释。

第一,夏朝是否为信史?

在国际主流历史学界是不承认夏朝的历史为信史的,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才叫做历史时期,而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则为史前史时期,历史时期也叫做文明史时期,对于人类历史是否进入到文明史,在历史学界是有严格定义的,一种文化必须同时拥有文字、城市、青铜器才叫做已经进入到了文明史时期,因为现在还没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所以夏朝的历史不符合文明史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历史学界认为是传说时代。

(宋代绘画中的大禹)

没有进入到文明史阶段,并不代表夏朝不存在,关于夏朝的历史在《史记·夏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在没有发现商代的文字之前,商朝也被西方历史学界认为是传说时代,甲骨文被发现以后,证实了甲骨文中所提到的商朝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所记载的商朝世系完全一致,从而确定了商朝的历史为信史,既然《史记·殷本纪》的世系不是杜撰的,那么《史记·夏本纪》的世系也不是杜撰的。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还未在任何文化遗存中发现成系统的已经被确定为夏代文字的文字。

第二,大禹治水是不是信史?

“大禹治水”可以说是夏朝历史的开篇,因为现在没有发现“大禹治水”的那个年代的文字,所以,国际历史学界同样不认为“大禹治水”的历史是信史。

那么,“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呢?这和夏朝的历史一样的,不能确定为信史,但并不代表没有证据证明“大禹治水”这一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公元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地球上的气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积累了大量的冰川,而到了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也就是大禹生活的那个年代,地球的气温突然转暖,大量的冰川融化掉了,从而引发了大洪水,这样的大洪水就是发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非人力所能治,大禹治水之所以会成功,很有可能是气候逐渐趋于正常,洪水自然退却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大洪水的传说不仅在中国的上古时期有,而且是世界各民族的一个共同传说,在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中均有,基于这个共同的传说,可能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因为全球气候的异常,而真的发生了一次大洪水。

那么,按照国际历史学界关于文明的定义,世界各民族中的大洪水传说虽然有各种证明表明其真实存在,但依然不能确定其为信史,因为没有找到大洪水时代的文字。


腾飞说史

夏朝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考古基本可以正是。

禹治水十三年,把水引到大海的故事,非常有名。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龙门山(在今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在古代的著作中也频频有记载《尔雅·释水》一文记载了太史、复釜、胡苏、徒骇、钩盘、鬲津、马颊、简、洁等九条河的名字。九河故道经流之地,均在黄河下游,即今河北、山东之间平原上。黄河中下游流经黄土地带,饱含泥沙,大概在禹治水以前,当夏秋两季常在东方大平原上泛滥。这里的主流有十几条,大禹顺水势之自然,把主流干道加深加宽,使「水由地中行」,上流有所归,下流有所泄,使九河不至为患,东方水患得到治理,于是人民可以「降丘宅土」,发展农业生产。

在《孟子·滕文公上》说:“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对于大禹的功绩,广大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域”

上古的时候,人们对文字非常珍惜。当然那时候的人,吹起牛来也毫不含糊。但是从大量的故事、传说、以及衍生词来说,大禹治水应该是存在的,但是规模笔者存疑!


刘欣

寻找史书记载的夏朝,就相当于是去让现代人破案,而洪水就是线索。但是要结案,就必须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合理的推断,没有这些,夏朝就永远是和个嫌疑人的身份。

下来就说考古证据,在二里头文明崛起之前,就如许宏所说,华夏大地群星灿烂,北边有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和山西临汾陶寺古城遗址,南边有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遗址和四川宝墩古城遗址,良渚文明不算了,因为它比这四个文明都早,在这四个文明兴起的时候就消亡了。下来就说二里头,假若它真的就是夏朝文明的遗址,那么问题来了。

前面这四个位于天南地北的文明又是如何消失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史前滔天洪水造成的吗?那问题又来了,这次考证的洪水是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如何又能影响到长江流域的四川和湖北呢?再还有,这次考证的史前黄河流域大洪水是否就是石峁文明和陶寺文明消失的罪魁祸首呢?很遗憾,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证据。

与夏朝最接近的文明应该就算二里头了,所以还是回到原点,二里头文明是怎样产生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这才是解开夏朝的关键钥匙,并且重点是二里头遗址的周边广大区域。


华夏先秦史

最新因为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的推进。

原本生僻的话题也火了,刚好可以推销一下我写了400万字的《中国上古史》




大禹为什么治水很好回答?洪水呗。

但是那时候的人民面临洪灾,为何不搬迁?就不大好回答了。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王朝帝尧主政之六十九年,也就是在帝舜自百揆(国务院总理)被提拔为黄帝王朝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前一年。

黄帝王朝爆发了一次斗争至为激烈、影响至为久远的政治动荡。[1]

这次政治动荡的第一场波澜,以崇伯鲧氏被诛杀于羽山之上,共工氏被免去百揆这一职务而暂告一段落。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帝尧在黄帝王朝的第二次接班人讨论的政治局常务大会之前,就已经先期为帝舜清扫了朝中最大的政治山头(共工氏)。

鲧氏治水,前后九年,真的像《尚书》说的一点成绩也没有么。

那么我们这里就先来谈谈帝尧时代的这场大洪水到底有多大,和帝颛顼时代的大洪水比起来又如何。

中国人之回忆的起点,文明的起点,是以《尚书·尧典》之“尧遭洪水”开始的。

帝尧时代,中国人还没有足够叙述能力(所以本人写这本书的过程是很惨的。),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才有人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场大洪水。

这个人就是孟子,他是这样说的——

帝尧统治天下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太平,江河里面的水不从河道顺流而下,而是倒流而上,整个天下都陷于水灾之中。

由于有了过量的水分,地上杂草丛生,庄稼也没有收成。禽兽繁殖得也很快,威胁到到人的生存。整个中国只见鸟兽的足迹,而几乎不见人影。[2]

当大地成为蛇龙的住所,在这场大洪水得以侥幸生存下来百姓没有安身之处。低地的人在树上搭巢,高地的人相连挖洞居住。[3]

大洪水是不是中国人独一份的苦难呢?

人类之各大文明,其兴衰各自有各自周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就是都保有相同的“大洪水记忆”。

最出名的自然是《圣经》上记载“诺亚方舟”的故事——

耶和华(上帝)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

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

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

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

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

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

你要拿各样食物积蓄起来,好作你和它们的食物……

因为再过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挪亚就遵着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

当洪水泛滥在地上的时候,挪亚整六百岁。

挪亚就同他的妻和儿子、儿妇,都进入方舟,躲避洪水。

……

过了那七天,洪水泛滥在地上。

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

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长,把方舟从地上漂起。

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长,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

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

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

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

凡地上各类的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

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

……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4]

那么,其他文明又如何呢?

概莫能外。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 有这样的描述——

"早晨, 雨越下越大.。

我亲眼看见, 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 我抬头凝视天空, 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 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 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 什么人都不顾, 拼命逃跑. "

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也记载一场天神惩罚人类的大洪水。

天神在开天辟地之后就决定创造人类。

在这场实验中,它“用木头雕制人像,让他们开口说话”。

这些木头人后来失去它的欢心,因为“他们忘记造物主的存在”。

于是,上天发动一场大洪水,波涛滚滚,淹没了这些木头人,浓稠的树脂从天而降,大地一片阴暗,黑雨倾盆而下,昼夜不息,木头人一个个被砸碎、摧毁。

"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

而在印度,根据神话传说,印度第一位国王是摩奴。

摩奴是大神梵天直接生下来的,并且是个男女同体者,他的女身那一半,生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从他们那里又传下许多的摩奴,他们中间最负盛名的是第十位摩奴。

在第十位摩奴统治期间,暴发了一次特大洪水,扫荡了一切,唯有摩奴幸免于难。

当时是毗湿奴神给摩奴发出了洪水警告,因而摩奴建造了一艘船,船上载着他的家人和古代七位圣贤。

毗湿奴变为一条大鱼引导,在这位神灵的帮助下,大船得以紧靠着这鱼,穿越洪水,停泊在一处山顶。

摩奴、他的家人和七位圣贤留在山顶,直到洪水退去,他们这才平安返回,正是这些幸存者繁衍出了人类。

据专家搜集,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大约有五百多则。

在针对其中86则(亚洲20则,欧洲3则,非洲7则,美洲46则,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10则)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

其中62则是各自独立形成的,与美索不达米亚及希伯来文化传统无关。

也就说,“大洪水记忆”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各大文明都以类似神话的传统保存下来,遗留给了后世子孙。

即便当时多数文明尚无文字,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但还是最终将大洪水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灾难保留下来,一直传承到其民族拥有了书写的能力,再重新追溯整理。[5]

这些悲壮的神话以鲜活的语言,讲述古代发生过的一场全球性的、几乎毁灭全人类的大灾难。

然而我们同样也知道,即便是在今天,世界各地之洪水灾害无时不有。

帝尧时代是属于影响及于全球的特大洪水灾害,还是诸如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一样,仅仅局限中国境内呢?

毕竟时间都过去四五千年了。

黄帝王朝之帝喾时代,中国人已经设置五方行省,来治理国家。帝尧时代则设置四岳管辖四方。

可是帝尧时代大洪水之后,五方行省、四岳这些概念,都被彻底的废置了。

取而代之的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概念——九州岛。[6]

中国人之改革,正如鲁迅所说的,就是搬一张桌子都会死人。

帝尧时代,将五方压缩为四岳,结果是和六大部族打了几十年的战争。

现在好不容易,天下太平没几天,又要把四岳调整为九州岛。

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帝尧疯了。

当然不是,而是这个九州岛本不是帝尧人力所能划出来,乃是老天爷的杰作。

所谓的“州”,其实就是洲。

“州”是个象形字,字形由一个“川”字和三个小点组成。

“川”字代表水;三个小点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个小圈,到小篆中化为三个小圈,后来再由圈变点,代表高出水面的土地。

《说文解字》是怎么解释这个“州”字呢:

“水中可居者曰州。”

这就是“州”字的本义。

而更进一步,它还告诉我们——

在很久以前,黄帝王朝的帝尧时代,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

人民居住的地方,局限于大洪水之中,少数几处高地之上,得以幸存。这些高地,就是后来的九州岛。

[7]

说的非常的明白。直接告诉我们,“州”这个字,正是帝尧时代大洪水之后才有的、全新创造出来一个概念。

还间接的透露出一个信息,帝尧时代的大洪水,淹没了地面上的一切,甚至连山西海拔那么高的地形,民众也只能居住在山上之高地。

则当时全中国遭受洪灾之惨重,可谓是中国自有文明以来所仅见了。

山西临汾今日之海拔为420米-457米之间。当日是否也被淹没呢?

中国人在黄帝王朝时代,对于度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尚书·尧典》上对洪灾之形容可谓惨烈——

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8]

可是具体大洪水之水位高度是多少,却不是现代人所能凭空揣摩的。

根据《尚书·禹贡》之记载——

(大禹)疏导黄河,是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9]

这是第一个线索了。

龙门山在今天山西省河津市区西北13公里处,乃万里黄河出峡之地。

两岸层峦危峰,谷深峡峻,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滔滔滚滚,蜿蜒如一条黄色的巨龙。

山断水出,形如门阙,故名龙门,当地人也叫它禹门口。

这座龙门山海拔多高呢?

1122米。

再根据《艺文类聚》记载:

(湖北)宜都夷陵县西面之八十里处,有一座高筐山。

故老相传,黄帝王朝帝尧时代之大洪水泛滥之时,只有这座山没有被淹没。

所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像一个竹编的箩筐一样。所以才叫这个名字。[10]

这个高筐山就是今天湖北宜都的梁山。

梁山方圆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该山奇峰耸立,除南坡稍缓外,其余皆似斧劈刀削。登上山之金顶,可放眼荆沙及湖南澧县一带。

帝尧之时,宜昌以东, 就是广大的江汉平原。肯定是都浸泡在洪水里头了。

综而言之,帝尧时代之大洪水的水位,上限是海拔1000米以上,下限就不好说了。

水位高达1000米,是这次大洪水的一个特点。

另一个特点就是上涨的特别的快,退下去也快。

以《圣经》之记载——

水位涨到最高点,淹没所有的高山,前后不过用了40天。

当然,退下去,也快,到了150天后,洪水就完全退尽,露出大地。

而古代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土史诗》则记载了一位大洪水中幸存者西纳比斯的亲历口述——大洪水一共持续高涨了12天, 然后开始退去, 到第129天彻底退完。

那么这场大洪水从何而来呢?

能在短时间淹没大陆高山的水, 决不是来自降雨。即便连续40多天都是不间歇的暴雨,也不可能。

也许只有一种现象,可以解释这一切,那就是海浸,即“ 海进”,又称“海侵”。

指的是地史中某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间内,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沉而导致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

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陆地,几百米高的浪头一个连着一个, 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 呼啸着吞没了平原, 吞没了谷地, 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

在一片汪洋, 至少少数几座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 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岛。

在如此特大规模的大洪水奔袭之下,,可是想见,大洪水当时当是淹没了整个东南沿海。

而中原的河北,河南,山西一部分,还有陕西一部分, 也都浸泡在洪水中。

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西和西南部的贵州等地区也被洪水淹没。

而由于上涨的速度极快,再加上上古交通通讯之落后,人民便是得到消息,逃离的速度,也比不过大洪水。

这诚然是中国文明的一次真正浩劫。

在这一灭顶之灾下,人类幸幸苦苦建造起来的家园被吞没了,中国境内无数支正在蓬勃发展的各种类型文化,多数彻底埋葬。





————————————————————————————————

[1]

[2]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3] "当尧之时, 水逆行, 泛滥于中国. 蛇龙居之, 民无所定, 下者为巢, 上者为营穴. "——《孟子·滕文公》

[4] 《圣经·创世纪》

[5]中国《尚书·尧典》当非实录,而是在许多年之后,人们根据回忆整理记录下来的。

[6]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岛——《山海经》

[7]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㫄,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岛。——《说文解字》

[8]汤汤洪水方割 ,荡荡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尚书·尧典》

[9]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尚书·禹贡》

《水经注》则记载:“龙门为大禹所凿,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

龙门是否真为大禹所凿,数千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10]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 古老相传, 尧时大水, 此山不没, 如筐篚, 因以名.


大国师王威

“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发生过?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这个问题从不同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作为我们普通人其实大可以把它们都当成信史,视作确实发生过的历史。

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历史记载

石头君说大家尽可以把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存在当成信史看待,是因为中国的严肃史书上始终有明确的相关记载,而且有详细的来龙去脉。比如《史记》里记载,最早是尧委任禹的父亲鲧(gǔn)去治水,但鲧治水不成功,被舜流放致死。然后舜又任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而禹有鉴于鲧治水不成遭到流放的惨痛教训,殚精竭虑,兢兢业业,用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水成功:

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所以其实《史记》里的记载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当时华夏部落确实面临水患,所以几位领导者都非常重视治水,而禹这个家族经过两代(也许是更多代)的努力,帮助华夏部落摆脱了水患的威胁,竖立了极高的威望。同时在长时间的治水工作里,禹肯定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治水,而是需要在身边团结起大量的帮手,而这些人在治水之后继续为禹在治国中效力,最终成为禹家族的心腹也是很正常的,所以禹的儿子启能在后来建立夏朝。

现代的科学发现

而题主提到的美国《科学》杂志上说得到科学验证的那场大洪水,则是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个由远古的滑坡坝形成的超级堰塞湖。经过考证,这个超级堰塞湖在公元前1920年前后曾经发生过崩塌。而根据现代研究这个超级堰塞湖崩塌之后流入黄河的巨大水量,足以使黄河改道,并形成持续且大范围的洪灾。

造成4000年前那次大洪水的堰塞湖遗存卫星照片

所以这个发现是可以在理论上支持中国古籍里记载的那个长时间而且非常严重的水患的,而且根据现代科研成果发现超级堰塞湖的崩溃时间也和古籍里大禹治水的时间非常接近,所以这也就为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侧面支持证据。

不必纠结“国际承认”

但石头君要和大家强调的是,这个证据只是一个侧面证据,它只是说明在那个时代确实发生过严重的洪水,所以增加了大禹治水相关记载的可信度。但仅凭这个发现,还是不可能确认大禹治水确实真的发生过的。

因为按照现代的历史学和考古学标准,只有发现大禹治水当时的文字记载,说有一个叫大禹的人在当时带领大家治水成功,或是有类似记载,才可能真正使这个事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现在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考古发现。

学术标准是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标准

但这个标准只是学术界的标准,其作用是确认这件事确实发生过,并不是说没有经过这样的确认就都是假的,只是没有这样的证据,在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就很难得到认可。但这并不是说没有考古发现的事就都是假的,因为其实有很多历史事件都不可能留下相关考古发现的,像大禹治水这样如此久远的事件更是如此。

所以现在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大禹治水和夏朝存在都确实是真的,但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的间接证据证明当时有过大洪水,有过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文明遗址,现在没法证明的只是带领大家度过大洪水的人是不是叫大禹,以及那些文明是不是叫夏朝,最多一个稍微硬一点的标准是那些文明会不会使用文字。但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现有的考古证据其实已经足以证明在那个年代中华文明就已经萌发,而后世几千前未曾断绝的中华文明其实就是那些原始文明的延续。所以有了这些侧面证据,其实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史记》等古籍里记录的可信性了,因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把大禹治水和夏朝建立等事件当作确实发生过的事件看待了。

至于别的国家是否认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中国远古的历史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没有文化意义,所以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认识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历史得到全世界公认,就还需要在考古方面更加努力,更多发现其它间接证据,甚至是直接证据,使大禹治水等事件得到国际一致的认可。


桃花石杂谈

个人认为,大禹治水只是传说。理由如下,

按照传说,大禹治水发生在4200年前,那时候中华文化还未进入青铜时代,劳动工具还是以石器加木头。同时,当时人口稀少,没有多少劳动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治水。想想1998年长江洪水,是在现代科技和装备的条件下,举国之力才赢得胜利。所以大禹时代治水,多半是躲避洪水,将局部积水泄流而已。

此外,夏朝是不是存在,肯定不存在。根据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的考证,二里头遗址是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既王朝的都城,时间最早不过公元前1700年,跟传说中的夏朝对不上号。而且许宏先生认为,二里头遗址应该是早商遗址。

个人认为,也许,也许啊,在商朝以前,有一个叫夏的部落,它拥有相对强大的实力,成为了诸多部落的带头大哥,但是部落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盟友关系,还没有形成朝代。后世人只记住了带头大哥夏部落,然后想当然把那个时代称为夏朝。


江南俗士1

不要怀疑,中国夏朝确实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会认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国尚书,司马迁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吗??问题就在於尚书纪录夏,还有尧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证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时代,离夏已经快1000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离夏灭亡已经超过1500年了,以现在来说

大概就是南北朝时代.现在人才开始写的1500年前南北朝历史你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的,真的前秦书籍还要继续问是不是戦国人伪造的;所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史书其实就是那几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书;

最近最大的新闻就是清华大学根据最近的战国古简证明了争议2000年的古文尚书确定造假

这可是从汉代就被当真正的历史来看的

文献纪录本来就不能全信,要辅以考古资料,这本来就是西方学界的基本常识,以伊拉克挖出来历史文献苏美王表里面写 伊拉克文明不是现在世界公认的6000连而是超过24万年,而且这个比中国纪录历史的文献,尚书,史记都可靠多了,因为这个是从5-6000年前伊拉克遗址内实际挖出来的泥板;而且不是一份,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遗址挖出来的,总共有16份,内容都差不多

一份还是在当年苏美敌人埃朗首都挖出来的---当年埃朗攻破苏美抢回去当战利品

上面写得很的清楚,每个王都活超过万年,最常超过10万年,你相信这种历史文献写的是真的


用户3567524391

以前西方人认为商朝不存在,后来考古发现了遗址,西方人就认为商朝存在了。现在西方人又认为夏朝不存在了,为什么一定要让西方人承认了,什么都要让西方人承认,这是在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很不利的地位!

希望国内的专家,化被动为主动,在相关媒体上宣扬西方古代那些国家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让西方人拿出官方史书和古城遗址来证明他们历史上的那些国家是存在的,不然不承认。


那人灯火

大禹治水不仅仅史料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也存在明显的证据。

看几组图片就可以知道,我们今天的河流的走向,并不是自然冲刷而来,而是有着明显的人工处理痕迹。

洪水的力量非常的强大,但洪水应该是向低处流,而不是直接冲断山脉。如果只有这一处,可能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但请看:

这也是一处明显的证据。

这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史料的记载:

《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这里提到开九州,通九道,与依然遗迹对应,显然大禹治水并不是杜撰的。

后世所谓的清人的否定,首先清人是蛮夷当政,为了寻求统治的合法性,自然要想办法消灭你的历史,消灭你的祖宗。

回头又问了,清人又有什么能力否定我们自己的历史呢?

这就像方舟子骂中医,自己都没什么文化,所谓的骂,不过是为了骂而骂,为了咬而咬。


珍爱君

我个人无法理解黄河流域史前是否有过大洪水,和有没有大禹治水有什么关系。史前有过滔天洪水,被北半球很多文明都记载过:

“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史诗》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 古代墨西哥《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

“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 玛雅圣书

为什么有过洪水就一定是证明有过大禹治水,而不可以是诺亚方舟是真的?以证明上帝的伟大?

“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



更何况,这份报道提到,研究人员通过对喇家遗址中被埋幼年人骨进行碳14年代测定,确定这场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而十几年前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认可夏朝的存在,并将夏的起始年代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难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然后150年后启的爹大禹又忙着治水?



是不是因为证明了公元前1920年左右有过大洪水,然后跳跃式的证明了大禹治水确实存在,然后为了配合大禹治水的“存在”证明夏朝真的存在,所以夏朝的起止年代要从约前2070年往后推到前1900年左右(因为大禹治水话费了约二十年左右)?也就是中国文明只有约3916年?

更何况,夏朝作为一个文明,传说中中国第一个朝代,还是缺乏文明必要的元素,足够的直接考古证据——文字、青铜器、城邦、奴隶制等等。既然连洪水的痕迹都能找到,为什么就找不到比方一把夏朝的青铜宝剑,一个青铜水壶或者一块刻有文字的夏朝陶器呢?请暂时不要再提洪水的事情,谢谢!也不要说什么有商朝这样突然出现的挖掘大量青铜器、甲骨文的高度繁荣的文明,所以夏朝一定也是文明,是不是未来的考古学家发现21世纪美国的高度文明,也可以推断出400年前的印第安人也一定是高度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