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最讨骂的武将,被逼无奈投降敌国,却惨遭刘备活剐,被骂至今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塑造的很多人物,与我们的固有印象差距极大。例如,在很多人心目中,张飞都是一个非常鲁莽的形象,可是如果细读演义,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粗中有细,长坂坡之战时布置的疑兵,汉中争夺战时,智取瓦口隘等,都是最好的证明;在世人心目中,刘备都是仁义的代名词,在演义中他却抛过妻,弃过子,还吃过人肉,等等。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在世人印象中,和在演义中,差距非常大的人物。他是谁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备的妻舅糜芳。在大多数人看来,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毕竟作为南郡太守,正是因为他降敌,才导致了荆州的迅速沦陷,使关羽败退之后,无处栖身,只能败走麦城。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喜欢或崇敬关羽关二爷的人,每每提起他,都会恨之入骨。的确,在正史上,他不值得洗白。《三国志》明确记载:“又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之后更是“使人迎权”。可是,在演义中,他却算是一个背锅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他本不想投降,只是被逼无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糜芳投降,是因为关羽出兵之前,他与傅士仁导致了一场火灾,被关羽处置,于是怀恨在心。其实不然,小说中明确写道:“二人满面羞惭,喏喏而去”,并没有说他们怀恨在心,或者不满。荆州有失,他们也是紧闭城门,选择了据守。后来,傅士仁被虞翻劝降,前来南郡找糜芳,并劝其归降,糜芳则一直在强调“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

然而,就在这时,关羽派使者前来,要求他们往前线运送十万石白米,这时荆州已失,这个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傅士仁又擅自斩杀了使者。糜芳还没有做出决断,吕蒙又率大军杀到,他才无奈向东吴请降。也就是说,最初的时候,糜芳并无背叛之心,他是被关羽和傅士仁,逼迫到了这个地步。

二、为关羽、黄忠报仇,将功赎罪

因为他们的投降,荆州失守,关羽、张飞相继被杀,刘备兴兵报仇,又折损了黄忠。而这三员五虎将中,两人都死在同一个人手中——关羽被马忠擒杀;黄忠被马忠射杀。当刘备御驾亲征的时候,糜芳和傅士仁听得军中有士兵,原是荆州兵,想杀自己向刘备投诚,于是经过一番合计之后,斩杀了马忠,为关羽和黄忠报了仇,并重新向刘备请降。虽然他们此举有为了保命的缘故,但是他们当初降吴,的确迫不得已。可是刘备却认定了他们是害死关羽的凶手,令关兴将这二人亲手活剐,以祭关羽。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单从演义的角度来看,糜芳不是主动降吴,而是迫不得及,不该背负如此多的骂名。而且傅士仁不但先他一步降敌,还在他投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算他们该遗臭万年,也应该先骂傅士仁,再骂糜芳。可是,不知道是否只因糜芳是刘备妻舅,人们对他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多只看演义,不读正史的人,对傅士仁视而不见,却对糜芳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