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說到戊戌變法最終的失敗是由於受到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反對造成的,這個說法其實是一種結論,可如果從歷史的事實來看,那麼這一結論則顯得有些則並不周全,因為維新派的失敗與其自身因素也有莫大關係,要知道慈禧當初可是戊戌變法的支持者,那為何最終變成戊戌變法的劊子手呢?

自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的局勢可謂岌岌可危,對外,在國際上列強們虎視眈眈,每一個強國都想進來咬一口大清身上的肉,對內,由於鉅額的賠償款,使得清廷對百姓的賦稅加重,人民過得苦不堪言,民族危機進一步的加深。面對這樣的情況,懷著一腔熱血的光緒帝不顧眾人阻攔,啟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進行變法改革,但變法不到百日便失敗,故史書又稱“百日維新”。


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戊戌六君子


有人認為戊戌變法就是帝黨與後黨的爭鬥,覺得慈禧和光緒兩個人打眼就不付,是你死我活的仇敵關係,但慈禧恐怕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討厭光緒,從慈禧大膽讓光緒親政,可以得知,她對光緒一開始是抱有極大期望的,內心是期望他能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期望他能成為振興大清的千古明君,否則根本就不可能讓光緒親政。也許有人會說,在當時的祖宗之法下,慈禧不得不讓光緒親政,那麼諸位不妨想想同治帝就知道了,同治帝基本和傀儡皇帝差不多,對於樹大根深的慈禧來說,祖宗之法壓根就不算什麼。


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慈禧


那麼為何之後慈禧又再次干政了呢?這和光緒帝的表現有很大關係,光緒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明君,可以說是志大才疏,比如甲午戰爭的最高軍事指揮者之一,就是手握實權的光緒皇帝。性格火急的光緒帝想打贏日本,給自己提高一下威望,於是親自督戰,號稱一下就要把日本幹了,結果前幾仗打輸後,就越來越著急,天天特別急躁,不斷的罵手下人。後來覺得戰事危險了,他就想退縮了,李鴻章勸阻說沒事,可以慢慢耗,和日本打持久戰,他又沒耐心了,希望趕緊停止戰爭,割地賠款,最終向日本割地賠償,把慈禧帶著洋務派搞出來的同光中興家底全敗壞了。


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日本甲午戰爭宣傳畫


光緒帝確實是有雄心壯志,心底希望把國家治理好,但他經驗不足,又急於求成結果就好心辦壞事了,這一點在戊戌變法上也是如此。在變法的103天時間裡,光緒帝發出的法令就有100多次,很多政策底下的人還沒弄懂,上面又來了新的變法政策,這自然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對於光緒的變法改革,慈禧開始並沒有反對,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形勢下,不變法已經不行了,另一方面是覺得光緒帝的辦法與洋務運動是一樣的。慈禧對於變法的支持,這一點在維新變法中蒙受光緒帝恩典,以六品主事超摧賞三品銜的王照可以證明,哪怕在維新變法失敗遭受報復後,在往後30年的生涯中,王照都堅持認為慈禧太后並不反對變法。

其次,在變法期間,光緒帝就有12次前往頤和園給慈禧請安,以詢問變法措施,在整個變法期間,軍機處一共向慈禧上呈了462件奏摺,如果慈禧真的要阻攔變法,恐怕這些奏摺都不會通過的。在戊戌變法中,廢除八股文是一項很重要的決策,

光緒帝在下旨的詔書中如此寫道“以去千年愚民之弊,為維新第一大事也”。這項影響甚大的政策如果沒有慈禧的支持是辦不成的,而事實也是如此。五月初二,光緒帝前往頤和園請示慈禧太后,希望於初五廢除八股文,在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後,才於初五日明旨廢八股。可以說光緒皇帝在此期間所發上諭 ,慈禧沒有表示過不同意見,比如設置商務局,慈禧還親自批示同意,有的旨意還是慈禧用光緒帝的名義發佈的。

那麼慈禧最終為何反對變法呢?因為慈禧看清了康有為等人的變法,基本就是瞎搞,沒有深思熟慮太多就開始改革。比如當變法經費不足時,康有為就向光緒帝提出把西藏賣給英國,其次還提出過把新疆賣給俄羅斯,新疆可是左宗棠抬著棺材親自打回來的,可康有為就打算這麼賣出去;甚至康有為還建議光緒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來當變法顧問,提出所謂的“中日合併論”;當榮祿問康有為祖宗舊法怎麼可以一下子都改變,不應該徐徐圖之嗎?以免引發衝突,結果康聖人大袖一甩“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咱先不討論這說法對不對,康有為面對保守派的榮祿說殺幾個一品大員就可以變法了,那殺的人是誰,這還不明顯嗎?這樣的政治情商,怎麼能處理好變法呢?倘若光緒帝真的按照他的辦法賣掉新疆,那麼光緒帝就變成千古罪人了。


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伊藤博文


正是因為看到維新派在變法過程中的混亂,慈禧才打算叫停變法。當慈禧的想法被康有為知道後,他的第一想法竟然是刺殺慈禧,搞一出“圍園殺後”,康有為對畢永年推心置腹地說:“我想學唐朝張柬之廢除武后之舉,但皇上手頭無兵,實難舉事。我已奏請皇上,召袁世凱進京,讓他當李多柞”。(李多柞是幫助張柬之殺死武則天男寵張宗昌兄弟的羽林將軍)。結果事情敗露後,這成為了壓垮慈禧的最後一根稻草,慈禧勃然大怒,立即停止變法,圈禁光緒,並展開對維新派的追捕。

客觀的說,慈禧確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犧牲了很大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保住了大清的版圖,否則中國很可能淪為印度那樣的完全殖民地。但康有為卻說賣土地就賣土地,如果按照康有為的主張,那中國還沒開戰就已經失去了新疆和西藏兩塊國土。


慈禧本支持變法,但康有為策劃的一件事,令她痛下殺手:圍園殺後

康有為


戊戌變法根本不可能變成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倘若慈禧不制止變法,那麼中國一定會亂成一團,儘管不少人有同情著雄心壯志的光緒,但是不能因為同情光緒,就把“戊戌變法”的失敗歸結到慈禧一個人身上,真正要反思的恐怕還得算上光緒帝和維新派的領導者。戊戌六君子被殺之後,康有為率先跑到了國外,然後謊稱自己受了光緒皇帝的遺詔,到處圈錢,為此章太炎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諷刺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