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0年年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南都讯随着广州高三初三正式复课,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再次受到关注。4月26日,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节目聚焦“加强对中小学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话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透露,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立实时动态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

广州:2020年年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4月26日,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节目聚焦“加强对中小学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话题。通讯员 蔡少华 摄

学校、政府机关、商户、社会“四位一体”进行共治

校园周边“问题零食”屡禁不止,难点之一在于流动摊贩的管理。在广州市中心以外周边的学校,还存在“走鬼”和三无产品的现象。

据市城管局副局长李锋介绍,通过守点巡查和集中整治,去年全年广州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2.1万宗。但在偏远区少数校园周边,由于流动摊贩有市场,再加上执法力量不足,流动小贩往往会死灰复燃。

针对流动商贩“打游击”、基层的执法人员配比存在困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台联会副秘书长蔡武建议,建立学校保安与街道城管的快速响应专线。“保安及时发现并报告给城管流动摊贩的行踪,城管立即行动,予以查处。”

市政协常委、市农工党兼职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建华同样认为,整治流动商贩不仅仅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像市场监管、城管、教育,还有公安等部门加强配合,与学校、家委会等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学校、政府机关、商户、社会‘四位一体’食品安全共治局面。”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吴岳德表示,市市场监管局每年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及时制定广州市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学校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同时,大力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式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还注重与教育、城管、应急、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规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市城管局副局长李锋表示,接下来,将从常态管理加上集中整治来促成共治共管的格局,巩固深化与学校的联动机制,把流动摊贩纳入网格化治理,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使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监管手段。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学校建立家长陪餐制

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离不开家长、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广州市政协调研发现,广州城区中心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普遍对食品安全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学生能理智选择零食。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难以抵御高盐高甜高油的零食。

“孩子们有从众的心理,所以宣传引导非常重要。”李建华建议,政府部门、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比如说,利用现在学生比较受欢迎的,或者他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或者媒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视起来,而且自觉抵制垃圾食品。”市政协委员、市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奇泽则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编制《广州市中小学校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指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吃得健康营养,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介绍,教育部门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要求,整理编写《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膳食健康手册》,从健康饮食行为培养、合理选择零食、以及常见饮食行为误区等方面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宣传引导的同时,学校食物供应的优劣对孩子的选择也影响很大。在广铁一中学,为了让学生吃得好、吃得饱,饭堂向学生提供一日六餐,餐餐不重样,汤、肉、水果均衡搭配,并针对农村孩子相对瘦弱的现状,专门增加了牛奶供应。

李建华认为,餐饮配送企业或者学校食堂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为学生合理搭配饮食。同时,学校的零食的品种也要丰富起来。

据华山鹰介绍,教育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中小学建立家长陪餐制度,通过陪餐让家长对饭堂的膳食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以及供餐单位选择等重要事项上,多听取家长的意见。”

高科技手段监管 预警报告安全隐患

近年来,为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明厨亮灶”覆盖所有广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食堂,可视化监控覆盖率达100%。据悉,2019年,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辖区幼儿园、小学推广食品安全动态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食堂24小时智能监管。“学校饭堂惊现老鼠?”、“饭堂大厨衣着不规范?”这些小细节,都能被AI系统识别并抓取出来,并发出报警信号。

类似的智能监管平台今年有望在全市推广。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吴岳德介绍,智慧化校园建设正在广州积极推进。今年2月,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制定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方案,计划在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立实时动态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

据悉,智能监管平台收集的数据可以实现食品溯源、管理痕迹、预警提醒、查询统计等多项功能,让食品监管部门、校方都能随时掌握食堂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点。此外,平台也会对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警发现的隐患,提示食品监管部门和校方及时处理。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有政协委员建议与学校“微改造”结合,安装无人售货机供学生刷脸购买。李建华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来控制消费的时间、额度和品种,学校负责设置食品的种类,以此确保学生买到的都是有安全健康资质的食品

针对家长对配送饭菜在运输过程中卫生安全方面的担忧,蔡武建议相关部门制订配送行业、学校团餐的标准,建立配送运输台账,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行食品饭菜运输全过程的实时数据监控,“包括运输车辆的运输轨迹,保温箱的温度,开箱记录等完整的数据,避免我们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通讯员 李志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